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Lond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London

博文

个人心得:碎片化学习真的有用吗?

已有 7434 次阅读 2017-3-28 10: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业, 碎片化学习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人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五感,现在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大多围绕这五感来做产品。不知从何时起,创业者们都不约而同的达成一种共识,“听”将会是未来学习、消费的一种重要途径和领域。不仅有喜马拉雅、荔枝这样传统的音频分享平台,也有类似36氪这样的新媒体平台加入其中,而罗辑思维已经All in在“得到”应用了。
自罗辑思维视频节目停播以后,我已经尝试三周每天上下班听“得到”中的音频。我的学习焦虑症告诉自己,为了能够更高速的进步,我得尝试新的学习方式。以下内容是我这三周的个人体会:

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说,学习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知识渠道来源可靠,一字总结就是“真”;第二个是内容透彻有深度,一字总结就是“深”。其实这两点都是学习的核心诉求,为的都是让自己不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宝贵的时间。

我个人之前比较排斥音频学习这件事情,因为跟观看视频内容相比,我在只听音频的时候比较容易走神。而且在得到App上听一本书也需要至少半小时的时间,这得专门找时间来听。从学习效率上说,我更倾向于早晨上班之前,或者晚饭之后利用相对完整的时间来看一些政要或者财经类内容。

但最近的一两年时间,学习这件事情其实让我开始觉得力不从心,最大的痛点就是虽然好的知识内容很多,但是能够帮助人提高学习效率的平台并不多。所以我一直在寻找新的工具和培养新的学习习惯来改善目前的学习状况。

学习效率能否提升,我认为一是取决于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形式,视频、音频和文字对每个人来说吸收效率都不同;二是在内容质量和数量上的平衡,大英百科全书内容质量再高,也很难读的完,读完也未必就能吸收理解。

我们通常明白一个道理是“Less is more”, 但同样“More is nothing”, 知识再好再多,你吸收不了,等同于0。

一句话总结就是,学习想有所成必须做到“三高一长”,“三高”是高质量、高数量、高效率,“一长”是长时间。只能说,相当变态的一条总结,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真的存在这样的学习工具吗?这样的学习状态真的有可能实现吗?请继续往下读。
在过去的三周时间里,我平均每天会在“得到”App上花1个小时时间,基本都是在上下班时间。以下是我的两点重要收获:

1. 增长了学习时间。平时我上下班一般要么听音乐要么听相声,基本以放松大脑为主。说实话现在改听文章以后,无形中增长了每天的学习时间,而且也没有感觉增加太多负担在这个过程里。至于效果,目前还不好说,毕竟学习是一个慢过程。

2. 拓展了学习渠道。知识来源渠道的拓宽有助于提高知识学习的多样性和增加事物认知的维度。


“三高一长”假设这个学习标准放在机器身上,相信机器能够轻松完成,但人有生理和精神的极限。但机器的学习方式对人类学习也有很多启示作用。机器学习过程中,好的算法是建立在多样性、大规模的数据量上的,这一点其实跟人培养思维模式的过程很相似。这个话题在这不多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两年前写过的一篇脑洞:人工智能夜以继日的研究人类,我们是否也应该了解机器思维对人的启示?


一点小建议:
1. 人声可选。未来“得到”App的人声能否有多个选择,跟高德地图一样。或者采取投票制度,对声音做排名和淘汰机制。有几个声音,说实话, 一听真的就困。
2. 录播回放。因为有时由于工作原因,会错过一些老师的直播,比较扼腕可惜。如果未来直播内容有可回放功能就太好了。

结语:
学习仅靠音频肯定是不够的,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效率也大不一样,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目前“得到”的内容里除了包含文字、音频还有直播,多样性的内容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建议多增加直播或者短视频。

虽然碎片化学习可能是生活节奏加快而引发的一个必然结果,但是我对这件事情仍持中立观点。如果说碎片化学习只是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了碎片化的知识,那最后得结果就跟写作文抄了一堆名言警句一样,看上去很华丽,但其实都是花架子。

学习一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坚持很难。但很多时候其实只需要解决一个小小的动力问题,通常一个人把奋斗的目标和明确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时候,都会格外上心。例如购买几个理财产品,只要不离场,你就会比平时格外关注国内外大事件,不信可以试试。
最后想说的是感谢,四年时间,205期节目,我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期期不拉。罗辑思维在四年发展的过程里曾经受到过很多质疑,有质疑模式的,也有质疑内容的。平心而论,四年的时间看着互联网行业的起起伏伏,我们应该明白,坚持做好内容这件事很可贵。再者,罗辑思维在优酷上整整四季节目没收过1分钱,你可以不喜欢节目的内容,但应该给这样的创业者一份尊敬。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未止科技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原文:碎片化学习心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60644-1042084.html

上一篇:没有博士学位,你为何要自称PhD?
下一篇:百位科技精英力挺:"多数论文毫无作用“
收藏 IP: 180.172.37.*| 热度|

3 马省伟 王春艳 houzheny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