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ltan

博文

如何创建新的好的科研期刊

已有 385 次阅读 2023-9-12 01:0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非常想把文章投到国内的科研期刊上,无奈选择太少。

我时常想,是搞科研难还是办个期刊难?

最近想了想,好像后者似乎更难。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最近这些年,老牌的顶刊science, nature频频出现一些失误,特别是撤稿事件。虽然其有悠久的历史,被普遍认为是最好的科研类期刊,但历史并不是保证研究水平的充分条件。

一些新创建的期刊,可能采用了更新的制度,其水平并不比它们差。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衡量一个期刊好坏的标准。

首先,一个期刊怎么样才算好?这个可能没有争议,即如果其接收发表的论文都没有错误,引用都很好,能促进科学的进步,那肯定是好的。

那么,下一个问题,一个期刊怎么样才能办好?这是有争议的地方。

人们可能会认为,如果国内办一个新的期刊,那么其影响力或公正性肯定有限,无法用来衡量国内研究者的成就和学术水平。

这是有可能的;但是,关键是,能不能避免这种情况。

其实,如果翻翻国外的期刊,有很多办的不怎么样的。

那我们看办的最好的,比如science, nature,以及美国物理学会的期刊。

它们能办好,一是有严格的评价机制,二是有广泛的专家群体,三是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另外还有一点重要的,即,第四是有长远的科学预期。

简言之,有人,有钱,有规矩,有梦想,所以才能良性循环。


有钱,有规矩,这两点其实是相对来讲好实现的。

相对于建楼来讲,办期刊不需要花多少钱,而且现在流行OA,作者自己掏钱,那就更不担心了。

对于是否遵守规矩来讲,可能大家最不放心。不守规矩的行为无怪乎是打招呼、互相吹捧、利益交换等等行为。

例如,对于一个研究方向,几个课题组可能私下里达成一致要互相引用,互相吹捧,以此把这个方向做大。

这种事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超固体、冷核聚变等,这都是在美国被吹大的方向,但后来都冷了。

这说明什么?这其实是科研系统本身的一种自纠错功能。它并不能防止这类精心策划的违规行为的出现,但是人们终归是可以看出其究竟是否有科学价值。

时间会说明一切;只是会浪费一些科研基金,但这很难避免。

大家可能更担心的是一些零散的违规行为,比如打招呼、吹嘘、捏造等等,然而针对这些行为,现代的科研期刊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制度,“拿来用之”就行了。


有人,有梦想,是比较难实现的。这需要科学文化的积淀。欧美科研历史长,每个专家都有很长的family tree,都可以给自己追溯至少一位科学泰斗。一些当代的大牛偶尔写点展望、综述,给小喽啰们洗洗脑,画画大饼。

欧美文化圈有很多国家,形成了所谓的国际化的氛围,其研究团队动不动就是所谓国际团队。

对于这两点,我们确实比不上;但是,我们需要仔细反思。

难道科学的梦想只能是它们说的那样?科研的路子只能是它们的那种形式?并不见得。

就好比写科幻小说,中国的大刘不就写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科幻么?老外动不动就是地球要毁灭了,但是大刘写了流浪地球,我们是要拯救地球,而不是放弃它。

古代的科学,中西方是相对独立发展的,那么我们就发明了火药等四大发明,这些是来自于自身社会的需要。

因而,如果要保证人才和梦想这两方面不落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证科学的自由发展,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科学家,这样才能培养科学文化,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

其次,要处理好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研成果可以服务当下的社会,但是不仅仅如此,科学也是面向未来的,

因而社会需要对科学有耐心,也就是有点梦想。

这两点其实是为科学和科学家“正名”。所谓名正才能言顺。

说白了,科学家可以“做梦”了,才能睡得踏实,因而白天才能卖力干活。

普通人不也是这样么;所以,要尊重各个职业的规律,形成职业精神,才能各尽其才,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为了办好一个新期刊,其实有很多细节需要做好,上面说的几点都是比较“大”的方面。

在细节上,比如,可以考虑实行开放审稿,即公布审稿人的身份和意见;避免编辑参与审稿过程;

完善投诉机制;举办小型的文章推荐会;制作视频等。

现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开放透明,因而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

其实,那些所谓的老牌期刊science, nature等等,它们的审稿过程很不透明,这里面有很多猫腻!

有很多所谓的“学霸”会长期霸占某个领域,这里提一个叫Lukin的老美,有很多顶刊,但是也没觉得他的组有什么科学发现。


所以,在老牌期刊无法适应信息社会快速的变迁而开始衰落的时代,不正是开创新的科研期刊模式的好时机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44952-1402297.html


下一篇:审稿的文化
收藏 IP: 124.16.2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