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对比:日本南海海沟若地震恐死13万人与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已有 3897 次阅读 2013-10-31 08:5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连续, 地震, 日本, 南海, 海岛

日本地方政府预测南海海沟若地震恐死13万人
2013年10月31日 08:06   来源:环球时报  
[打印本稿][字号 大 中 小][手机看新闻]
  【环球时报记者 李珍】日本大阪政府10月30日发布了自己的南海海沟大地震预测。预测称大阪死亡人数将会高达13万。

  日本《读卖新闻》30日报道称,日本大阪政府发布自己的灾情预测。预测称,假如这条南海海沟特大地震假如发生9级引起海啸的话,大阪的死亡人数最高将达到13.3万人。这个数据是去年8月日本政府预测的9800人的13.7倍,其中9成受害者将会是大阪市内的人。南海海沟是日本静冈县骏河湾至九州以东海面约700平方公里、深约4000米的海槽。目前大阪府正急于修改地区防灾计划,以及避难方法、加固堤坝等。

(责任编辑:刘潇潇)
http://intl.ce.cn/qqss/201310/31/t20131031_1690170.shtml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已有 1410 次阅读 2011-3-22 06:2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特大地震 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 统计特征    推荐到群组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12次,平均每年0.55次(见第六章6.3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2012年又发生一次)。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3月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1 米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9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8.5-8.6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是在今后一周到2-3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8.5级。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7638.html

上一篇:冷冬的成功预测:2009-2010年的冷冬雪灾因为是厄尔尼诺+强潮汐
下一篇:未来三天中东部迎大范围降水:关注10-31至11-3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1.9.99.*| 热度|

3 周少祥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1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