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xi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rryxia

博文

浅析西方国家的研产体系

已有 1228 次阅读 2025-1-14 03:28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浅析西方国家的研产体系

许秋雨,2025.1.13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生产主要是靠民间的私人企业,而科研是靠政府。这些国家的政府基本都不是大政府,政府(各级)对科研的支出都是有限的和被控的。

在这些国家,基础科研大都在高校里进行。我觉得他们对科研的态度是,给科研人员一点银子,基本让他们自由地和不违规地花着,起着投石问路的作用。按照他们的制度,这点银子也大都只能花在学生身上,所以也是为培养学生,让学生们也有一些科研和创新能力。

大家都知道,尽管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地靠着科技的发展,但是基础科研是长期的和奢侈的,即便在较短时间内无止境的投入也不见得能真正地对产业起到推动作用。所以政府给科研人员投的这点投石问路的银子,如能出真正有用的结果,那更好,否则也就是培养了很多学生。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到,在西方国家学生们发表的很多论文里含有很多基本的推导,他们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从Ground 0开始,让他们先试着。

学生们的发现,其重不重要对政府来说其实无关重要。这些学生们大多数都到民间的企业里去了。如果学生们的发现真重要,民间的私人企业会花重金让他们再生产,而政府不会再花银子试着去生产,因为这是一个无底洞,如果没有市场监管,任何国家政府都是很难监管的,很可能就会出现上交大的陈进现象。

关于这一点一定有人要问,现在网络的开始不正是美国政府的投入所成么。这不错,其实网络和高速公路铁路差不多,它牵涉到各个区域的协调,只有政府才能做得到。更何况一开始并非为商业所用,只在高校或国防等领域里应用,GPS也差不多这样。后面真正大规模的应用还都是靠民间私人企业来完成。比如,如果没有2007年苹果智能手机的出现,网络的应用就会小得多。

由于西方国家高校固定师资的位置是有限的,只有很少的毕业学生能/或者愿意到高校去做科研,即便是浪费银子,也只是很有限的。所以不大可能会浪费更多政府给的那点投石问路的银子,他们只是回到了再培养学生的试验圈而生生不息。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没有能力或制度对高校有更多的企图。

美国研究型高校的科研与别国的有一定的区别。美国研究型高校的师资(研究人员)的科研不完全是靠政府的投入,有部分是靠学校本身收取学生高额学费的支持。这学生出的高额学费很像老百姓付的某种创业“保险费”,尽管不是交给政府的纳税银子。但因为学费是要老百姓自愿出的,所以每个学校都有很严格的控制,绝对会把控好自己招的科研师资,在科研上绝对不会滥用(这也是每个高校给Tenure都很严格的原因),否则学校就会自灭【1】,讲白了还是由市场控制。

总体来说,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研产体制是,政府为科研投石问路和培养学生,民间私人企业为真正有用的新科研做生产。前者是统筹,后者是市场;前者小,后者大;对其结果来说,前者难控,后者自控。

1】“我对基础科研投入的一点浅见”,《科学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5313-117515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5313-1468679.html

上一篇:对跨行科研的一段回忆
下一篇:老家说,过涅脚像消书
收藏 IP: 96.227.207.*|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5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