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寒潮天气席卷南北方 各地各部门迅速应对:关注冷冬和低温高潮

已有 3229 次阅读 2012-12-28 11:2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冷冬, 寒潮, 强冷空气, 拉马德雷

 
寒潮天气席卷南北方 各地各部门迅速应对
2012年12月28日 11:02:37
来源: 气象局网站
中国气象局:寒潮预警持续 海上大风强劲
 
    中央气象台12月28日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2月28日08时至30日08时,新疆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大部、华北、东北地区大部、黄淮、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云南东部等地气温将先后下降6~10℃,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12~14℃,局地可超过14℃;北方大部地区并伴有5~6级偏北风,江河湖面风力可达7~8级。我国东部海域将先后有7~9级大风。
预计,29日08时至30日08时,受强冷空气影响,东海大部海域、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北部湾将有9级的偏北到东北风,阵风可达10~11级,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大部海域将有7~8级、阵风9级的西北风,南海北部海域、琼州海峡将有7~8级、阵风9级的东北风。 
   

  

国家发展改革委: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

来自中国政府网的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保障当前天然气稳定供应。入冬后,我国出现较大范围雨雪低温天气,部分地区进入用气高峰期,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大幅攀升。受天然气管输能力限制和储气调峰能力严重滞后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太原、石家庄、济南等地相继出现供应紧张状况。

为保障天然气正常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各有关方面要更加重视监测预警,及时掌握天然气供应状况,特别要重点关注“西气东输”、“陕京系统”等沿线地区的运行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管理,稳定天然气供应。各有关企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保持高负荷生产,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压减企业自用,尽最大可能提高商品量,科学调用储气资源,积极落实进口资源,努力增加天然气资源供应。各有关方面要统筹资源平衡和产销衔接,搞好科学调度,强化针对性调节,密切上下游协作,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天然气产销储运设施平稳运行。各地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促进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在迎峰度冬期间要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采取压减可中断用户、推广错峰避峰、合理控制供暖温度等措施,有效削减高峰用量;按照新修订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保供序列,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放在首位。如出现供气紧张,应按顺序压缩其它行业用气,优先保证群众生活、公共设施、公共交通等重点领域用气。

交通运输部:保障两节及春运群众出行安全

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消息,1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切实做好元旦、春节和春运期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全力营造节日期间良好的交通运输安全环境。

各地要以安全生产现场和基层一线为重心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企业、基层和现场,加强对管辖范围内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车船的监督检查。以长途客运、农村客运等为重点,加强道路客运安全监管;以“四区一线”水域和“四客一危”船舶为重点,加强水路旅客运输的安全监管;以严厉打击非法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行为为重点,加强与公安、安监等部门的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以长大桥隧工程、冬季用火用电及火工品的使用管理为重点,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施工的安全监管;以安全调度、防拥挤踩踏、防火灾等为重点,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监管。

各部门、各单位将立足超前防范,加强预报、预警、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防抗自然灾害工作的指导,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安全值守,及时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国务院安委办:要求做好冬季和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据中国政府网站消息,日前,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冬季和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冬季和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通知》指出,今年入冬以来,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骤然增多,全国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冰冻,诱发事故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元旦、春节期间,群众活动多,人流、物流、车流剧增,生产经营建设、交通运输等处于繁忙时期,安全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通知》要求,要加强雨、雪、雾天气下的道路通行管理工作,制定恶劣天气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防范预案,不能保证通行安全的,要果断采取管制措施,提前疏导分流;要针对冬季和节日特点,加强高层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严格大型集会、焰火集中燃放等群众活动的审批,制定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防火灾和拥挤踩踏等事故;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冬季气候特点,切实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集中开展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治理整顿,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通知》最后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落实联动机制,加强针对极端天气的预报、预警、预防工作,督促企业认真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落实极端天气下的安全防范措施,严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长江海事:启动防冻防滑预警 应对大范围雨雪天气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12月26日,长江干线湖北、安微、江西、江苏等地出现雨雪天气。长江海事部门启动防冻防滑预警,开展雨雪夜间巡查,部署船舶、港口、渡口防冻防滑安全检查,确保长江枯水期船舶通航安全。

连日来,长江中上游频频遭遇雨雪低温天气,25日晚21时,三峡库区巴东水域江面形成阵阵雾气,巴东海事处利用电子巡航系统对过往船舶开展连续监控,宣传雨雪安全信息,提醒过往船舶,夜间加强值班、谨慎操作。同时,长江中游宜都江段海巡艇对桥区水域、石鼓锚地、洋溪横驶区、洋溪油库码头、关洲水道等重点水域进行巡查,查看辖区航道的夜间通航状况和锚地的停泊秩序,通过VHF和扩音器现场纠正个别夜间作业船舶调整探照灯,以减少对夜航船舶造成的干扰。

26日,三峡库区巴东至长江中游枝江段迎来今冬首场降雪,宜昌海事局150名执法人员深入码头,对辖区95艘客渡船开展防冻防滑安全检查,要求跳板上启用防滑草垫,在码头维护乘客安全上下船。

据悉,在雨雪天气中,海巡艇重点坚守库区、坝区、桥区及重点渡口,现场维护秩序,并启动春运查船专班。各海事部门正抓紧督促辖区客渡船落实低温防滑、防冻设备检查,实施海事人员渡口安全责任制,确保客渡船不超载、不冒雾航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抗灾救灾工作

1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召开内蒙古东六盟市抗灾救灾工作视频会议,通报入冬以来全区遭受雪灾情况和各地抗灾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对下一步抗灾救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佳、政府副主席王玉明、政府副主席白向群出席会议。

李佳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的抗灾救灾工作。今年入冬以来内蒙古遭受的这场雪灾,来得早、范围广、积雪深、气温低,灾情之重、损失之大实属罕见。灾情发生后,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受灾地区全力以赴、积极应对,特别是气象部门严密监测灾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抗灾救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广大受灾群众不等不靠、自救互助。目前,灾区群众人心安定,社会大局稳定,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抗灾救灾任务仍很繁重艰巨,全区上下防灾救灾的思想丝毫不能松懈,务必从保生活、保交通、保供应、保生活等方面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据气象部门预测,一方面要做好既有灾情的救助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新的灾情的应对工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统筹人力、物力和财力,及时协调解决抗灾救灾中的重大问题。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带着感情去抗灾救灾,给予受灾地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要切实管好用好救灾资金,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防灾救灾知识的普及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坚决打赢抗灾救灾这场硬仗。

据悉,今年入冬以来,内蒙古全区气候呈现气温偏低、座冬雪形成早、降雪过程多、量级大、影响范围广的特征。截止目前,全区共出现8次大范围降雪天气。持续的强降雪使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等地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严重雪灾。内蒙古气象部门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合会商,强化雪灾的监测预警,加强雪灾的评估认定工作,及时为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灾情及演变情况,并利用各种媒体,第一时间向公众传播预报和预警信息。

天津:及时指导设施农业应对低温冻害

自今年入冬以来,天津地区气温持续偏低,12月上旬全市平均气温为-3.2℃,为1986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受大风降温影响,蓟县、宝坻、武清、北辰、宁河等多个涉农区县最低气温均低于-10℃,设施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针对持续低温可能对设施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天津市气象部门及时做好服务工作,派出大量农业气象技术人员到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实地查看温室内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情况,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并指导农户及时采取增温措施;气象部门通过温室内外实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温室内作物长势变化和外界降雪大风等灾害实况,并通过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渠道快速发布预报、预警和设施农业生产建议;此外,市气象部门还向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发布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资料,对天气变化实况、温室内气温变化、未来天气预报等进行详细阐述,对设施农业生产应对低温冻害的措施给予建议:1月是天津最冷的时段,要做好温室保温增温准备。可以采取棚面增加纸被、塑料布、草苫等保温措施,重点注意温室前部保温,同时也要控制好棚室温度不能过高,以免影响作物正常发育。

湖南:发布今冬首个暴雪和道路结冰预警

12月25日,冷空气强势来袭,雨雪、降温成为三湘天气的“关键词”。26日,湖南省气象台先后发布今冬首个道路结冰预警和暴雪蓝色预警,提醒公众和各相关单位注意防范降雪、冻雨天气对交通运输、电力、农业等的不利影响。

25日晚,大范围雨雪天气自北向南拉开序幕,部分地区迎来2012年入冬以来第一场雪。据实况气象资料显示,25日8时至26日8时,张家界、常德、益阳、岳阳、湘西自治州及怀化北部地区共23县市出现雨夹雪或雪,冰冻也不甘示弱,据监测显示,昨天下午16时南岳出现冰冻,截止到今晨8时电线覆冰厚度为12毫米,而新化县也出现轻冰冻。

湖南省气象台26日9时和10时30分分别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和暴雪蓝色预警,24小时内湘北大部分地区路表温度将在0℃以下,预计上述地区仍有雨雪天气,道路结冰有所发展,对交通有较大的影响。自治州、张家界、常德、益阳、岳阳、怀化、娄底24小时内降雪量将达5毫米以上,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请有关部门做好防寒防冻工作。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工作;驾驶人员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气象专家提醒,近期全省大部持续降温,湿冷感觉明显,外出的人们要注意添衣保暖,老人或体质较弱者应尽量减少外出。取暖的朋友们,要注意通风换气,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安徽:启动Ⅳ级响应 牢守第一防线应对雨雪

12月25日,安徽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雨夹雪或降雪天气。对于此次降雪过程,安徽省气象部门提前48小时准确预报了大范围降雪过程,为各行各业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天气赢得了先机。

同雨雪较量,守牢关键的第一道防线,气象责任重大。24日清晨,安徽省气象部门便及早地作出预报,同时加强对地市局的预报指导,做好降雪过程、积雪深度、最低气温预报,并做好决策服务和预警信息发布工作。26日7时30分安徽省气象局发布暴雪蓝色预警,14时提升为黄色,并于17时30分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同时,26日连发三期《天气情况快报》报送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请关注雨雪将引发的显现和潜在的多种问题。安徽省政府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低温雨雪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天气。安徽省气象局按照省政府部署,随即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雪)应急预案Ⅳ级应急响应,省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坐镇省气象台指导降雪预报预警服务工作,要求全省气象部门继续严密监测,加强天气会商,及时预报预警,同时加强与各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全力做好雨雪天气的决策服务和公共服务工作。

安徽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短信、网站、96121语音平台、电视、广播、报纸、微博等载体第一时间传递预报预警信息,为各行各业做好低温雨雪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提供了有效指导。12月26日,全省高速公路网遭遇入冬以来第一场大范围降雪。安徽省气象局通过高速公路气象信息服务及预警平台与交通部门共享道路交通安全信息资源,部分高速公路采取限速行驶等措施,并加大除雪保畅通力度,截至26日下午,全省高速公路网总体通行平稳。

湖北:发布今冬首个暴雪黄色预警

12月26日12时,武汉中心气象台发布今年入冬以来首个暴雪黄色预警信号,提醒公众和相关单位防范降温降雪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25日,湖北部分地区迎来雨雪天气,26个县市出现积雪,这次降雪天气也是全省大部地区今冬以来的第一场雨雪天气。26日上午,武汉上空雪花飘飘,主城区出现积雪。武汉中心气象台预计,今天下午到晚上,武汉市、荆州东南部、咸宁、黄石、鄂州、黄冈南部有6毫米以上的暴雪,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要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备足饲料,做好防灾抗灾准备。

2012年12月潮汐组合:地震可能进入高潮
2012-11-8 03:06
2012年12月潮汐组合:地震可能进入高潮
         杨学祥,韩延本,乔琪源,杨冬红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2012年8月-9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2年3月-7月,
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2年12月是10-12月强潮汐时期的第三个月。全球7级以上地震,9月发生1次,10月发生2次,11月上旬发生1次(截止到8日),地震增强趋势明显,伴随厄尔尼诺的增强,11-12月地震可能进入本轮高潮。
    潮汐组合A:2012年12月6日为日月小潮(下弦),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2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2月13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0.92955度,三者最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强,潮汐南北摆动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2月20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 00102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12月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92863度,28日为日月大潮,26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达到较大值。21日为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半),28日月亮潮和太阳潮近似在同一纬度,潮汐南北摆动恨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变化差别最大,易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发生极端事件的几率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0333.html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2013年1月潮汐组合:低温进入高潮
2012-11-29 06:53
2013年1月潮汐组合:低温进入高潮
             杨学祥,韩延本,乔琪源,杨冬红
    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1月是2012年10月-2013年1月强潮汐时期的第四个月。全球7级以上地震,9月发生1次,10月发生2次,11月上旬发生2次(截止到28日),地震增强趋势明显,伴随厄尔尼诺的增强,11-12月地震可能进入本轮高潮,1月低温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2013年1月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月12日为日月大潮,10日月亮近地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0.5247度,三者两两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强,潮汐南北摆动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月19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1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92863度, 22日为月亮远地潮,21日为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半),23日月亮潮和太阳潮近似在同一纬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恨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月27日为日月大潮,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7171.html

上一篇:雨雪大风降温齐聚 寒潮海上大风预警齐发:关注冷冬和潮汐组合
下一篇:一条长须鲸在纽约市微风点海滩搁浅一天后死亡:动物异常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27 1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