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大学生入伍令中国军方吃惊:体能多不达标的原因是中国式教育

已有 4471 次阅读 2013-9-13 13:0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 体能, 中国式教育

大学生入伍令中国军方吃惊:体能多不达标的原因是中国式教育
           杨学祥

   在过去4年中,中国军队在试图招募更多大学毕业生时遇到一些严重问题。文章称,2010年,中国军方宣布计划一 年招募15万大学毕业生,但经过诸多努力之后,只有10万人参军。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难以满足体检标准,60%寻求参军的大学毕业生体检不合格:23%的申请者是 因为视力不合格;另有19%的申请者太胖或太瘦。为此,2008年和2011年,中国军方降低了征兵标准,但大多数申请者仍然不适合服兵役。

   “男孩危机”可以说明目前中国式教育是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由于体内生物激素的不同,男孩天生比女孩“好动、好竞争、敢冒险”,但眼下在中国,学校普遍提倡的却是一种“静文化”:不让跑不让跳,不准大声喧哗。学习紧张时,许多学校甚至纷纷取消了体育课

   对于中国目前的情况,孙云晓与康健一致认为,教育方式也让“男孩危机”变得愈发严重。  

   一项针对全国10个省市3737名中小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说法。根据这项在2000年公布的调查,男生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参与体验、操作电脑等学习方式,而女生则更喜欢阅读、语言沟通等学习方式。
  然而,据孙云晓观察,那些被男生偏爱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里都“被严重忽视和排斥”了。
  康健分析说,正是国内“风格单一、狭隘的教育”,使性别之间的差异不断凸显。而孙云晓的表述更加直接:“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与男生所擅长的东西是对立的,这是‘男孩危机’最根本的原因。”
  在孙云晓看来,由于体内生物激素的不同,男孩天生比女孩“好动、好竞争、敢冒险”,但眼下在中国,学校普遍提倡的却是一种“静文化”:不让跑不让跳,不准大声喧哗。学习紧张时,许多学校甚至纷纷取消了体育课。

 

美媒称大学生入伍令中国军方吃惊 体能多不达标
2013年09月13日 08:39  环球时报  我有话说(281人参与)
中国学生军训大多为队列训练,缺乏技能训练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候】涛美国“战略之页”网站12日报道称,在过去4年中,中国军队在试图招募更多大学毕业生时遇到一些严重问题。文章称,2010年,中国军方宣布计划一 年招募15万大学毕业生,但经过诸多努力之后,只有10万人参军。目前,中国政府和军队正在尝试改变这种情况。

  报道称,对于这一现象,中国军方感到很吃惊,因为中国每年男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而且当前他们当中有1/4的人找不到工作。然而, 军队在每年吸引超过10万大学毕业生入伍方面仍然存在困难。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难以满足体检标准,60%寻求参军的大学毕业生体检不合格:23%的申请者是 因为视力不合格;另有19%的申请者太胖或太瘦。为此,2008年和2011年,中国军方降低了征兵标准,但大多数申请者仍然不适合服兵役。

  “战略之页”称,传统上,11月是新兵入伍时间,这在大多数学生事实上毕业6个月之后。不过,现在为了更容易在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前吸引他们参军,征兵时间已经发生改变,军方决定把入伍时间改为8月1日。

  文章还称,1998年时中国男性大学应届毕业生数量仅为40万人,15年内这一数字增至超过300万。政府在新建大学和扩大原有大学方面投入大 量资金,尽管中国军队规模比美军大50%,而且中国人口是美国4倍,但美军在招募所需的高学历新兵一事上没有遇到麻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军政界领导 人进行着尝试。中国在2011年修改兵役法,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首次,为使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年轻人参军,中国正在不断改善军人的生活条件, 军人工资也在增加。此外,为了安置退伍的优秀军人,新法案给予退伍军人帮助,使其可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新法案中更具吸引力的好处是为完成服役的士兵提供 大学学费,中国可能已经注意到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的成功,教育福利是吸引新兵的首要因素。

(编辑:SN087)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9-13/0839740376.html

中国教育甘愿俯首称臣:男生已被女生全面超越
已有 2026 次阅读 2012-7-5 04:42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决一雌雄 男生 中国教育 俯首称臣    推荐到群组

中国教育甘愿俯首称臣:男生已被女生全面超越
            杨学祥
   在动物界,雄性代表统治,雌性代表服从,决一雌雄是动物界的生存原则和传承规则。中国教育和
中国科学抛弃了自己的传统标准,把国外教育和科学当做最高标准,把出国留学和在外刊发表文章当做
成功底线,使中国教育和科学研究成为国际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初期阶段。在这样甘拜下风甘当第二的环
境下不会有创新,只能有复制,中国男生的创新精神被扼杀在摇篮中。
   在康健看来,仅仅关注男生群体的利益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担心的不是哪个性别受益了,而是我
们的教育在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康健说。
  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相比,康健更看重的是学校教育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影响。“目前的教育不利于
人性均衡的发展。它助长了学生品格中乖巧、勤奋、不厌其烦做重复工作的特质。”康健说,这个教育
体系扼杀的不仅是男生的天性,可能也伤害了那些不擅长记忆、不够细致的女生们。
  孙云晓也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反复强调,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生,更是我们的教育。
 
相关新闻:
大中小学调查显示:男生已被女生全面超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 08:00   中国青年报
  □上海市的中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女生几乎每一科的平均分都遥遥领先。
  □从2007年开始,普通高校招生的女生数量持续压倒男生。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比男生多33万人

  □从2001年到2008年,重庆16个高考(微博)“状元”有13个是女生。最近9年,北京21个“状元”15
个是女生。
  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原本的研究目的,是比较上海市外地孩
子与本地孩子的成长情况。但整理近1500份问卷数据的过程中,他却发现了另一个令自己震惊的结论。
  “男生已经被女生全面超越了。”周海旺说。
  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的中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女生每一个科目的平均成绩几乎
都高于男生。英语成绩的差异最为明显,接近8分。就连一向被认为是男孩强项的数理化,女孩的分数也
遥遥领先,化学的平均成绩更比男孩高出6分。
  事实上,令人吃惊的现象远不止这些。2006-2007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超过65%是女生;
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33万。甚至,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江苏、广东、福建、云南、
辽宁、吉林、天津、新疆、广西的文理科“状元”,全部被女生夺得。
  这让周海旺始料未及。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强调,女生超越男生不是一两个年级的现象,而是一个
“全局性的、趋势性的问题”。而他更为担忧的,则是这场“全面超越”会如何影响男孩,进而影响整
个社会的发展。
  在起跑线上,这个社会就把男孩淘汰了
  相比于周海旺的吃惊,80后广州男生黄阳光却对这样的调查结果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在他看来,那
些冰冷的数据所印证的,正是他鲜活的学生时代。
  在黄阳光曾经就读的重点初中,每逢大考过后,教学楼过道里都会贴出全年级前50名的成绩排行榜
。如今已经26岁的他依旧记得,那时居于榜首的几乎全是女生。
  即使在他的奥赛重点班里,女生的成绩也总是“明显更好”。“她们显得很优秀,又在班里担任各
种干部。”他回忆说,“而我们男生淘气捣蛋,绝大多数都喜欢泡网吧,成绩也拖后腿。”
  好容易进了大学,男孩似乎依然逊色。黄阳光就读于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的经济学院,男女生比例为1
:1。但学院的一项统计竟然发现,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这些“看得见的奖励”,“2/3都被女
生拿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在黄阳光考上大学的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收的学
生中,男生数量还略多于女生。可两年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女生所占比例由上一年的49%上升至
52.9%。
  随后几年,普通高校招生的女生数量持续压倒男生。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10年招生数据,该年
度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中,女生数量比男生超出大约33万人。
  儿童教育和研究专家孙云晓(微博)两年前就留意到了这些特殊的现象。他与李文道、赵霞等两位儿
童心理学博士,还专门写了一本名为《拯救男孩》的书。
  人们平日里一些零星的感受在书中得到了集中呈现:在2006-2007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的5万名学
生中,仅有17458名是男生;从1999年至2008年,高考状元中男生比例由66.2%下降至39.7%;而重庆市26
所中学6539名高中生会考成绩,女生的考试总分也显著高于男生。
  一组更常被引用的数据是:从2001年至2008年,重庆16个高考状元中,有13个是女生;从2004年至
2012年,北京文理科状元一共21人,其中有15个都是女生。
  连外国媒体也忍不住投来了关切的目光。今年5月,《纽约时报》报道指出,“中国的年轻男子正在
课堂上拼命挣扎”。
  “在所有城市地区,女孩在教育成就上已经超过了男孩;在农村,女孩依然落后,但她们也在不断
赶超。”长期关注中国教育发展的香港大学(微博)教授杰拉德·普斯提格里龙说。
  差别似乎在孩子们踏进校园的第一天就开始显现。长期到各地小学调研的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北大
附中前校长康健发现,小学里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等各种称号,“10个有9个都是女孩”。最终到了
小升初的节骨眼上,女孩也比男孩更容易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获得重点中学的保送资格。
  康健介绍说,早些年,北京市甚至曾经出台政策,规定小升初时学校必须照顾男生,保证保送名额
中的男生达到某一特定比例。但直到现在,学校里各种评比,女孩还是占了“绝对优势”。
  去年6月1日出席北京市少先队代表大会时,孙云晓也直接目睹了这种优势。当时,坐在会场第一排
的,是北京市各个小学推举出来的最优秀的少先队员。9个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中,只有1个是男孩。悬殊
的性别比例让长期关注“男孩危机”的孙云晓也吓了一跳。
  “在起跑线上,这个社会就把男孩淘汰了。”周海旺感叹说。
  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与男生所擅长的东西是对立的
  毕业多年之后,黄阳光还记得班上那些优秀的女孩子们。他总觉得,那些女生更有自律能力,也比
自己成熟很多。初中三年和高中一年,他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花在网游和卡牌游戏上,直到高二上学
期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认真读书。相比之下,班上的女同学们几年前就已经在努力了。
  “她们好像很早就知道,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黄阳光说。
  在孙云晓看来,男生迟到的“醒悟”并非偶然。因为男女大脑发育速度的差异,在整个小学阶段,
男孩的语言表达和读写能力都比女孩发育得更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生的劣势。
  不过,对于中国目前的情况,孙云晓与康健一致认为,教育方式也让“男孩危机”变得愈发严重。
  “我们的教育特别关注细节,追求踏踏实实、认真听课、死记硬背的努力。”康健说。他认为,男
性从小更贪玩好动,他们更难专注眼下刻板的学习。而女性的细致、认真相对来说更容易适应学校的要
求。
  一项针对全国10个省市3737名中小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说法。根据这项在2000年公布的
调查,男生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参与体验、操作电脑等学习方式,而女生则更喜欢阅读、语言沟通等学
习方式。
  然而,据孙云晓观察,那些被男生偏爱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里都“被严重忽视和排
斥”了。
  康健分析说,正是国内“风格单一、狭隘的教育”,使性别之间的差异不断凸显。而孙云晓的表述
更加直接:“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与男生所擅长的东西是对立的,这是‘男孩危机’最根本的原
因。”
  在孙云晓看来,由于体内生物激素的不同,男孩天生比女孩“好动、好竞争、敢冒险”,但眼下在
中国,学校普遍提倡的却是一种“静文化”:不让跑不让跳,不准大声喧哗。学习紧张时,许多学校甚
至纷纷取消了体育课。
  根据2010年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与女生相比,男生普遍更不喜欢学校。2.4%的男生表示“
很不喜欢”到学校上学,而有相同感觉的女生仅有1.9%。
  “很多男孩子会觉得,学校就是一个和他们作对的地方。”孙云晓说。
  黄阳光对此深有体会。初中时,他与班上许多男孩中午不想午睡。一开始,他们在课室里下象棋,
可老师不同意,说他们影响其他同学午休。他们跑到学校食堂,可食堂的工作人员也驱赶他们,最后,
一群男生只能拿着象棋到学校的各个角落里“打游击”。
  直到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黄阳光才惊讶地发现,在美国,中学生已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
师和课程。“一个学生要上哈佛,可以靠钻研物理,也可以靠打橄榄球。”
  这位已经长大的男生也因此开始审视自己的学生时代。“我希望学校能给我们更多的选择空间,让
我用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东西证明自己。”他说。
  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生,更是我们的教育
  相比于黄阳光的习以为常,康健却对眼下学校里“阴盛阳衰”的局面感觉有些恍惚。这位63岁的老
人记得,在他上学的时候,无论是学习还是校园活动,“男孩都占了绝对优势”。最终考上大学的,大
多数也是男生。
  1964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女生所占的比例只有25.7%。
  数十载之后,强弱彻底颠倒。康健说,这固然反映了中国教育在性别方面日趋公平,越来越多的女
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值得肯定的变化”。可如今,女生表现压倒男生的“悬殊差异”似乎越来越
严重,而康健也因此越来越感到担忧。
  在孙云晓看来,学业的失败将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带来一连串的反应,影响男孩日后找工作的成败
,催生心理问题,甚至诱发犯罪。
  “很多男孩子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就不如女生。他们是带着失败的阴影长大的。”孙云晓说。
  从2000年开始,每一个月,孙云晓都会花上一整个晚上,与家长(微博)在网络上交流。他渐渐发现
一个规律:父母们谈得最多的是男孩的问题。“这些男孩子普遍不爱学习,人际关系不好,迷恋网络。
”孙云晓说,在他跑过的少管所和工读学校里,男孩也占了大多数。
  不过,在“悬殊差异”的面前,女生也不全然是获益者。离开象牙塔,迈入社会之后,女生的优势
很快消失。“许多单位还是偏向于招收男生,尽管现在毕业的女生已经越来越多。”康健说,这首先会
影响女生的就业,同时,男女生之间不平等的学历情况也可能导致女生“找对象比较困难”。
  “对女生而言,男生的弱化绝对不是一个福音。”孙云晓说。
  一些人正在尝试改变。今年3月,上海市第八中学宣布将在明年夏天成立“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
根据男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学校网站介绍,实验班的科目将包括野外生存、使用工具、
修理电器和拳击等内容。
  “在‘男孩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来提升男生的受教育水准。”该校
在官方网站写道。
  这一尚未成型的计划已经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只有60个招生名额的实验班,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200
人。
  不过,在康健看来,仅仅关注男生群体的利益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担心的不是哪个性别受益了,
而是我们的教育在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康健说。
  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相比,康健更看重的是学校教育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影响。“目前的教育不利于
人性均衡的发展。它助长了学生品格中乖巧、勤奋、不厌其烦做重复工作的特质。”康健说,这个教育
体系扼杀的不仅是男生的天性,可能也伤害了那些不擅长记忆、不够细致的女生们。
  孙云晓也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反复强调,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生,更是我们的教育。
  如今,距离周海旺那场“意外发现”的调查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但这位学者依然在时不时地担心,
长期“阴盛阳衰”的环境中,男生的心理将因此蒙上阴影。
  “我们社会的传统观念还是对男生有更多期待,但在机制上却先把男生给淘汰了,面对这种落差,
男生会感觉很失望。”他说。
  不过,这样的担忧并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作为一位父亲,周海旺也常常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
就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里,她在理科班“打败”了所有男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本报记者 陈倩儿
http://edu.sina.com.cn/zxx/2012-07-04/0800347011.s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8899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4586.html

上一篇:强潮汐和强地震导致表层海水变冷阻止了全球变暖
下一篇:全球气候变化周期:变暖!变冷!谁在忽悠地球?
收藏 IP: 202.198.152.*| 热度|

5 孙平 钟炳 张骥 吴吉良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