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深圳出现重度气象干旱:关注潮汐周期

已有 3483 次阅读 2011-9-20 14:4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周期, 旱涝周期

深圳出现重度气象干旱:关注潮汐周期

深圳出现重度气象干旱 气象台称秋冬旱情将延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0日14:17  深圳商报

  深圳新闻网讯 雷暴挟着酣畅淋漓的雨水昨日触摸了深圳的每个角落,这是近两个月来最大降雨。但记者获悉,截至昨日下午,今年以来的累计雨量仍比历期偏少约四成,鹏城仍不“解渴”。市气象台称,深圳目前已出现重度气象干旱,秋冬季节,旱情仍会继续发展史同。此外,今冬或出现持续寒冷天气

  弱冷空气带来强对流天气

  随着北方弱冷空气的南下,深圳昨日出现了强对流天气。昨日傍晚起,降雨云带犹如一张密实的大网,自北向南开始铺开,将深圳牢牢罩在其中。受其影响,傍晚前后,降雨天气愈演愈烈,深圳雨水如注,大部分区域还出现了雷暴,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预警信号。

  “本次降水过程为深圳8月中旬以来遭遇的最强降雨,截至昨晚8时,竹子林国家观测场的日雨量为27毫米。同时,本次降水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局地雨强大等特点。”市气象台预报处副处长孙晓玲昨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孙晓玲解释,导致本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是,8月中旬以来,深圳的天气持续炎热,降雨明显偏少,大气中积聚了大量的能量和水汽。弱冷空气的到来,使冷暖气流碰撞,激发了大气中蕴藏的能量,带来了强对流天气,导致大气中的水汽源源不断的被送入地面,因此给深圳带来了大范围的雷雨过程。

  深圳出现重度气象干旱

  雨水酣畅淋漓,但雨量却不尽如人意。市气象台统计,截至昨日下午,全市普降阵雨,局部降下暴雨,最大降雨出现在蔡屋围,日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

  截至昨晚8时,今年来的累计降雨量为1041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约四成,较去年同期偏少约三成。

  为何今年的雨水少?孙晓玲解释,进入主汛期后,深圳的降水主要依靠台风和季风,今夏以来,给深圳带来较强风雨影响的台风仅有一个。同时,深圳今年5月下旬才正式入汛,入汛时间偏迟了一个月。进入6月后,在台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下,强降水才较为集中。但截至目前,累计雨量与往年相比,仍然偏少。目前,深圳的主汛期已接近尾声,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的可能性也较小。

  截至目前,深圳今年来的累计雨量位列近60年来的第二低值,按照广东省气象局的最新干旱监测结果,目前深圳旱情已达到重度干旱级别,这是今年继4月中旬和5月上旬之后,深圳第三度出现重度级别的干旱。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http://news.sina.com.cn/c/2011-09-20/141723186103.shtml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1]。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28]。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2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8398.html

上一篇:日本政府拟设立研究小组 应对首都直下型地震
下一篇:2011年10月潮汐组合:强潮汐持续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钟炳 陈小润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0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