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qb 我的博客将登载一些随笔、散文和短论,也会刊登一些照片。

博文

文学语言的奥秘

已有 3392 次阅读 2009-9-14 11:04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童庆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寻常之物,人人天天都说话,有些人还特会说话,甚至说得特别有趣,可为什么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作家呢?是不是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有根本的不同呢?
        一般人说话是指称性的,它指向外部的世界,它必须经得起实际的检验。譬如,一个外地人刚到北京,刚走出北京火车站,他想到天安门去参观,他问路:“先生,我想打听一下,天安门在什么地方?”你就给他指路:“天安门在前门的北面,您可以乘地铁向西,经过两站,您出站,向北望,就会望见您想参观的天安门了。”这位外地客人照你的话去找,果然顺利到了天安门。因为你用的是普通语言,它指向你所说的外部对象,所以你的话被事实证实了。假如你不是这样回答外地的客人,而说:“啊,天安门,在祖国的心脏,在北京人的心坎里。”那位客人听了,可能迷惑不解,甚至以为碰上了一个神经有毛病的人。因为这句话放到某首诗里可能还差不多,放到这种场合可不适合。因为它明显地经不起事实的检验。这就说明,普通的语言是指称性的,它必须符合事实的固有逻辑。
        诗人写诗,用的是文学语言,它是表现性的,指向诗人感受和感情的内部。例如,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这句诗不符合事实,经不起客观的检验,因为天下月亮一样明,怎么会是你杜甫家乡的月亮就特别明呢?这是不科学的。可历来没有人指出过杜甫这个“错误”,反而称赞杜甫的诗句写得好,把诗人的思乡之情浓浓地表现出来了。又如,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若用事实的逻辑来检验,这句诗也是“错”的,因为天上不下“河”只下雨,黄河是从巴颜喀拉山流出来的。可大家都一致认为,李白的诗句把黄河从高原奔流而下的一泻千里的浩大的气势,活生生写出来了,不这样写,就不足以把黄河面貌表现出来。要是某个诗人如实地写道:“黄河之水从巴颜喀拉山流出来”,你看这还像诗吗?这诗还有味吗?诗所展示的世界是艺术世界,它不同于客观世界,这就决定了文学语言的逻辑就是艺术的逻辑,诗意的逻辑,一种不受客观事实检验的逻辑。
        文学语言的根本特性就是它的表现性,即表现人的感受、感情的性质。这就说明,虽然人人能说话,但并非人人都能话语来真切地巧妙地诗意地表现感受和感情,并非人人都能掌握文学语言的另一种逻辑。巴尔扎克说过:谁都在能叼着烟卷时或在林中散步时,构思出一个或几个悲剧或喜剧来,但要运用语言文字把这悲剧或喜剧写出来,就困难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作家、诗人就是那种掌握文学语言的独特逻辑的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7237-255496.html

上一篇:作家的位置
下一篇:那天,我就是中国
收藏 IP: .*| 热度|

3 张星元 王立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8 1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