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低温预测证据:广州季平均气温今年最低 创下60年以来新纪录

已有 3470 次阅读 2011-4-10 12:4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潮汐组合, 低温冻害

低温预测证据:广州季平均气温今年最低 创下60年以来新纪录

 

广州季平均气温今年最低 创下60年以来新纪录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1年04月08日09:47

  创下60年以来新纪录
  广州季平均气温今年最低
  为何全球温室效应下出现偏冷春季?且听专家解惑
  羊城晚报讯 记者颜英报道:过去几个月频繁的冷空气,让不少市民大呼“冷”,即使是在本该春暖花开的3月份,还是出现了一段“冻得出奇”的日子。记者就此采访广东省气象局专家,得知继出现“冷冬”———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全省气温较常年平均偏低1℃以后,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平均气温13.2℃,全省大部平均气温继续较同期偏低1℃以上。
  从省气象局气候中心专家处了解到,与常年(1971年—2000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平均气温偏低1℃以上,其中28个县市偏低超过2℃,29个县市(含广州)季平均气温为有记录以来最低,21个县市的季平均气温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低。
  所谓季平均气温为有记录以来最低,气候中心专家表示,这是根据50年开始有记录以来的60年数据统计获得的,那就是说,广州与全省其他29个县市一起,出现60年来第一季度平均气温最低值。而气象部门对4月气候趋势的预测显示,4月份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还是偏低,大概偏低0.5℃。
  不少市民不解,不是说全球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持续偏暖,但为什么市民感受的却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和一个偏冷的春季?广东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工程师郝全成表示,这主要与大气环流异常,全球出现拉尼娜现象有关。他表示,从1950年以来,广东出现过8次与去年相似的拉尼娜年,其中有6次是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的。
  他解释,赤道中东太平洋在2010年7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并持续至今,并已成为一次中等强度的“冷事件”,海温外强迫的异常,引起了大气环流的异常反应,也使得广东省前期气候呈现典型的拉尼娜年特征。一方面,高纬度冷空气向中低纬度地区扩散,使得东亚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也使广东省受到较强且频繁的冷空气影响,气温也就偏低;再者,从去年12月中下旬以来,东亚冬季风活动偏强,这种异常偏强的北风,有利冷空气向南扩散,影响到广东。
  这样的天气,对植物会有怎样的影响?广州五羊天象馆专家李建基表示,该馆统计到的今年第一季度,广州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2.1摄氏度,这是极其少见的。由于今年天气持续偏冷,广州不少植物的始花期或盛花期也比去年和前年推迟,如杜鹃、木棉、苦楝、羊蹄甲和金银花等。而气象部门的一份文件也显示,广东省在春播春种时节气温持续偏低,阴雨寡照天气频繁,不利农作物光合作用,大部分作物长势一般。
  
(责任编辑:梁嘉亮)

 http://gd.sohu.com/20110408/n280182491.shtml

2010年12月潮汐组合:冬冷春寒可能性大
 2010-11-15 11:34           

                   2010年12月潮汐组合:冬冷春寒可能性大
                                    杨学祥

    2010年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且为罕见的持续一个月的弱潮汐时期。2011年1-5月为强潮汐时期,这个冬天有点冷,倒春寒发生的几率增大。

    潮汐组合A:2010年12月1日为月亮近地潮,2010年11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0.00021度,29日为下弦,三者两两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

    潮汐组合B:12月6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4.23040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2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3度,当日且为上弦和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达到最小值,同样可以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潮汐组合D:12月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23812度,2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2月25日为月亮近地潮,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0.00014度,28日为下弦。三者两两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大。 

    本月虽然为弱潮汐时期,但潮汐组合强弱分明,潮汐差变化大,仍有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强冷空活动的可能,2011年1-5月为强潮汐时期,发生冬冷春寒的可能性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83917

2010年11月末12月初气温骤冷的可能性很大
 
  2010-11-4 06:35

             2010年11月末12月初气温骤冷的可能性很大

                                   杨学祥

    11月3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公布今冬气候趋势预测显示,我国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可能较常年同期偏冷,也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日本气象厅预测,进入12月后,预计气温将骤降,可能低于往年均温【1,2】。

    根据拉马德雷冷位相低温特征、拉尼娜事件发生时中国低温冻害的统计资料和潮汐特征,2010年11月末12月初气温骤降的可能性很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80208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0-15 8:59:15     
 
“千年极寒”变百年:准200年气候变冷周期

              杨学祥

    最近一段时间,“千年极寒”的概念在网上大量出现,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气象局12日表示,虽然欧洲今年冬季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说法尚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但需防范我国冬季可能出现的阶段性低温冷害。给公众一个科学的说法,准确预测今年低温的程度,这是科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工作和义务。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最近指出,关于“千年极寒”的说法,波兰学者的预测其理由并不能站住脚。“千年极寒”这个说法的科学依据非常不充分,是不可信的,是完全可以被驳倒的。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冬季我国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也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1】。
 
    我们在2010年5月18日和25日指出,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2-4】。

    我在2010年10月9日指出,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周期为1800年。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再过300年)。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2,5】。

    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264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Wolf minimum)(1270-1350)和14世纪冷气候,1425年、1629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20-1710)和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和18世纪的低温期,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5】。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地球上的潮汐主要受日月作用,行星作用很小,只有日月的千分之几。太阳活动和潮汐变化的共振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的178年周期对地球寒冷周期的影响也非常值得关注。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是近期低温冻害频发的一个可能原因。
 
    2009年科学家称太阳黑子达到1913年以来最低值:最近太阳异常安静,太阳黑子的数量几乎比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黑子数量都更少,而且磁场更加微弱。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太阳异常安静,太阳黑子的数量几乎比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黑子数量都更少,而且磁场更加微弱。据美国宇航局说,最近几个月太阳黑子的数量是自1913年以来最低的时候。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19世纪初太阳也出现过类似的平静期。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1913年的太阳活动情况或者200年前出现的道尔顿最小值(Dalton Minimum)的一次重复。17世纪太阳最不活跃。科罗拉多大学大气和空间物理学实验室的汤姆?伍兹表示,太阳最不活跃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全球温度下降大约十分之二到十分之三华氏度【6】。

    根据潮汐的1800年周期,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再过300年),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全球变暖至少能持续到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2】。这符合大多数科学家关于全球变暖总趋势的证据和预测。

    根据潮汐200年准周期,1974年出现了一次潮汐小高峰,并伴随20世纪60-70年代的低温期,但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200年周期的低谷在2007年开始,使低温期在20世纪80年代中止(人为的温室效应是重要原因,变暖大趋势是根本原因)。迟到的太阳黑子活动第五次低值有可能与1974年的潮汐高峰配合,形成新一轮的低温时期,规模比前一次降温幅度要小得多。这是“千年极寒”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的主要原因。千年极寒变百年,这是有据可查的。

    根据潮汐准60年周期,2000-2035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频繁发生。在冷位相时期内,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都会导致中国发生严重的低温冷害【7-9】。准60年规模的低温发生的几率最大,与去年的冬季低温水平持平。

    出于同一个变化机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潮汐变化和太阳黑子变化有许多共同的变化周期,准60年、准200年、1500-1800年周期值得关注。

    综合分析表明,“千年极寒”是一定不会发生的;二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变小;准60年极寒发生的几率很大,与去年规模相当。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074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31500.html

上一篇:日本和菲律宾火山活动活跃:日本大地震和海平面变化对比
下一篇:甘孜炉霍县发生5.3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0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