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i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avier

博文

[转载]月球大量开采水的新方法 | The Innovation

已有 654 次阅读 2024-8-24 22:1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水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关键资源。同时研究月球水的起源和分布有助于探明月球演化历史和太阳系起源等科学问题。已有研究已确认月壤矿物中存在少量水,但这些矿物中的含水量仅在0.0001%-0.02%之间,无法实现在月球的原位提取与利用。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军强研究员等基于对嫦娥五号月壤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变革性的在月球原位开采大量水的新方法

X Chen, W Xu TheInnovation创新 2024年08月23日 00:01

The Innovation | 月球大量开采水的新方法

Video 1 来源:CCTV

水是建设月球科研站及未来开展月球星际旅行,保障人类生存的关键资源。研究水在月球上的分布和演化,也可以帮助人类理解月球岩浆海洋演化、地幔挥发分含量、月球轰击历史以及太阳风和月球表面相互作用。之前不管是远程遥感光谱的观测结果,亦或是针对Apollo、Luna以及嫦娥五号月壤的分析表征,都发现月壤中存在少量水。但这些矿物中的含水量仅在0.0001%-0.02%之间,含量极其稀少,想要在月球原位提取利用及其困难。因此找到一种在月球能够大量原位开采水的方法迫在眉睫。我们发现由于太阳风的长期辐照,月壤钛铁矿捕获并储藏了大量氢元素,这是月球水的潜在来源。由此我们提出一种变革性且可实用化的,在月球大量生产水的方法,这为未来月球科研站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设计依据。

月水.png

图1 图文摘要

水是建设月球科研站及未来开展月球星际旅行,保障人类生存的关键资源。研究水在月球上的分布和演化,也可以帮助人类理解月球岩浆海洋演化、地幔挥发分含量、月球轰击历史以及太阳风和月球表面相互作用。因此,探寻水资源是月球探测的首要任务之一。科学家之前主要关注月球上自然态水资源的分布情况。Apollo、Luna和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月球南极和北极以及常年阴影区可能存在自然态的冰。带回的月壤研究表明,月壤玻璃、斜长石、橄榄石和辉石等多种月壤矿物中含有少量水。但这些矿物中的含水量仅在0.0001%-0.02%之间,含量极其稀少,难以在月球原位提取利用。因此,研究探测新的月球水资源及其开采策略,无疑是未来探月工程的重点内容。

为此,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军强研究员带领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发现一种全新的在月球制备水的方法。经过3年的深入研究和反复验证,科研人员发现,月壤矿物由于太阳风亿万年的辐照储存了大量氢。在加热至高温后,氢将与矿物中的铁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发应,生成单质铁和大量水。当温度升高至1000℃以上,月壤将会熔化,反应生成的水将以水蒸气的方式释放出来。

月水02.png

图2 高温下钛铁矿与氢反应同时生成水蒸气气泡和铁

经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电子能量损失谱、热重、磁性、元素价态、元素成分检测等多种实验技术分析,研究团队确认1 克月壤中大约可以产生51-76毫克水(即5.1%-7.6%)。以此计算,1吨月壤将可以产生超过50 kg水,相当于100多瓶500毫升的瓶装水,基本可以满足50人一天的饮水量。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月球矿物中的氢含量区别。在五种月壤主要矿物(钛铁矿、斜长石、橄榄石、辉石、月壤玻璃)中,钛铁矿(FeTiO3)含氢量最高。电子显微镜下的原位加热实验也证明,月壤钛铁矿加热后将同步生成大量单质铁和水蒸汽气泡,这进一步证明了月壤矿物中固溶的氢是产生水的关键。

为了阐明月壤钛铁矿为什么能够储存如此大量的氢,科研人员详细研究了月壤钛铁矿的原子结构,与地球上的钛铁矿相比,月壤钛铁矿原子间距由于氢的存在显著增大。计算模拟显示月壤钛铁矿中存在纳米微小孔道,这种纳米孔道可以吸附并储存大量来自太阳风氢原子。每个FeTiO3分子可以吸附4个H原子,是名符其实的月球“蓄水池”。

实验还发现,电子辐照可以降低氢与铁氧化物的反应温度,水的生成温度可以从600℃降低至200℃。这个结果可以解释前人发现的氢元素在月球上分布随着纬度的变化规律:赤道位置由于受太阳风辐照最强,而太阳风中含有大量电子,使得其中的氢更多被还原成水蒸气而挥发出来;高纬度受太阳风电子辐照影响较小,可以保留更多的氢。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科研团队提出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月球水资源原位开采与利用策略:(1)首先通过凹面镜聚焦太阳光加热月壤至熔融。加热过程中,月壤将会与太阳风中注入的氢反应生成水、单质铁和陶瓷玻璃。(2)收集产生的水蒸气并在水箱中储存液体水,可以满足月球上人类与各种动植物的饮水需要。(3)通过电分解水可以产生人类呼吸需要的氧气,以及可以作为能源使用的氢气。(4)铁可以用于制造永磁和软磁材料,为电力电子器件提供原材料。(5)熔融的月壤也可以用来制作具有榫卯结构的砖块,用于建造月球基地建筑。该策略将为未来月球科研站以及空间站建设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并有望在后续的嫦娥探月任务中发射验证性设备以完成进一步确认。

月水03.png

图3 月球水资源原位开采与利用策略

总结与展望

水是建设月球科研站及未来开展月球星际旅行,保障人类生存的关键资源。研究水在月球上的分布和演化,也可以帮助人类理解月球岩浆海洋演化、地幔挥发分含量、月球轰击历史以及太阳风和月球表面相互作用。我们提出的变革性的、在月球原位开采大量水的方法,为未来月球科研站的建设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也有望在后续的探月任务中完成进一步验证。

The Innovation | 月球大量开采水的新方法

Video 2 文章解读

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五卷第五期以Article发表的“Massive Water Production from Lunar Ilmenite through Reaction with Endogenous Hydrogen” (投稿: 2024-07-24;接收: 2024-08-17;在线刊出: 2024-08-22)。

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4.100690

引用格式:Chen X., Yang S., Chen G., et al. (2024). Massive Water Production from Lunar Ilmenite through Reaction with Endogenous Hydrogen. The Innovation 5(5), 100690.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4)00128-0

扫二维码 | 查看原文

image.png

作者简介

王军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非晶合金新材料研发和磁电功能特性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月壤玻璃物性研究。在Phy. Rev. Lett.,PNAS,Nat. Commun., Adv. Funct. Mater.,Acta Mater.,ACS Catalysi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重大项目等。曾荣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际非晶纳米晶材料年会“青年科学家奖”等奖励和荣誉。相关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中国科学院大学十大新闻、宁波市科技创新十大新闻等,并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科技部、国家基金要闻、Wikipedia,Phys.org等新闻媒体关注报道。

https://non-crystal.nimte.ac.cn/view-18284.html

霍军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非晶合金的磁热、软磁和催化等功能特性研究,相关成果在Phy. Rev. Lett.,PNAS,Nat. Commun.,Acta Mater.,ACS Catalysi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省部级项目,作为合作单位负责人参加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各1项。曾荣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杰青青年基金,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第七届宁波市青年科学技术协会会长等奖励和荣誉。相关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中国科学院大学十大新闻、宁波市科技创新十大新闻等,并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科技部、国家基金要闻、Wikipedia,Phys.org等新闻媒体关注报道。

https://non-crystal.nimte.ac.cn/view-18438.html

白海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非晶态物理与材料研究。在非晶合金材料研制、非晶形成机制、非晶材料动力学及物性调控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工作。在Nature、Nat. Mater.、Nat. Commun.、Sci. Adv.、Phys. Rev. Lett.、Adv. Mater. 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大项目等。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物理学会谢希德物理奖等奖励。

往期推荐

嫦娥六号采样区地质历史和样品可能解决的科学问题

► 点击阅读

首篇嫦娥五号样品研究成果综述

► 点击阅读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揭示月球“长寿”之谜

► 点击阅读

Focus: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改写月球演化历史

► 点击阅读

嫦娥回家:新样品 · 新机遇 · 新突破

► 点击阅读

124光年外之外的系外行星上有海鲜味?

► 点击阅读

全球首套月壤颗粒写真发布

► 点击阅读

寻找宇宙中第二个家园

► 点击阅读

太阳系邻居的“人口调查”: 寻找另一颗“地球”

► 点击阅读

韦布眼中的外星世界

► 点击阅读

对跖点效应揭示火星古地壳的南北差异

► 点击阅读

1400000000000000电子伏特!它看到了!

► 点击阅读

太阳爆发活动的数据驱动模拟

► 点击阅读

X射线观测揭示银河系中PeV宇宙线的可能来源

► 点击阅读

【新提醒】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 2023 Impact Factor = 33.2

【新提醒】科学网—[转载]面向动力电池系统热安全的阻燃型多功能复合相变材料的防护机理研究 | 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科学网—[转载]智能可穿戴血压监测将何去何从?| 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科学网—[转载]星地激光通信的工程应用:搭建星地信息高速公路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入选中国科学院分区表1区

科学网—[转载]强厄尔尼诺爆发助推2023-2024年全球表面温度破纪录及其衍生气候危机 | Innov. Geoscience

科学网—[转载]从古老生物被膜样品中挖掘微生物资源 | 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

科学网—[转载]泛血管医学时代,好医生的胜任力评价将走向何方?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语言模型助力科学研究的第N种可能:解析现实世界中的配送路线优化问题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大语言模型助力遗传病分子诊断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解析催化剂表面再构机制来调控催化性能 | 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科学网—[转载]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发展基于生态系统质量管理的新型生态经济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新冠紧急状态结束,挑战仍在继续 |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科学网—[转载]多功能量子点点亮与重塑巨噬细胞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不平等城市高温负担阻碍气候公义及可持续发展目标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基于对环芳烷的双极性近紫外圆偏振发光材料 | 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科学网—[转载]外量子效率达到35.2%的高性能红色延迟荧光材料 | 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科学网—[转载] RXR—核内外双重调控肿瘤发生的关键因子 | The Innovation Life

科学网—[转载]容错拓扑量子计算的原理性验证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Medicine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Life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探索饮食、益生菌和肿瘤免疫治疗之间相互作用的新兴范式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电荷调控:增强疫苗免疫效力的新方法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将社会神经科学融入自主驾驶人机交互行为理解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高分辨率卫星观测助力解决水文研究新难题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人工冬眠是科幻还是科研?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时空深度挖掘,AI赋能城市计算新时代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理解区域气候变化中更复杂的多维相互作用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黑洞燃料的直接观测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从地底到深空:核天体物理实验帮助解开古老恒星中元素产生之谜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智能无人集群威胁将至,如何防御和对抗?|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肠道干细胞逆行:结直肠癌预防的新启发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揭开人体膜解剖的神秘面纱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填充观测天文学的参数空间

科学网—[转载]漫漫“长征”路之艾滋病疫苗研发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末次冰盛期气候塑造了中国陆生脊椎动物功能多样性格局及群落系统发育结构

科学网—[转载]新一代智能避障:仿生视觉模拟助力安全驾驶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神经髓鞘脂质-神经信息传递的马其顿防线

科学网—[转载]大亚湾实验发布中微子振荡最精确测量结果

The Innovation 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期刊水牌.png

The Innovation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来自全球58个国家;已被151个国家作者引用;每期1/5-1/3通讯作者来自海外。目前有200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2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含39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ESCI,INSPEC,EI,中国科学院分区表(1区)等收录。2023年影响因子为33.2,2023年CiteScore为38.3。秉承“好文章,多宣传”理念,The Innovation在海内外各平台推广作者文章。

期刊官网:

www.the-innovation.org

www.cell.com/the-innovation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The Innovation 姊妹刊

image.png

image.png

The Innovation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期刊标识

期刊标识-640.jpg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一路同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97842-1448019.html

上一篇:[转载]The Innovation | 2023 Impact Factor = 33.2
下一篇:[转载]危化品 or 能源,氢能监管走向何方 | The Innovation Energy
收藏 IP: 180.77.226.*| 热度|

1 刘朝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5 0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