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上海近45年地面沉降0.29米 高层建筑兴建为诱因:被忽视的警告

已有 6886 次阅读 2012-11-21 06:32 |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面沉降, 超高层建筑

上海近45年地面沉降0.29米 高层建筑兴建为诱因
2012年11月21日01:48  第一财经日报 评论
  从2005年~2011年,上海年均地面沉降量从8.4毫米减少到了6.0毫米,减少幅度达29%
  地下水开采、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兴建所发生的深基坑施工排水活动,成为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因。作为上海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最近45年间地面沉降达0.29米,上海拟通过地方立法防治地面沉降。
  11月20日,《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提交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三十七次会议一审,《条例(草案)》称,相关部门应编制地面沉降防治年度工作计划,设定地面沉降年度控制目标。
  沉降的风险
  目前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0个省区市。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达到7.9万平方公里,并有扩大趋势。
  此前,国务院审批同意《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要求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地区、汾渭盆地为主要目标区,全面推进重点地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面沉降灾害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
  1921年上海市在水准测量中发现有地面沉降现象,1921年~1965年的45年间,上海市累计沉降量约1.69米。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上海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沉降工作,经过长期努力,地面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
  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甘忠泽在会上介绍,1966年~2011年的45年间,累计沉降量约为0.29米,年平均沉降量保持了逐年减少趋势。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冯经明提供的另一组数据显示,从2005年~2011年,上海年均地面沉降量从8.4毫米减少到了6.0毫米,减少幅度达29%。
  虽然地面沉降速率总体上有所减缓,但甘忠泽指出,从近年来的检测情况看,上海市沉降不均匀现象较为突出。
  控制风险
  此前过量抽取地下水是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所产生的大规模深基坑施工排水活动,成为影响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两大诱因,《条例(草案)》进行了明确规定。
  首先明确了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制度,并要求确保人工回灌措施的有效落实。冯经明表示,合理开采地下水是控制地面沉降的一个基础性条件,人工回灌也被证明是一种方法简单、技术可行的有效手段。
  上海近年来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2011年上海全市地下水开采总量已经从2005年的7452万立方米,压缩到了1351万立方米,压缩幅度达82%。与此同时,上海自开采地下水100多年来,去年第一次实现回灌量大于开采量。此前上海市水务局也表示,到“十二五”期末,上海力争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1000万立方米左右,回灌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以上,开采、回灌比例达到1∶2。
  《条例(草案)》还明确,将地面沉降易发区内7米以上的深基坑工程纳入危险性评估范围。
  冯经明表示,目前上海已经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市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和防治设施达1000多处。同时根据城市规划特点和地质环境条件,将上海划分为52个分区,委托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按照分区地面沉降控制要求,进行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提出防治措施和要求。
  为了避免和减少地面沉降对包括轨道交通、高铁等重大市政工程设施造成影响,《条例(草案)》还明确重大市政工程设施沉降监测网需定期与全市地面沉降监测网联测,设施运营管理单位应将日常监测数据定期报送规土部门,以便管理部门掌握有关数据信息,采取更好的防治措施。
  根据《上海市地面沉降 “十二五”防治规划》,上海将确保全市年平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6毫米以下,重点减少差异地面沉降,缩小年均沉降量超过10毫米的地面沉降区面积。
http://news.sina.com.cn/c/2012-11-21/014825623315.shtml
迟到的警告:三千亿损失谁来买单?(修改稿)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2005-3-25
         迟到的警告:三千亿损失谁来买单?
               杨学祥
    2005年3月22日第十三届“世界水日”前夕,由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的《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完成。据报告显示:由于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地面沉降对长三角地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达到3150亿元,包括对建筑楼房、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造成的损失,其中上海约为2900多亿元,苏锡常为469亿元。长三角地面沉降大于200毫米的范围近1万平方公里,上海、苏锡常和杭嘉湖的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2.63、1.80和0.82米。长三角的地下水资源衰竭对苏锡常地区的地面下沉已经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如果这一情况不能得到改善,“沉默的土地危机”将随时有可能在长三角大范围爆发[1-3]。3000多幢18层以上的高楼正在加剧上海的地面沉降,同时导致诸如城市密度过大、公共活动空间狭小等问题。有鉴于此,上海市有关部门将出台措施对摩天大楼建设进行限制[4]。据悉,苏、浙、沪三省市地矿部门联手开展的此项调查,先后经历了4年时间,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
    我们多次著文指出,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5,6]。洪涝——排水抗洪治涝——加重自然旱灾——过量引用地表水和抽取地下水——湖泊萎缩、江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机井成本提高——地面沉降、房屋等基础设施断裂、土地沙漠化。这就是人类对待水资源的传统模式[7]。我们在2001年9月4日提出的《冷静看待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的警告,如今已经得到《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的证实。中国的城市管理者是典型的模仿秀,他们不是借鉴西方城市管理者的经验教训,而是惟妙惟肖地模仿前人盲目无助的憨态,亦步亦趋地沿袭前人走过的老路。
    地面沉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地表海拔缓慢降低的现象,是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既会造成市政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港区码头、地下管线和深井等直接损失,也会造成运力下降、挡潮和排水等间接损失。在美国50个州中,大约有24个州由于开采地下水、石油和可燃性天然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意大利的威尼斯,素有“水都”之称,地面沉降非常严重,著名的市政府大楼罗内丹宫已下沉了3.18米。在大学通用的环境学教材中,这些经验与教训比比皆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引起西方管理者的重视。可惜人们一旦卷入经济大潮,立即被滚滚的淘金狂潮所淹没,上海的今日正是威尼斯的昨天。
    我们在《振兴东北要以“苏锡常”为鉴》一文中指出,上海既是经济起飞的样板,也是环境污染的典型反面教材。国际舆论的如此评价值得深思。上海仍然在走国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地下水枯竭和地表水污染的双重夹击下,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其生态资源已丧失殆尽。与沿海地区相比,东北虽然欠发达,但有相对丰富的生态资源,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应该以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资源危机为鉴,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建立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牧业。特别是吉林省以农业大省著称,一旦发生水资源危机,后果不堪设想。伴随人们观念的改变,追求健康的人群将抛弃严重污染的大都市,走向环境优美的生态园区:水资源危机意味着生存环境的灭亡,以破坏水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不值得效仿[8]。
    损失三千亿的警告太迟了,水资源危机的红灯并没有阻挡住汹涌的城市淘金狂潮[9]。面对地面沉降对建筑楼房、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造成的损失,谁为高昂的经济发展代价买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4569.html

上一篇:宁夏银川发生4.5级地震:关注20-22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智利海域发生6.1级地震:关注11月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谢强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