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雨雪降温不断 东北气温持续低迷:关注8-10日潮汐组合

已有 2710 次阅读 2013-4-11 02:5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雨雪降温

雨雪降温不断 东北气温持续低迷
近期北方多地气温偏低近期北方多地气温偏低

  中国气象视频网消息 近期,受到一股冷空气带来的雨雪降温影响,东北、华北地区气温呈现“每况愈下”的趋势,使得原本就偏低的气温“雪上加霜”。

  气温偏低最为显著的是东北,常年4月上旬,哈尔滨、长春、沈阳平均最高气温普遍都在11-13℃左右。而最近几天,哈尔滨、长春、沈阳的最高气温甚至出现了不足5℃情况,普遍比常年同期偏低8-10℃左右。除了东北,最近几天气温低迷的还有华北。北京8日以来的最高气温基本都保持在10℃出头,比常年4月上旬的平均最高气温是17.9℃足足低了4-6℃左右。

  预计,未来三天,黑龙江和吉林仍将有频繁降雪,气温持续低迷。哈尔滨和长春今天白天的最高气温只有3℃,还都会再次出现降雪天气,而且长春今夜降雪还会加强,转为中雪。明后天,虽然哈尔滨和长春天气逐渐放晴,最高气温逐渐回升到7-8℃,但是会逐渐刮起5-6级的风,寒冷感觉恐将不会有明显改善。

  此外,11-13日华北将迎持续升温,华北的部分地区有望挑战今年以来气温的新高,北京、天津、太原的最高气温将会逐步攀升到20℃以上;未来三天加入升温队伍的还有辽宁,沈阳12日的最高气温将回升到10℃。(气象分析师:刘巍巍)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3/0410/110087186.html


2013年4月潮汐组合:强潮汐导致气候变冷 
2013-3-5 08:51 
   2013年4月潮汐组合:强潮汐导致气候变冷


            杨学祥


    2013年2月-3月,2013年9月-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3年4月-8月,2013年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2年10-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2月-3月为弱潮汐时期。2012-2013年冬季可能为前冬冷,后冬暖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2013年4月为强潮汐时期的第一个月,由于潮汐活动逐渐增强,4月气温相对变冷,可能发生倒春寒。


    潮汐组合A:3月31日为月亮近地潮,4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24953度,4月3日为日月小潮(下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2013年4月10日为日月大潮,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0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4月18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1123度,16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4月22日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5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4月26日为日月大潮,28日为月亮近地潮,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0.1011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7238.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605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9064.html

上一篇: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出现倒春寒天气 降温幅度大:关注4月潮汐组合
下一篇:目前33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时间充分近期不会爆发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2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