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xityworl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b00011127

博文

为数据而生——大数据创新实践 精选

已有 40903 次阅读 2016-5-8 22:4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京东链接:

http://item.jd.com/11919842.html  

http://item.jd.com/10330198379.html 

 

当当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953149.html 


天猫链接: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20m.1000858.1000725.6.AZSP08&id=530735523219&areaId=330100&cat_id=2&rn=9e8ac2d052a9ce304109d83925eb7cc3&user_id=598576100&is_b=1 


亚马逊链接:

https://www.amazon.cn/%E4%B8%BA%E6%95%B0%E6%8D%AE%E8%80%8C%E7%94%9F-%E5%A4%A7%E6%95%B0%E6%8D%AE%E5%88%9B%E6%96%B0%E5%AE%9E%E8%B7%B5-%E5%91%A8%E6%B6%9B/dp/B01ESQC680/ref=sr_1_1?ie=UTF8&qid=1463455690&sr=8-1&keywords=%E4%B8%BA%E6%95%B0%E6%8D%AE%E8%80%8C%E7%94%9F%EF%BC%9A%E5%A4%A7%E6%95%B0%E6%8D%AE%E5%88%9B%E6%96%B0%E5%AE%9E%E8%B7%B5 

 

这是一本我写了三年的书,真心希望大家喜欢。特别贴出我书后的致谢,大家从这个致谢中,或许能够触碰到这本书对于我的意义。欢迎大家购买,这是最大的支持,也记得在博客下面顶顶我,谢谢!

 

----附1:致谢 ----

  中国有个词叫“日久生情”。本来是好端端一个词,现在似乎不色情的用法已经被团灭了。且不要说一个人相处久了,一个单位呆久了,会产生别样的亲切甚至深厚的感情,就算是猫猫狗狗在一起久了,也难以割舍。如果你有毅力,在草原上一泡新鲜的牛粪旁边扎下帐篷,一周、一月、一年看着它从湿漉漉冒着热气的大臭屎坨子一天天、一周周干瘪、瘦弱、衰老,然后它的脸上会爬满青草,直到完全风干缩小……如果这个时候一个清洁人员要把它连根铲走,我相信你也会不由自主想要去保护它。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它,或许也会怀念那一段停驻在牛粪旁的时光。或许这是因为我们的一生不过百年,所以一年、两年、五年、十年的“久”,也就是人生了!

  这本书写了很长时间。可能大家都不敢相信,翻译完那本《大数据时代》后,因为湛庐文化的董寰姐姐给我说2014年大数据的书还能火,我2013年就在开始准备材料和撰写内容。但是我一直觉得还不足够充分来写一本书,所以动作慢到让人发指。也是因为动作慢,两三年了,还没有长大的它一直陪着我,有一种十月怀胎甚至养女闺中的感觉。这也算是一种“日久生情”吧。

  今天,她要嫁出去了,我再也不能做哪怕一个标点的修改,也不能加上哪怕一个新的脚注,真真正正感觉是一盆泼出去的水了。以前在我的电脑里面,它只是我的专宠,我喂养它、抚摸它、赋予它灵魂;我禁锢它、篡改它、夺走它的灵魂!很快,它就会有自己的独立的生命了,它必须要独自面对读者们的期许、赞扬、批判甚至不屑了。在外面的疾风骤雨和它的娇小惜弱之间,我只能做一个看客,再也帮不上任何忙了!

  要感谢的人太多了:编辑、老师、学生、合伙人、前辈……就不一一说了。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是从2013年春到2016年春,陪了我三年的书稿和那三年的周涛。他们连同他们曾引起的悸动和澎湃,已经永远地死去了——没有什么能取代,也没有什么能重现!但是,今天读者手头捧着的这本书,以及竟然还活着的周涛,还继承着他们身上一些不变的永恒,并将继续在数据的丛林中舔舐刀口上的梦想。

 

----附2:内容简介 ----

在大数据概念如此流行的今天,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中国大数据领军人、大数据创新与实践一线专家、百万级畅销书《大数据时代》中文版译者周涛,耗时三年,将海量真实案例披沙拣金呈现给广大读者。在本书中,您将看到大数据在智慧交通系统、个性化医疗、智慧学校以及金融和商业等领域的中国式创新实践,并为未来大数据的发展提供有可行性的路径指南。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下一个时代生存和发展?大数据3.0时代我们究竟要做些什么?数据交易如何让数据资源成为汇聚之地?每个企业又该如何成为大数据企业?周涛教授通过真实案例告诉读者:拥有大数据的理念,能够掌握数据和运用数据的人和企业,才能在“一切都被记录,一切都被分析”的数据化时代得以生存。无论现在从事什么行业,即便不能掌握一项特定的数据技术,了解大数据的理念、培养大数据的思维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学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的结果来证明“哪个更好,哪个更坏”并指导我们作出正确决策。

这不是坚硬的学术专著,而是一部柔软的情怀之书!没有晦涩的文辞,枯燥的说教,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数据情怀和拳拳的责任之心。周涛教授讲述了很多在大数据领域努力拼搏,希望有所创新的中国人的故事,相信这些故事背后的理念、技术和精神能够唤起更多年轻的创新者,为我们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领跑大数据3.0时代,大数据创新实践的扛鼎之作!大数据1.0,是将自身业务上产生的大量数据,利用深入的分析使其不断优化,优化之后的业务产生更多数据的正向循环。大数据2.0,是如何把自身业务的数据用来解决业务以外的其它问题,或者如何用业务以外的数据解决自身业务的问题。大数据3.0,是如何在资本和文化的催化作用下,让数据、技术、需求和人才等大数据创新要素融为一体。三个版本强调的不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或逻辑上的依存关系,而是就其与传统数据应用在理念上的差异程度进行的划分。

 

----附3:目录----

自序:在麻瓜和魔法师之间做出选择

Part.1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

01从万物皆数到万事皆数 / 005

主动或被动,我们都是数据贡献者

一切都被记录,一切都被分析

四大方面,让数据指数级增长

02从十数九表到数态万千 / 017

结构化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

03 从隔水相望到阡陌交通 / 029

地点数据

个人数据

数据与数据,1+1远大于2

大数据创新实践:

用购买记录给用户画像

04 大数据和云计算驱动新工业革命 / 039

计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新能源

数据: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新材料

证析: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先进工艺技术

个性化: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商业特征

大数据创新实践:

一张失败的公交卡

个性化医疗,安吉丽娜·朱莉和史蒂夫·乔布斯

Part.2 大数据1.0:分析

05 统计呈现洞见 / 055

抓出非法的MCC套用

打击电老鼠

“抓获”过度医疗和骗保行为

识别社交网络中的垃圾用户

新浪微博面临的三大问题

快递员的通话记录蕴藏哪些商机

付费节目点播最多的是什么

06关联蕴含价值 / 075

关联规则挖掘

协同过滤

关联分析是寻找因果关系的利器

大数据创新实践:

谁最关注超声波洁面产品

发现“一月三电号”僵尸用户

07预测指导决策 / 089

点击购买类预测

基于移动轨迹的位置预测

链路预测

大数据预测的主流方法是什么

大数据创新实践:

一张信用卡逾期不还款的概率有多大

签到记录预测用户的土著化指数

Part.3大数据2.0:外化

08寻求外部数据的帮助 / 109

从行为数据预测学生考试成绩

从食堂打卡记录中“定位”孤独人群

从社会计量标牌洞察人力资源管理

预测离职率和升职率

行为数据让非法集资无所遁行

09自身数据的外部价值 / 129

45个关键词实时预测流感趋势

阿里巴巴的“淘CPI”指数

10 机器学习,数据外化最神奇的利器 / 139

机器学习三板斧1:特征

机器学习三板斧2:模型

机器学习三板斧3:融合

Part.4 大数据3.0:集成

11交易市场:数据资源的汇聚地 /155

科研数据共享

政府数据开放

全国可流通数据的目录体系

12数据城堡:数据人才的竞技场 / 175

Kaggle,数据科学之家

数据城堡,Kaggle模式的中国尝试者

13 创新工厂:数据技术的嘉年华 / 185

大数据创业公司困境

大型传统企业信息化的难题

构建大数据挖掘平台

建设大数据创新工厂

结束语 成为大数据企业 / 201

致谢 / 21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75-975900.html

上一篇:H++, H=55
下一篇:大数据助力学生工作----教育部报导的创新实践
收藏 IP: 183.220.1.*| 热度|

58 刘拴宝 闫小勇 张千明 章成志 张希琳 杨正瓴 许雄锐 徐晓 余国志 刘洋 黄盼华 秦斌杰 武夷山 王毅翔 王丹 陆泽橼 章忠志 王庆 陈新泉 赵凤光 刘建国 朱郁筱 赵斌 高峡 李亚平 陈理 陶勇 闫钟峰 李天成 黄仁勇 李红雨 李庆祥 赵志丹 姚伟 张强 樊超 霍艾伦 强涛 曾伟 高建国 吴斌 张丽娜 荣智海 刘张 周斌 申传胜 韦笃取 詹亮 萧驷 MymInsomnia zguodong2006 sunxiaowei1993 nipy biofans yangb919 rlxahz pingfan2008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