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者伍赛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saite

博文

“鼠”式坦克——世界上最重的坦克

已有 19439 次阅读 2019-8-15 14:59 |个人分类:科普集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鼠式坦克, 鼠式, 超重型坦克, 德国, 重坦

“鼠”式坦克——世界上最重的坦克

伍赛特

 

早在1941年,德国人便有了开发超重型坦克的计划,当时克虏伯公司以虏获的苏联T-35坦克作为蓝本进行设计。到第二年,克虏伯公司提出“虎鼠”式重型坦克及“狮”式坦克的研究计划。不过,计划在同年3月初就被取消,但是研发的经验与技术却为后来的重型坦克做了准备。

194268日,德国著名的设计师斐迪南·保时捷在与希特勒会谈时再次提出了发展超重型坦克的计划,希特勒当即任命斐迪南·保时捷为总设计师,研制了一种安装有128毫米或150毫米火炮的超级重型坦克。希特勒的要求是,该坦克的重量应该达到120吨,并且坚不可摧。

1943112日,德国陆军兵器局向有关厂家下达了研制任务,即电器设备由西门子公司制造,戴勒姆—奔驰公司制造发动机,阿尔特马克公司提供履带,克虏伯公司负责制造车体、炮塔和武器,最后由阿尔特马克公司负责整车组装。研发的结果便是“鼠”式坦克的诞生。

“鼠”式坦克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失败的最重型坦克,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最重型坦克纪录的保持者。与其他很多只停留在设计图上的超重型坦克不同,“鼠”式坦克已经完全设计定型,并有两辆原型车问世。鼠式坦克区别于其他坦克的关键是其可怕(甚至荒谬)的尺寸。

blob.png

图1 鼠式坦克构造剖视图

194312月,在斐迪南·保时捷工作组的努力下,“鼠”式坦克研制成功。该坦克的炮塔上装有1128毫米KwK44 L/55火炮、1门并列75毫米KwK 44 L/36.5副炮和2MC34机枪。

“鼠”式坦克原本有可能搭配火力更加猛烈的火炮,最初的设计是采用150毫米40倍径主炮及20毫米MG151/20同轴机枪作为武器。1942623日,设计师保时捷还提供使用150毫米37倍径主炮或者105毫米70倍径主炮的选择。由于“鼠”式坦克体积庞大,因此各种重型搭载方案纷纷被提出,连海军的12.7厘米SK 34/41舰炮,甚至防空塔上的12.8厘米Flak 40防空炮也曾经被列为选项。但是19431月,希特勒下达命令:“‘鼠’式坦克要使用128毫米口径的主炮再搭配75毫米口径的同轴副炮!”因此原来计划的各种大口径火炮主炮都被取消了。然而即便如此,“鼠”式坦克的主炮仍可以从5 500米外的距离一炮将M4、“克伦威尔”、“丘吉尔”、T-34甚至IS等坦克摧毁。

“鼠”式坦克的动力装置是戴勒姆—奔驰公司生产的799.2千瓦的MB509汽油机。测试表明:巨大的重量不仅使它行动起来非常缓慢,最大时速只有13千米,而且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撑“鼠”式坦克的重量,悬挂系统也必须改进。另外,几乎没有桥梁能够承受它的重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鼠”式坦克装上了一套潜渡通气筒,这样它就能用潜渡方式涉过最深为8米的河流。

blob.png

图2 工程师费迪南德·保时捷在观察鼠式坦克的移动过程

1944320日,第二辆“鼠”式坦克的样车诞生了。该坦克的装甲厚度达到了240毫米,致使重量达到了188吨,动力装置采用的是戴勒姆—奔驰公司的MB517柴油机。在测试中,“鼠”式样车因发动机和发电机轴匹配不当,发生了柴油机曲轴损坏的严重故障,而新制造的发动机直到19453月才运到库麦斯道夫,组装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不久德国就战败了。

“鼠”式坦克本是希特勒在二战末期为了挽回战争的败局而研制的。起初计划生产150辆,但只生产了2辆样车,还有9辆正在生产时,德国就投降了。

“鼠”式坦克就像个移动的碉堡,由于它的质量过大,致使机动性能极差。苏联的T-35坦克虽然也是个“大块头”,两者的体形相差不大,但是相对”鼠”式坦克来说,T-35坦克要轻得多,所以机动性能也就成了一大优势。另外,T-35坦克的优势还在于它曾经上过战场,有过拼搏杀敌的经历,这是只有两辆样车的“鼠”式坦克所不及的。不过在装甲防护力和火炮威力上,T35坦克就不能和”鼠”式坦克相提并论了,T-35坦克可能会庆幸这个”大块头”对手没有来得及上战场吧。

 

参考文献

[1] 李大光. 二战风云 战车的故事[M].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 2015.08.

[2] (英)克里根. 绞杀世界 二战各国未实施的绝密军事计划[M]. 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2013.0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151-1193719.html

上一篇:机车车体概述
下一篇:现代内燃机设计技术的发展
收藏 IP: 175.102.15.*| 热度|

7 杨正瓴 刘炜 刘钢 吴斌 代恒伟 晏成和 鲍海飞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