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小孩子天生就很自信,但大多数是通过教育培养的,家长的教育很重要,但学校教育系统的培训尤其重要。
我们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特别宠爱,孩子要啥就给啥,那不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而是培养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任何东西得来全不费功夫。加拿大的学校除了教授知识,还通过各种课外作业和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我儿子五岁的时候到的加拿大魁北克,刚到魁北克,上的是欢迎班(welcome class),就是新移民的孩子上的那种。从第一天上学起,校车来接孩子,学校就规定家长不能跟了去,我们就给孩子准备了一张卡片,写有家长名字和电话,在家门口有校车接送点,我们把他送上车就回家了。第一天过的很忐忑,也不知道小家伙在学校怎样,到了下午三四点,加拿大的小学下午三点就放学,我们在校车停靠的位置接到孩子,看到他一切正常,心稍微放下了一点。问他在学校的情况,有没有午饭吃,孩子说很好,有吃的,新移民如果没有工作都算贫困家庭,因此都能享受免费午餐。 但是一个星期后,我儿子的老师把我们叫去,说你孩子心理有问题,我问为什么?她说你儿子来了以后总是低个脑袋,在课堂也不活跃。我就说他没问题,请你多给他一些时间。过了三个月去开家长会,我见到那个老师,那老师很夸张地和我讲“amaizing”,她说你儿子现在很活跃,每天早上一到就抢着给大家报告天气情况,老师让孩子们每天到学校后给同学老师报告天气交通等,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欢迎班一年后就转入家门口的常规法语学校读书了。
有一年我儿子回到中国过暑假,那时候也就14-15岁的样子,已经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有次和姑姑逛街,路过一个武术馆,他就要进去看,看了一会就找到师傅说也想学。那个师傅是获得过全国散打冠军的退役运动员,就问他有没有基础,练过没,我儿子就说有。其实他就是在加拿大社区开办的跆拳道班上学过几天,根本没有武术功底,但在加拿大的学校的学习使得他很自信。也许美国加拿大孩子都那样。那师傅就让他耍几下看看,我儿子就耍了几下。那师傅悄悄和我妹妹说他一点基础也没有,而且年龄大了,交钱来学等于白学,还要不要给他报名。我妹妹说你让他来吧,他喜欢,练练对健身也有好处。那师傅就把我儿子收下了。结果一个暑假,班上几十个同学报名,但能坚持到最后的只剩下我儿子一个人。他师傅喜欢的不得了,对我妹妹讲,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看上去傻,但他很用功,最关键的是坚持,其他学生上两个星期就不来了,我儿子是风雨无阻,而且好学好问。后来我休假从美国到加拿大去看他,见到家里客厅有付拳击橡胶人和拳击手套,我就问他你还真练上了啊,我儿子说是常州的师傅买了送给他的,走时还请我儿子吃饭,看来他师傅还是真心喜欢他。
自信很重要。我儿子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年去新加披看我,回去的时候我和他舅舅把他送到机场,check-in的时候我正要上前代为办理,我儿子拦住我对我和他舅舅说:“你们让我自己来,我没问题。”我和他舅舅就在边上看着,他如何check-in,过了边检,一个人从新加坡飞经日本和美国回到加拿大。来的时候也是自己一个人从加拿大飞经美国中国香港到的新加坡,所以父母总会过分操心。后来他妈妈告诉我第二年他带妈妈回中国的时候在芝加哥转机,因为天气情况航班被取消,多呆了两晚,多亏了我儿子带她到航空公司指定的旅馆,然后两个人利用两天的时间在芝加哥游玩和到饭店吃饭等。顺便说一句,我儿子法语英语中文都是母语水平。
还有一次,他北京的表弟随中学夏令营到纽约,我儿子那时候上高中,就一个人买张灰狗的票去纽约看表弟,出发了才通知他妈妈,把他妈妈急得不得了,打电话给我,我再打电话给我儿子,问要不要帮他订旅馆,他说不用,他想当然能和表弟住一起,结果接待单位不让非夏令营孩子入住。还好他有100美元现金在身上,晚上再到接待单位附近找了个旅馆住下,第二天还约了Facebook上认识的纽约的一个女孩子一起吃饭,然后再坐灰狗回到蒙特利尔。
学校培养很重要。记得他中学时候,学校规定他们两个同学一组,每组同学选一个性病做研究,并写一份研究报告,我就问他你会写吗?结果他把报告给我一看,就是一篇学术论文啊,有模有样,还有参考文献,关键是全用自己的话写的,不拷贝,他说抄袭的算剽窃。
我们华人认为谦虚是美德,因此个个都很谦虚。但西方文化并不是这样的。有的因为没有太多的机会像美国和加拿大本地学生一样融入本地文化,谦虚的美德保留下来了,但是到了工作面试就发生了很大的问题。美国和加拿大的文化更看重自信,谦虚地说这个我要学那个我要学的就找不到工作了,因为美国和加拿大的用人单位把你招进来就要你的贡献,怎么会花钱来培训一个这也不懂那也不懂的呢?所以在美国和加拿大面试工作你要这个也会那个也会,自信满满,才会找到好工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