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努阿图M6.1地震
2014-03-05 17:56:58 来源: 中国地震网 有0人参与分享到
时间: 2014-03-05 17:56:58.2
纬度: -14.7°
经度: 169.9°
深度: 640km
震级: M6.1
震中位置: 瓦努阿图
地震类型: 天然地震
(原标题:瓦努阿图M6.1地震
http://news.163.com/14/0305/18/9MJHON5200014JB6.html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12014-03-05 17:56:58-14.7169.9640瓦努阿图
3.22014-03-04 07:10:1436.282.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
3.22014-03-04 03:54:3236.282.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
2.92014-03-03 11:30:0440.5122.35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
6.72014-03-03 04:11:1927.4127.4110琉球群岛
3.22014-03-02 22:47:5441.3102.28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3.72014-03-02 22:08:4530.985.17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
3.22014-03-02 19:53:0041.778.17吉尔吉斯斯坦
6.22014-03-02 17:37:5412.7-87.660尼加拉瓜附近海域
3.22014-03-02 05:08:2735.798.12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
3.52014-03-01 04:30:5032.785.66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3.22014-02-28 23:36:3422.899.19缅甸
4.92014-02-28 16:10:3943.096.611蒙古
3.12014-02-28 11:11:4734.980.87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3.02014-02-28 03:59:4739.3106.78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
3.82014-02-28 02:52:5939.3106.77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
3.92014-02-27 22:30:3836.182.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3.62014-02-26 14:18:2735.982.3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2014年3月潮汐组合:强潮汐组合可能导致倒春寒
潮汐组合A: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0.00068度,2014年3月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原预报:偏北风有利于霾清除;实际上两种情况都出现)。
潮汐组合B:3月8日为日月小潮(上弦),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19.08122度,12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C:3月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5度,3月17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
潮汐组合D:3月24日为日月小潮(下弦),3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9943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和气温回升,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1度,2014年3月3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
本月为强潮汐时期,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36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2382.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