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天气网讯 23日起,北京遭遇雾和霾袭击。明天,京城的霾继续发展,尤其是午后霾最严重,东部平原地区东部的朝阳、通州、大兴等地可能有重度霾。此外,明晨京城东部地区将出现浓雾。预计,26日凌晨起,冷空气将带来偏北风,雾和霾逐渐消散。
北京市专业气象台气象专家郭建兴分析,受低压辐合区底部天气形势的影响,今天至明天白天,北京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形势将变得越来越不利,雾和霾的天气这两天在本市将轮番上演。其出没规律一般表现为早晨到上午10时前,空气湿度大,影响能见度的主要为雾,而白天空气湿度下降则转化为霾。一直要等到周日凌晨,冷空气出手救驾,清新的空气才会重返京城。
今天早晨,北京延庆和周边部分地区出现了浓雾,造成部分高速公路一度采取分流措施。预计明晨,北京部分地区可能还会出现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雾,范围或将超过今天早晨,尤其是东部地区可能会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浓雾会对高速公路的通行有较大影响,提醒明天早晨计划走高速路出行的朋友,应提前了解有关的路况信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出行。
另外,由于天气形势越来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今天傍晚后到明天白天,全市霾的轻重程度都可能会达到中度。其中,明天午后京城霾最严重,平原地区东部的朝阳、通州、大兴等地可能有重度霾。为此,今天8时,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24日白天至25日白天,本市气象条件很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有中度霾,能见度较低。此外,今天上午10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信号。明天是周六休息日,根据天气情况,宅在家里是大家的最佳选择,如若必须出行,也应该尽量减少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并要注意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
这次雾和霾过程,预计将持续到周六的前半夜,其中周六早晨和白天,由于冷空气越来越靠近,大气表现为阶段性的更加静稳,雾和霾也就最重。直到周日凌晨,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北京将转为偏北风,风力会逐渐加大到4级左右,空中的偏北气流将赶走天上的云彩,天空逐渐放晴,同时地面偏北风将协助清除持续了两三天的雾和阴霾天气,周日的天气非常适合大家出行。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1024/1449104715.html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1024/1739104720.html
2014年10月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4年1-3月,6-10月为强潮汐时期,4-5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4年10月是强潮汐时期的第4个月。为配合相关的灾害预测和监测厄尔尼诺,特提前将8-10月潮汐组合公布于众。
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多,异常增多或减少可加强或减弱秘鲁寒流,关注10月厄尔尼诺发展和地震增强。
潮汐组合A:10月2日为日月小潮,10月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52620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赤道暖空气和洋流向两极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B:10月6日为月亮近地潮,8日为日月大潮,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0.00012度,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冷空气迟到,8日在新疆,11日才到达北京)。
潮汐组合C: 10月13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北纬18.51644度,16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8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18-20日雾霾)。
潮汐组合D:10月2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8度,24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冷空气活动在26日到达)。
潮汐组合E: 10月28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53950度,31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3314.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