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Davos主旨演讲 | 瑞士工程院院长Benot Dubuis教授:科技引领未来,共筑全球创新生态

已有 165 次阅读 2024-7-29 09:21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图片

在iCANX达沃斯峰会上,瑞士工程院院长Benot Dubuis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见解,阐述了科学的魅力、创新的紧迫性以及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图片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时刻,我满怀激动地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庆祝科学的魅力与无限可能。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对科学的热爱、科学的驱动力,以及我们如何通过科学的力量,共同面对挑战,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科学:永不过时的探索之旅

首先,我要说,我之所以热爱科学,是因为它总是那么引人入胜,永远保持着一种“过时”的魅力。科学不是静止的知识堆砌,而是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的旅程。每一天,当我们翻开新的科学篇章,都会发现昨天的知识已成为今日的基石,而明天则等待着我们去开创。这种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正是科学最为迷人的地方。

科学的驱动力:从挑战到创新

科学的驱动力,源自于我们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挑战的勇敢应对。在座的各位,无论是科研工作者、企业家还是政策制定者,我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寻找着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不仅仅是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的钥匙,更是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认为,科学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解决方案、创新、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当前的问题;其次,创新是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最后,通过科学的影响,我们可以重塑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图片

创新:国家与企业的新货币

在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科技领域,每一个创新都可能带来行业的颠覆和重塑。例如,mRNA技术的应用,正在彻底改变我们对疫苗和药物的认知,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健康保障。

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想法,更是一种实践。它需要我们敢于尝试、勇于冒险,将想法转化为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合作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我们携手并进,共享资源、共担风险,才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果。

图片

科学合作:构建全球创新生态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合作与交流。在座的各位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专业领域。但正是这些差异,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资源。我们需要打破壁垒、跨越界限,共同构建一个全球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学院、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需要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

图片

从全球视角思考,从本地行动出发

作为科学家和决策者,我们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本地行动的能力。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们必须站在全球的高度思考问题、制定策略;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本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我们的行动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需要从全球层面制定减排目标和政策框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采取不同的措施和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我们的努力能够取得实效、造福人类。

科学精神:观察、想象与勇气

最后,我想说科学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科学精神包括三个方面:观察、想象和勇气。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想象则是我们超越现实、探索未知的翅膀;而勇气则是我们面对困难、挑战未知的力量源泉。

图片

作为科学家和研究者,我们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问题的本质;我们需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去构思解决方案;我们更需要具备坚定的勇气去面对挑战和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突破。

结语:携手共创科学新篇章

亲爱的朋友们,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但科学的道路也是充满挑战和艰辛的。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用科学的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见证更多科学奇迹的诞生和更多人类梦想的实现!Yes,we CAN!谢谢大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444208.html

上一篇:张海霞︱打死我也不当二舅
下一篇:张海霞︱十全十美的向日葵!
收藏 IP: 61.135.2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9 1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