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英国《解剖学杂志》刊登李永明的中医经络研究成果

已有 1218 次阅读 2023-5-20 09:26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卫生健康资讯,2021-01-29 16:58关注

近日,英国《解剖学杂志》(Journal of Anatomy)在线刊登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李永明的研究成果《遗留正中动脉可以解释古代中医十一到十二经脉的转变》。研究认为,手厥阴经脉循行与人体“遗留正中动脉”非常相似,古代中医通过脉诊发现了变异正中动脉,早于西方解剖学近两千年,并依此建立了完善的经脉理论,指导后来的临床实践。

马王堆汉墓医书记载人体有11条经脉,而后来成书的《黄帝内经》增加了手厥阴经,形成了中医十二经脉理论并沿用至今。对于这一转变学术界虽然有十几种不同的说法,但尚没有以解剖结构为证据的答案。

2020年10月初,澳大利亚解剖学者在英国《解剖学杂志》报告,发现人类上臂有一条“遗留正中动脉”还在不断进化中。正中动脉是人类胎儿时期的正常动脉,在出生前开始退化,只有10%~30%的成年人有遗留,被称为变异动脉。

李永明研究汉代不同版本的简帛经脉文献发现,手厥阴经脉循行与人体“遗留正中动脉”非常相似,解剖位置几乎完全一致,表明古代中医经摸脉发现了变异正中动脉,早于西方解剖学近两千年,并从此建立了完善的经脉理论,指导后来的临床实践。证据提示,中医经脉理论的最初建立以动脉和神经系统为主要依据。

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医家很可能是通过脉诊,发现了人体上臂内侧不十分常见的“正中动脉”,并命名为手厥阴心包经。之所以第12脉记载的出现较晚,可能是因为需要时间积累病例才能发现低概率的变异动脉。而西方解剖学者是在1846年才发现这个变异动脉,后命名为遗留正中动脉,只是在近几十年才对正中动脉的发生概率和进化状态有所了解。

以上初步研究结果已经在《解剖学杂志》线上首发。杂志编辑同时征求了澳大利亚等国家解剖专家的意见,他们联合撰写一篇评论文章,基本认同中医第12经脉与遗留正中动脉可能相同,是很有意义的发现。

相关详细证据和论证于2021年1月25日在《中国针灸》在线发表。

“研究证据表明中医的经脉(络)系统的最初模型是建立在对人体动脉和神经系统的解剖学观察基础之上,并非主观臆测。”李永明表示,研究还提示,很可能是因为针灸等外治疗法的发展和需求,改变了中国古代初期经脉解剖学的发展方向,建立了以气血经络和脏腑归经为核心的“虚拟系统”,以指导临床实践,成为中医传承二千余年的核心理论。对比之下,因为外科手术的发展和需求,西方古代医学坚持探索人体的“实体结构”,推动了临床医学的进步,最终产生了现代解剖医学。以传统理论为基础的中医仍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会同西方现代医学长期并存。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记者:黄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88692.html

上一篇:幸福家庭食谱
下一篇:[转载]李永明:砒霜治疗白血病的三次高潮和创新点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3 0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