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假花絮:揭秘“论文大神”董鹏与诺奖得主探讨“机器人”话题
徐剑华
中秋节假期上“娱乐”新闻,主角是董鹏。
先看一张餐馆里端盘子的机器人店小二。
笔者从“中国知网”查到一篇董鹏新作,即发表在“电器工业”2016年第4期上的《机器人上岗换人不可扭转》。董鹏从讨论《解读<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形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切换到机器人上岗,这研究领域的跨度不可谓不大。古今中外无所不知,被称为“达人”真是名至实归。
当然,谈论“机器人”这样高大上的话题令大众膜拜,尤其是看到董鹏在文章中谈到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直接谈论的时候,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董鹏的论文中说:“去年笔者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交流时,他也表现了对失业、新技能学习以及再就业培训的担忧。3D打印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可能在几年内迅速普及,制造业大量在生产线上做装配的蓝领劳动力面临失业的窘境。这已经不是预测,而是发展中的现实:富士康在‘11跳’以后,痛定思痛,认为人不如机器人,只要解决了机器人的‘柔性’问题,机器人就会比人好得多,所以富士康正在加大力度开发用于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一旦成熟,全国各地号称20万人的工厂最后能剩下几个‘活人’?”
当你看到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学院副院长也来给董鹏主持的论坛捧场的时候,也许会更加佩服这位“达人”了。他在这篇论文中说:“MIT斯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在一次笔者主持的论坛上透露,他用一个智能设备系统搜集100篇相关学术论文。过去,这件工作要好几个RA(研究助理)来做几个星期,用机器只要几分钟。如果如黄亚生所说,那些研究助理要去哪里工作?还有慕课MOOC的出现,50%的三流大学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些大学里的师资去哪里就业?”
当你看到他的大胆判断和预测的时候,你也许只有顶礼膜拜的份了。他说:“笔者大胆预计,未来10年,我国至少有50%的就业人员会因为机器换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失去原来的职业,需要再就业培训后重新找工作。中国劳动年龄人口8-9亿(16-60岁),这就意味着4-5亿多人口将失去工作,经过培训后再就业。如果我们不重视新技术超前培训,大力培养创客,大量投资再就业教育,失业量会进一步增加,那个时候我们会很麻烦。”
然而,这一切都是假的。上面这些话以及整篇论文其实都是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谷来丰在“沪港经济”2016年第1期上的一篇题为《机器换人的两面性》的文章中说的。但是人家附了一张与英国前首相梅杰同框、一张与牛津大学校长握手的照片啊!
而董鹏的标准像应该是这样的:
喜欢寻根究底的看官可以在中国知网参阅上面提到的两本杂志。下面分别发这两篇文章的第一页,以资对比。两篇文章几乎一字不差,而且同样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一样,依次为“无所不能的机器人”、“机器人会造成大量失业”、“机器换人是大趋势”。董鹏的狡猾之处在于,他把文章的题目换了,这给打假者的追根溯源增加了不少难度。诸位看官不妨比较一下两篇文章G机器换人的两面性_谷来丰.pdfG机器上岗换人已不可扭转_董鹏.pdf的相似度,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