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2)

已有 4776 次阅读 2011-2-12 13:21 |个人分类:栏目:主编心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生, 时间, 走向成功

——如何决定谁应该被录取为博士生?
文/冯长根
      上文[1]谈了当好博士生导师的责任和准备,本文谈谈如何决定谁应该被录取为博士生。
      作为博士生导师,你遇到的第1个问题当然是如何挑选学生。有一些同学在你的名下报名考博,甚至有胆大的同学写信要求你答应收他(否则他就报考另外的博导了)。前者要求你从几个候选人中挑选你要的博士生,后者显得功利但也可以理解,只是如何回答这种询问的确令人犯难。
      作为一名博导当然希望收下那些能走向成功的学生。收下一名合适的博士生是令人感到十分幸福的事。学校里将会留下一份优秀的博士论文,导师可以有三、四年称心如意的师生关系、一位初级同事,甚至终生的科研伙伴。的确,我自己总是把博士生当作同事介绍给同行,从来不把博士生当作学生[2]。如果你收下的学生正好与此相反,比如他不听从你的指导、不会开展工作、不收集数据并撰写和提交论文,那会使导师感到十分沮丧。谁都不会否认,把三、四年中所要付出的时间、智力、情感以及其他努力,给予一位没有希望的人是悲惨的。
      我手上有一本书谈到了如何挑选学生[3],除此以外,似乎还少有研究涉及如何挑选学生这一内容。徐耀[4]在本刊发表一文,从文化的高度阐述了如何识别优秀的研究生。他谈了6条标准。问题的难点在于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一个苹果甜不甜,只有吃了才能知晓。挑好博士生也是此理。所以,博士研究生前一位导师(硕士生导师)的介绍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如果是自己带的硕士生,这也不难。对于一般情况,我自己坚信这样的信念:每一位博士生只要他有硕士生的基础,就可以在与导师一起的努力中走向成功。即使是稍差的学生,也应有信心带好他。我跟我身边的人说,我对待博士考生的思想是“有教无类”。在从事博士生导师工作的20年中,我总是想尽办法让每一位被录取的博士生都带着成功的喜悦走出校门。但的确有例外,有一次我收下了一位大家都不赞成收下的博士生,一年半后,我果然就又想尽办法辞退了。我的确理解为什么许多博导说,“不是优秀的学生我决不带”。但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有时你好几年没有看中的学生。
      一位是才华横溢、什么都得第一的学生,另一位是稍有差别但聪明的学生,你会挑选哪一位?应该指出的是,前者不一定是最好的研究者。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在本科生、硕士生阶段数一数二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够顺利地通过三、四年的博士生艰苦的学习阶段。实际上,博士生的学习是份苦差事。有一些学生在博士生学习期间着手解决婚姻、生孩子、买房子、养父母的事,使这种现象雪上加霜。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博士生与导师的关系实际上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导师在这之中主动掌控这种变化的努力是值得提倡的。博士生的三、四年,导师都应该有针对不同情况的准备。
      有一位博导只挑选那些合群的人做自己的学生,另一位博导则只寻找能够快速融入他的研究团队和实验室的学生。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更好?答案是都可以。你重点思考这样的区别也是值得的——“对于挑选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仔细思考他们系需要招收的研究生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然后将其与他们可以在研究阶段学习的能力区别开来。”[3]你在面试时,有的询问可能就是为了这种信息。在更仔细的情况下,有的博导会让学生当面亲手做实验。你明确地询问这些学生的推荐人或硕士生导师,问问学生掌握实验技巧的情况,也是常用的挑选方法。你在面试时,注意区别不同的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主动性,是有助于你挑选学生的。“要获得研究生学位,一个人需要对所学学科充满激情,要有推动本学科知识发展的愿望,而且要能够持之以恒。”[3]仔细审阅学生的简历,从中找到候选者能够自主工作的证据。候选博士生通常已经完成了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你不妨问一问他对这个项目到底喜欢到什么程度,他对接受该项目并完成项目的叙述,会告诉你许多他对于科学研究各方面态度的信息。对于在若干个候选人中挑选一、二个博士生,你实际上是在平衡不同候选人之间的长处和短处,对于同一位博士生,你实际上是在平衡该申请人的长处和短处。
      谁都希望挑选上优秀的博士生。对于博导来说,重要的是在平时,例如当你开办讲座时(在学生面前),你是否表现了对你研究领域的前沿的巨大激情?你有激情,报名的学生肯定会有激情。
参考文献
[1] 冯长根. 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1)[J]. 科技导报, 2011, 29(2): 83.
[2] 冯长根. 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1)[J]. 科技导报, 2011, 29(1): 83.
[3] 萨拉·德拉蒙特, 保罗·阿特金森, 奥特德特·帕里. 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M]. 第21版. 彭万华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86.
[4] 徐耀. 我对研究生的最高要求[J]. 科技导报, 2010, 28(17): 12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412243.html

上一篇:2011-04读者之声
下一篇:找工作时遇到的几个问题
收藏 IP: 123.124.137.*| 热度|

1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