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棠花自古被视为“百花之尊”和“花之贵妃”,唐朝贾耽编著的《百花谱》把海棠称之为“花中神仙”。宋代诗人陆游在《海棠歌》中“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扁舟东下八千里,杨州芍药应羞死”的描述,反应了海棠的高贵地位。宋朝诗人苏轼在《海棠》中“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描述更是写出了对海棠花的喜爱。
宋朝沈立在《海棠记》中“其红花五出,初极红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缬晕,至落则若宿妆淡粉矣;其蒂长寸余淡紫,于叶间或三萼至五萼,为丛而生;其蕊如金粟蕊,中有须三如紫丝;其香清酷,不兰不麝;其实状如梨,大若樱桃,至秋熟可食,其味甘而微酸,兹棠之大概也”的描述,较准确的写出了花萼数目、花的颜色和形态特征、雄蕊特点及果实性状等。
最常见的观赏海棠主要有贴梗海棠、垂丝海棠和西府海棠等。明朝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贴梗海棠,丛生,花如胭脂;垂丝海棠,树生,柔枝长蒂,花色浅红;又有枝梗略坚,花色稍红者,名西府海棠;有生子如木瓜可食者,名木瓜海棠”写出了了几种海棠花的差别。古人认为西府海棠的观赏价值更高,如明王世懋 《学圃馀疏·花谱》中“海棠种类甚多,曰垂丝,曰西府……就中西府最佳,而西府之名紫绵者尤佳,以其色重而瓣多”。以下是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和北美海棠之间的区别。
贴梗海棠:又名为皱皮木瓜和贴梗木瓜等,蔷薇科木瓜属落叶灌木,是常见的观赏植物;其枝条有刺,叶卵形至椭圆形,稀长椭圆形,先端急尖稀圆钝,边缘具有尖锐锯齿;花先叶开放,3-5朵簇生于二年生老枝上,花梗短粗或近于无柄。贴梗海棠的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猩红色、淡红色或白色等;雄蕊45-50,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下半部被柔毛或绵毛,柱头头状。贴梗海棠的果实球形或卵球形,黄色或带黄绿色,有稀疏不显明斑点,果梗短或近于无梗,果实和木瓜性状类似。
垂丝海棠:为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花期3-4月;叶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卵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圆钝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并常带紫晕;其花序为伞房花序,具花4-6朵,和贴梗海棠近于无梗相比,其花梗长2-4厘米,紫色,但较细弱;一般整朵下垂。垂丝海棠的花瓣常在5数以上,粉红色,一般倒卵形,基部有短爪;有重瓣和白花等变种;雄蕊数目较贴梗海棠少,为20-25;花柱4或5,基部有长绒毛,顶花有时缺少雌蕊;果实梨形或倒卵形,略带紫色,远小于贴梗海棠果实。
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属于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尖锐锯齿,嫩叶被较密短柔毛;其花序为伞形总状花序,一般有花4-7朵,花粉红色,集生于小枝顶端。西府海棠的花梗长2-3厘米,但和垂丝海棠不同,基本不下垂;花瓣粉红色,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基部有短爪;雄蕊数目20,花柱5,基部具绒毛。西府海棠的果实近球形,红色,直径1-1.5厘米,萼洼梗洼均下陷,萼片少数宿存。
北美海棠: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新叶呈浅红色,后渐变为绿色;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顶端渐尖或急尖,边缘具细锯齿;伞形总状花序,和西府海棠相比,花量极大,基本不下垂。北美海棠的花梗长1-2厘米,花集生,花瓣数目5,椭圆形或倒椭圆形,花色多为鲜红色、红色和粉色等,多有香气。果实扁球形,花萼脱落型或不脱落,颜色有红、黄或橙色。北美海棠暮春花团锦族,色泽艳丽,花谢后大量火红或者金黄的果实一直可在枝头点缀到深冬,是观赏价值极高的观赏树种(植物描述参考中国植物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3-31 0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