本次推文精选了五篇入选ESI高被引,微波吸收与电磁屏蔽相关的NML文章。分别来自南开大学黄毅教授团队、青岛大学吴广磊教授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姬广斌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徐梽川教授团队、同济大学陆伟团队、北京理工大学曹茂盛团队。欢迎大家阅读关注。高被引文章: 指近10年内发表的SCI论文且被引次数排在相应学科领域全球前1%以内。
A Review on Metal–Organic Framework‑Derived Porous Carbon‑Based Novel Microwave Absorption Materials
Zhiwei Zhang, Zhihao Cai, Ziyuan Wang, Yaling Peng, Lun Xia, Suping Ma, Zhanzhao Yin, Yi Huang*
Nano‑Micro Lett. (2021) 13:56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0582-3文章简介:南开大学材料学院黄毅教授团队系统地阐述了磁性单金属MOFs衍生多孔碳,非磁性单金属MOFs衍生多孔碳,多金属MOFs衍生多孔碳的电磁波吸收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类型MOFs衍生多孔碳基吸波材料的讨论,展示了当前MOFs衍生多孔碳基吸波材料的创新性和发展趋势,提出了MOFs衍生材料在吸波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亮点:
1. 综述了电磁波吸收领域的基本理论。
2. 深入分析了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多孔碳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磁性单金属、非磁性单金属、多金属MOFs衍生多孔碳基吸波材料。The Construction of 1D Heterostructure NiCo@C/ZnO Nanorod with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Jianwei Wang, Zirui Jia, Xuehua Liu, Jinlei Dou, Binghui Xu, Bingbing Wang, Guanglei Wu*Nano‑Micro Lett. (2021) 13:175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1-00704-5文章简介:青岛大学吴广磊课题组通过溶剂热反应和碳热还原处理成功地制备了NiCo-LDHs衍生的一维异质结构NiCo@C/ZnO纳米棒复合材料。由于出色的电导损耗、丰富的极化损耗以及增强的磁损耗能力,使NiCo@C/ZnO复合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最小反射损耗值(RLmin)在2.3 mm时达到了-60.97 dB,同时在2.0 mm时最大吸收带宽(EAB, RL≤-10 dB)达到6.08 GHz。1.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反应和高温热碳还原制备了NiCo-LDHs衍生的一维异质结构NiCo@C/ZnO纳米棒。
2. 大量层状结构具有丰富的界面极化以及NiCo合金带来的磁损耗能够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电磁吸波性能。
3. 多组分构造的NiCo@C/ZnO具有高效的电磁吸收性能,在1.9 mm厚度下最小反射损耗可达-60.97 dB,有效吸收带宽可达6.08 GHz。A Flexible and Lightweight Biomass-Reinforced Microwave AbsorberYan Cheng, Justin Zhu Yeow Seow, Huanqin Zhao, Zhichuan J. Xu*, Guangbin Ji*Nano‑Micro Lett. (2020) 12:125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0461-x文章简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姬广斌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徐梽川教授以棉花纤维为原料,对其进行低温碳化后,与金属Fe络合物和氧化石墨烯在溶液中均匀混合,采用真空抽滤及热处理,经分子间作用力自组装形成多组分Fe₃O₄@CNWs/RGO/CFs薄膜。其中,碳纤维(CF)作为柔性骨架,并被Fe₃O₄@CNWs纳米线和RGO纳米片包覆。得益于其独特的结构,所得样品展现出良好的柔性、机械性能和电磁波吸收性能。与传统的粉末状吸波材料相比,该柔性电磁膜的实用性更大,应用前景更广。
本文亮点:
1. 本文利用生物质棉花为原料,通过真空抽滤自组装技术制备了柔性轻质高效的电磁吸收膜。2. 多组分构造不仅提升了薄膜的机械性能,还增强了其电磁波吸收性能。在填充度为20 wt%时,最强反射损耗可达-63 dB。Sandwich-Like Fe&TiO₂@C Nanocomposites Derived from MXene/Fe-MOFs Hybrids for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Baiwen Deng, Zhen Xiang, Juan Xiong, Zhicheng Liu, Lunzhou Yu, Wei Lu*Nano-Micro Lett. (2020) 12: 55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398-2文章简介: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陆伟团队从材料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和电磁波吸收机理等方面入手结合微波快速加热手段及热处理技术,以MXene及Fe基金属有机框架为前驱体,制备了具有优良电磁波吸收性能的“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该材料可调的最大吸收带宽达6.5 GHz,最低反射损失(RL)可达-51.8 dB。
本文亮点:
1. MXene-MOFs杂化材料经过微波快速加热和碳化处理成功制备了“三明治”结构的Fe&TiO₂@C纳米复合材料。
2. 在1.6 mm厚度下实现了具有6.5 GHz的宽吸收带宽及随厚度变化可调的吸波性能。A Nano-Micro Engineering Nanofiber for Electromagnetic Absorber, Green Shielding and SensorMin Zhang, Chen Han, Wen‑Qiang Cao, Mao‑Sheng Cao*, Hui‑Jing Yang*, JieYuan*Nano-Micro Lett. (2021) 13: 27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0552-9文章简介: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曹茂盛团队通过双模板方法剪裁了多孔钴酸镍(NiCo₂O₄)纳米纤维结构,调控了极化和电荷传输特性,获得了兼备电磁吸收和绿色屏蔽功能的钴酸镍纳米纤维。文章深入探讨了电磁吸收到电磁屏蔽状态的转变机理。这为多功能电磁材料及器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解决了一种材料难以同时获得高效电磁吸收和绿色屏蔽的困难。
本文亮点:
1. 电子输运特性在电磁衰减中的作用可以推广到其他电磁功能材料。
2. 电磁吸收和绿色屏蔽集成可以拓宽电磁多功能材料的应用范围。
3. 提出了基于本征电磁衰减和电磁谐振耦合效应的全新传感机制。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在Springer Nature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1JCR影响因子为 23.655,学科排名Q1区前5%,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欢迎关注和投稿。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E-mail: editor@nmlett.org
Tel: 021-3420762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1509-1345299.html
上一篇:
2022.7封面文章 | 陶瓷超结构吸波材料设计与DLP-3D打印成型下一篇:
西南大学徐茂文:仿生“枝叶”状电极——高效催化室温钠硫电池多硫化物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