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的困惑与NP理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2205 平常心是道

博文

参观卢浮宫黎塞留馆 - 从楔形文字的起源到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

已有 5624 次阅读 2019-6-16 17:57 |个人分类: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或许可以说世间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人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天地万物的千变万化及其内在规律,文字是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史前时代就是以文字的出现来划分的,意即历史记载(信史)前的时代。


周五(2019/6/14)晚上在巴黎卢浮宫听北京大学毕业的友人李桦讲解两河文明,友人带着我们流连在卢浮宫的黎塞留馆(RICHELIEU),观赏楔形文字的文物,解说着从楔形文字的起源到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Mésopotamie Des origines de l'écriture cunéiforme à la chute de l'empire néo-Babylonien)。


楔形文字由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Sumerians)所创造,因交换实物需要记账,逐渐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到公元前3000年,记账的符号逐渐演变成线形笔画文字,因这种文字是用斜尖的芦苇笔划在泥板上的,笔道自然呈现为楔形,所以称之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曾经是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的文字,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波斯人、埃兰人都先后使用过。大约公元前500年,波斯征服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的疆域极大,由于商业的发展需求,波斯人将楔形文字改变为较方便使用的字母文字。公元前一千纪开始时,阿拉米亚语就作为批注出现在楔形文字的泥板书上,逐步取代了楔形文字的阿卡德语(Akada),后来又被希腊语所取代,再被阿拉伯语取代。直到公元前1000年,由腓尼基商人在埃及象形文字基础上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从此字母文字走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为西方文字的主流。到公元一世纪,楔形文字已逐渐消失而被人遗忘,直到近代才被陆续译解,。。。


我们来到黎塞留馆的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黑色石碑前,这是楔形文字的代表作,也是卢浮宫的镇宝之一。


石碑高2.25米,石柱上端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凝视着汉谟拉比法典石碑,让我想起在大英博物馆与罗塞塔碑的相遇,又让我联想到汉字,。。。


汉字的象形文字也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那麽,汉字不是偶然为之,背后该有深刻的理性支持吧?这支持或许就是易理的系统观,。。。


《易传》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是故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参考文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楔形文字

https://baike.baidu.com/item/楔形文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22490-1185313.html

上一篇:参观法国里昂的丝绸博物馆
下一篇:参会第二十一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ISCP
收藏 IP: 85.171.213.*| 热度|

5 郑永军 董全 杨正瓴 刘钢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