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看看,学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ly 一个有点杂烩的网站。欢迎指教

博文

凤头鸊鷉(学名:Podiceps cristatus)

已有 1045 次阅读 2025-4-6 20:22 |个人分类:鸟类|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这是最大的一种pt,我其实见过的次数不多,虽然是第二常见的pt了。郑州有个湖,冬季曾经聚集了4种p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2763-1480896.html

上一篇:白骨顶
下一篇:红嘴鸥
收藏 IP: 123.149.19.*| 热度|

4 王涛 许培扬 杨正瓴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223.72.64.*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4-7 07:02
凤头鸊鷉(学名:Podiceps cristatus) 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水鸟,属于鸊鷉科(Podicipedidae)。以下是关于该物种的详细介绍:

1. 分类与分布
分类: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鸊鷉目(Podicipediformes)
科:鸊鷉科(Podicipedidae)
属:鸊鷉属(Podiceps)
种:凤头鸊鷉(Podiceps cristatus)

分布:
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繁殖地:欧洲、亚洲中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等。

越冬地:北非、南亚、中国东部及南部沿海等。
栖息于淡水湖泊、沼泽、水库等开阔水域,冬季可能出现在沿海潟湖。

2. 形态特征
体型:体长46-51厘米,翼展约85厘米,体重约1千克。

羽色:

繁殖期:头顶具显著的黑色羽冠(凤头),颊部白色,颈侧栗红色,背部灰褐色。

非繁殖期:羽冠缩短,整体颜色较暗淡,颈部和背部呈灰褐色。

其他特征:喙细长呈粉红色,眼睛红色,腿部位于身体后侧,擅长潜水。

3. 生态与行为
食性:以鱼类、水生昆虫、甲壳类及软体动物为食,通过潜水捕猎(潜水时长约30秒)。

繁殖:

繁殖期:春季至夏季(北半球4-7月)。

巢:浮巢,以水生植物构筑,常固定于芦苇丛中。

卵:每窝3-4枚,白色(孵化期约25天),雏鸟具黑白条纹,由双亲共同照料。

求偶行为:以复杂的“舞蹈”闻名,包括点头、衔水草、同步游泳等。

4. 保护现状
IUCN评级:无危(LC),种群整体稳定。

威胁:栖息地丧失(湿地开发)、污染、渔网误捕。

保护措施:湿地保护区设立(如《拉姆萨尔公约》)、生态监测。

5. 趣闻
雏鸟常骑在亲鸟背上躲避天敌。

骨骼致密,利于潜水,但飞行时需在水面助跑起飞。

凤头鸊鷉因其优雅的外形和独特的求偶行为,成为观鸟者和生态研究的热点物种。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4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