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专家面对面:中国随同世界一道进入地震活跃期

已有 5218 次阅读 2010-5-18 06:1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活跃期, 灾害预防

中国随同世界一道进入地震活跃期

        从2005年第一篇论文中地震活跃期的判定,到2010年地震事件的检验和地震专家的认定,全球和中国的地震活跃期判定经历了大约5年的时间,这对防震减灾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世界地质, 2004, 23(4): 407-410.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2005,(12):37-43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杨学祥. 流感和强震爆发的预测. 百科知识. 2005, (24): 13-14.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杨冬红,杨学祥。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5-20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2009,(11):4-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2010-01-12 来源: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杨学祥,杨冬红。对2010年的灾害预测。刊发时间:2010-02-24 09:47:31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2/24/content_1059201.htm
刘洪宇。地震专家: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图)。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ohu.com/20100318/n270921740.shtml
杨学祥。江苏地震局称该省未来10年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 ——气候冷暖变化和地壳均衡运动。刊发时间:2010-05-13 03:18:16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5/13/content_1119344.htm

 

相关信息:

  中国随同世界一道进入地震活跃期。一般认为,全球地震有活跃期,也有平静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每个地震的活跃期延续3至4年,它们之间就是地震活动的平静期,通常为3到5年,多的是10年。最近,中外学者纷纷发表言论称地球已经进入新一轮地震频发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根据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数据,通过数学、物理模型的模拟计算,认为从2004年印尼海啸开始,到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来源:杨学祥。 [转载]中国国家地理:世界或进入强震周期(图) 。发表于 2010-5-11 11:03:57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2679

  我们在2007年指出,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5-13]。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这是20世纪以来发生的第五强地震,验证了我们关于2010年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2001年发生昆仑山以西8.1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发生汶川地震,2008年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2010年0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也验证了我国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预测[5-13]。

  我们在2010年4月11日指出,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14]。

  我们在2010年4月14日6点零8分指出,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5月和7-8月地震次数较多,6月和9-12月地震次数较少,1月和7月地震次数达到最大值。上半年地震次数为33次,下半年为27次,上半年多6次,地震活动较强烈[15]。

  北京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主震7.1级地震后,台网中心又监测到数十次的余震,最高余震震级达到6.3级。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刘杰表示,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很大关联,自04年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16]。

        针对这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他分析,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的中部,该板块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台湾、青海今天相继地震,虽然属于不同板块,但是反应了全球地震活动进入高活跃期。

   孙士鋐介绍,从2009年7月15日至今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孙士鋐认为,地球进入高活跃期时段,对于是否后期会出现更强烈(8级或8.5级以上)的地震,地震科研人员需要密切关注[17]。

来源:杨学祥。自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刊发时间:2010-04-15 09:47:26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4/15/content_1094706.htm

 

专家谈解决地震预报关键:弄清地下结构和演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7日16:37  CCTV《面对面》
  CCTV《面对面》2010年5月16日播出:刘杰:地震后的思考,以下为节目实录:

  总导视:

  玉树地震   与汶川特大地震有密切关联

  为何这片地区频发地震

  刘杰:实际上这个地块就叫巴颜喀拉地块,/叫断层带。

  记者:为什么十几年来会频繁出现这么强的地震?

  刘杰:/一个地区要发生地震,实际上是有空间上集中,它一发生的话,就基本上把这一片全部破坏。

  几次地震都未能发出预报  地震预测究竟难点在哪

  记者:/认知上还是有一定的缺陷?

  刘杰:/好几代科学家也都总结了很多的规律性,/实际上这些规律,每个地震真的不一样。

  近年来全球地震频发   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

  记者:/是不是全球进入一个活跃期?

  刘杰:对,/这个活跃期可能还会再持续10年。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和欧亚地震带  未来是否还会发生地震

  记者:/究竟现在中国构造稳不稳定?

  刘杰:/中国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很活跃的一个区。

  面对面柴静专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   正在播出(2010年5月9日晚9:30新闻频道播出   敬请收看)

  总片头

  主持人导语:

  03:10:41:00

  4月14号,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我们关心灾区的同时,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2008年以来,从汶川、海地、智利一直到玉树大地震在连续发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这些地震发生之前,没有能够得到预报,未来会不会还是频繁发生,今天我们来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访预报部主任刘杰。

  人物简介:

  刘杰    45岁   河南许昌人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  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有:地震预测、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评估等

  解说: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以来,刘杰和同事们每天都要进行两次会商,一方面密切关注余震的情况,另一方面研讨未来地震的趋势。距离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还不到两年的时间,青海玉树就又发生7.1级地震,刘杰认为两次地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记者:/玉树地震究竟跟汶川地震有没有关系?

  刘杰:有关系,/这些蓝色的线都占到板块边界,或者叫断层带,玉树地震是发生在这个地方,汶川地震发生在这个地方,这儿一个绿线,这儿一个绿线,这儿就是你也比较熟的龙门山,实际上这个地块就叫巴颜喀拉地块,/这个汶川地震是巴颜喀拉的东边界,玉树地震是巴颜喀拉地块的南边界。

  记者:正好在一个板块的两边吗?

  刘杰:一个是东边,一个是南边。然后在这个板块的北边界2001年的时候还发生昆仑山8.1级地震,所以这张图展示的是1996年(11月)以来所有的7级以上的地震,你可以看,沿着这个板块的边界这一片,基本上全破光了。

  记者:基本上都在这个板块的周边?

  刘杰:这是所有的7级地震,就没有漏的。

  记者:这说明什么?

  00:02:12:00

  刘杰:就是说,一个地区要发生地震,实际上是有空间上集中,它一发生的话,就基本上把这一片全部破坏,像1996年11月到现在是十几年,最早一次是在这个地方,然后1997年的时候是有一个玛尼地震,是在这个位置,2001年是在这个位置,然后汶川地震之前,3月份,2008年3月份,又有一个于田地震,然后就是汶川地震,再就是这个海西(玉树)地震。

  记者:为什么这几十年来,基本上大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个板块边缘呢?

  刘杰:/这个地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有一个石头压着十个人,这十个人同时在顶着这个石头,/其中有一个弱小的先顶不住,先塌下,塌下以后,现在有九个顶着这块石头,/它肯定比原来10个人更顶不住,这样的话,10个人陆陆续续全倒了,最后这一带全部破光,重新再进行应力调整。

  记者:您是说这个不可避免的吗?

  刘杰:对。

  解说: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有着46亿年历史的地球表面覆盖着坚固的板块,这些板块每年都会以几厘米的速度在移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七大板块。由于运动方式不同,板块之间必然会产生碰撞。其中印度板块和中国所处的欧亚板块不断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现在印度板块仍然在从南向北推向欧亚板块。

  刘杰:/推的时候,这个东西必然把很多力分散到各个地方,因为它每年都在推,总是在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总有地方承担不了,哪个地方破了以后,它周围连带着都可能破,破完以后这边调整完以后,它把力分散到别的地方,别的地方又开始开始一串破。

  00:05:05:00

  记者:您刚刚说的地震特别活跃的巴颜喀拉的这个板块,就是两大力作用最先发生破裂的地方?

  刘杰:是最近十几年来这一片破,实际上原来的时候,1950年代的时候,在咱们这个拐角发生察隅、当雄8级地震。

  记者:对。

  刘杰:/地震其实就是自然的一个释放,你像每年几厘米的速度在往上推,这么大的距离会积累非常大的能量。

  记者:为什么都是震级这么强的地震呢?

  刘杰:实际上震级小的地震非常多,/你要是拿一张中国地图来看,这个地方每年地震非常多,像玉树这个地方,实际上每年都会有很多地震,只是震级水平比较小,这十几年这是比较很大的地震,在这一片。

  记者:为什么十几年来会频繁出现这么强的地震?

  00:07:27:00

  刘杰:不同板块之间互相承担的力,就是说这一段时间,正好这一片力通过互相之间的作用,集中到这一片了。

  记者:现在停止了吗?

  刘杰:这个东西现在不好判断。因为说老实话,就是汶川地震以后,我们当时是觉得可能这个板块基本上,/就是总体上来讲,它不会再有更大的震级了,因为这个带十几年来,两次8级了,多次7级地震了,所以7级我们不敢说,但是可能不会有太强的了,这次玉树地震也显示,它不会震出很大。

  00:08:42:00

  记者:7.1级还不算大吗?

  刘杰:对,从这个带的角度来说,7.1级是比较小的,/实际上是大震后,那几个比较大的地震后一个调整的东西。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5-17/163720289725.shtml

青海玉树是地震监测能力较弱地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7日16:37  CCTV《面对面》
  记者:但是因为地质运动它的变数是很大,是不是也不能够确定说,以后这一带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地震?

  刘杰:现在我们的基本的一个观点,8级以上的地震可能性不大。

  记者:/您知道一个地震方面的专家做出这样一个判断,它也会影响到很多人,您如果预言说这个板块不会出现特别强烈的地震,这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判断,您觉得您明确吗?

  刘杰:我觉得这个从搞地学的角度来说,这个东西是一个力学常识性的东西,所以就是说搞这种预测是这样,越往长的尺度说,它比较明确。因为像汶川咱们都知道,/从这次破裂,到下次破裂它可能要好几千年,/比如像刚发生玉树地震,你要再发生,/当然这边可能比汶川快一点,但是起码几百年是有的,/所以这个相对来说比较明确,但是你要再往下说,比如今年在哪儿,明年在哪儿,这个就困难点。再往短处说,今天震,还是明天震,那这个就非常困难,/实际上地学共识性是比较多,越往短说越困难。

  分导视一:

  玉树主震前曾有前震  为何没有做出地震预报

  记者:大家觉得可以发出一个预警。

  刘杰:/我们总结前震还有指标,比如说地震的震级逐渐升高,频度增加了,现在就光发生这个4.7。

  地震天灾不可避免  我国地震预测都有哪些方式

  记者:通过什么手段来做监测?

  刘杰:/我们有一套台网,叫测震台网,/我们还有一套前兆观测。

  面对面柴静专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   正在播出

  解说:

  刘杰所说的越往短说越困难的地震预报,就是短期临震预报,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公认的科学难题。我国从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开始广泛开展地震预报研究。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发生于辽宁海城的7.3级强烈地震,并在震前果断采取了预防措施,使这次地震的伤亡和损失大大减小。

  记者:/1975年那时候的监测水平肯定要比现在低,但是海城地震给大家的印象是成功地预报了,减少了很多人的伤亡,为什么那个时候可以?

  01:11:23:00

  刘杰:/它的特点是,它是2月4日来的地震,它在那之前,实际上地震活动、小震活动,三、四级地震挺多的,/很明显就是老百姓已经有感了,而且震级一点一点地在往上走,不是特别大,但是你就感觉震动越来越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东西。第二就是说,还是有台站观测。

  记者:/在这次玉树地震发生之前的两个小时,发生了一个4.7级的地震,那个时候地震局有没有发现呢?

  刘杰:就是这样,玉树地震主震是7点49分,5点多的时候发生一个4.7,/因为我们的手机是不能关的,我当时醒了,我看了一下。

  记者:/难道你当时都没有判断出它可能是前兆吗?/大家觉得可以发出一个预警。

  刘杰:但是咱们换一个角度说这个,咱们国家年平均是200次4级地震,不是所有的4极地震后面都来7级地震,很多时候是不来的,4级地震它可能就是来一个4级地震就完了。/海城那个地方不是一个前的,是一大串非常多的地震,而且是距主震还有一两天时间,老百姓一直在感觉有地震,而且就说,我们总结前震还有指标,比如说地震的震级逐渐升高,频度增加了,现在就光发生这个4.7。

  00:51:14:00

  记者:玉树之前没有发生其它的?

  刘杰:/4级地震就一个。/还有西藏聂荣也有地震活动,它地震活动以后,就两个5就完了。/而且它不是个震群活动,只来了一次4,是有一些现象,现在可以总结,它是作为前震,但是在那个时间段,我是觉得达不到,现在的水平。

  记者:我也想知道你们的机制,你比如说在这个地方发生了地震,发到您的手机上来,按制度的话,是国家地震局需要对这个做出会商和讨论吗?

  00:55:36:00

  刘杰:是这样,/6级、7级这些,如果你感觉到有比较大的地震以后,国家层面必须要会商,像这种三四级的地震,一般省上要进行讨论,讨论完了以后,如果他们觉得情况特殊,有地震,他们往上一报,我们这边也要跟着动起来。

  记者:那就是从制度上来进,当时从五点到七点之间,省里的……

  刘杰:省里会商了,你可以去查。

  记者:/当时会商意见当中,有没有一种意见提出来说,这有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呢?

  刘杰:/没有判断是一个前震,是预示着这个地方可能活跃。

  00:57:13:00

  记者:/就是没有判断出来是前震,是能力的问题,还是当时判断的时候疏忽大意了?

  刘杰:这个绝对是能力,/这个东西是不可能做出短预报。

  解说:

  刘杰这里所指的预报能力,其中之一就是监测能力。做短期临震预报,最主要的是基于对前兆的监测。现在我国虽然已经有了1000多个监测站,但仍然不能做到全面覆盖,达不到监测的要求。青海玉树就是一个监测能力较弱的地方。

  记者:那您说的玉树难道都没有监测台吗?

  刘杰:/那个地方只有一个,/在那个地方建了一个地震台,就是监测周围的地震活动,此外有一个流体观察的台。

  记者:这个不够吗?

  00:43:40:00

  刘杰:不够,如果要做一个预报的话,你起码周围你比如说做7级地震,需要看周围二三百公里的情况,起码得有十个台以上,是肯定得要的,因为所有的地震之前,不是所有的台站出现异常,它得有很多台出现同步异常以后,可能才报。

  记者:/这个监测是监测什么东西,通过什么手段来做监测?

  刘杰:我们有一套台网,叫测震台网,它主要监测哪个地方发生多大震级的地震。我们还有一套前兆观测,/是分成三大类,第一类就说,我们称为形变观测,它就测量地下怎么动的,就是运动的位移多大,包括现在用GPS的观测,第二类就是地下发生地震之前会有一些电的信号,一些磁的信号,/叫电磁信号。第三类就是说,/地下一般都有流体,这个流体在地震之前,它的水位会有变化,然后那个流体里面的化学成份,比如说氢、氡那些化学含量可能会有变化,/除了这以外,实际上借助于地方地震局力量,/比如哪个水井发浑了,出现哪些东西了,实际上地震局现在基本上慢慢落实的是每一个村有一个宏观员,如果有异常的话,他发个短信过来,马上都要传上来,/比如说哪一家牛出问题了,当然这个要综合地分析,必须要成片地出来才能当异常用。然后这些异常出来以后,我们要判断,/那么利用这些东西再考虑这样来预报地震,动物异常就是看有没有成片集中的异常。

  记者:/这个监测的点还不够太多,也会有一种声音说,那我们能不能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搞群防群策,那样的话成功率是不是更高?

  02:20:44:00

  刘杰:群防群策现在从防震减灾法的角度来说,是规定必须做的,而且现在地震局基本上慢慢在推进这个事。/至少从预报的角度来说,每个村都在推进有一个人负责监测,或者通过手机往上传。

  分导视二:

  汶川特大地震也没能发出预报  地震预测究竟难点在哪

  记者:到底是说汶川地震真的没有异常,还是说没有被发现?

  01:01:30:00

  刘杰:/主要的震中区没异常,/这种东西我们以前是没有见到过的。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5-17/163720289725_2.shtml

世界各国临震预报准确能力都较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7日16:37  CCTV《面对面》
  记者:/认知上还是有一定的缺陷?

  刘杰:/好几代科学家也都总结了很多的规律性,/实际上这些规律,每个地震真的不一样。

  地震预测难题世界公认  面对天灾如何破解自然密码

  刘杰:地震基本上是在地下10公里左右发生的地震,/你必须探测出来这十公里之下的东西。

  面对面柴静专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   正在播出

  解说:

  我国40多年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刘杰认为,做地震预报,只凭经验来判断是不行的,因为每一次地震发生的前兆情况可能都不一样,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就是一个例子。

  记者:从理论上来讲,地震前是应该有异常的,对吗?

  01:14:35:00

  刘杰:应该有。因为我是做预报的,我坚信有,而且每一次地震之前事后总结是绝对有异常的。

  记者:到底是说汶川地震真的没有异常,还是说没有被发现?

  01:01:30:00

  刘杰:/就是事后来看,主要的震中区没异常,到它外围地区异常比较多,这个实际上是一个认识水平。

  记者:怎么叫认识水平?

  刘杰:就是说以前一个7级地震,也许它的震中区也是异常比较少,但是一个7级地震可能最多一百公里,是一个很小的尺度,所以稍微往远处走一点你就能看到异常,但是这一次地震它的破力程度300多公里,你就可以想,一个非常大范围,什么异常都没有,另外就是很自然地就想,它没有异常,我们就没往这报。

  记者:您是说原来震中的区域通常没有异常,比较小,都是在周围,但是这次有三百公里的区域都在核心,都没有。

  刘杰:什么都找不着异常。这种东西我们以前是没有见到过的。/现在地震局在汶川以后,一直在反思总结,/查来查去,很少异常台站,/你往四川和云南交界的地方,就是远的地方,那边的往甘肃甘东南那一带异常很多,就是这种地段我们确实是没见过,/我们知道这个教训非常深。

  记者:您心里会有自责或者是愧疚吗?

  刘杰:/能没有吗?/汶川地震现场,我也是当天都去了,/我们确实是水平真的有限,但是我们绝对是想做出来。我一直反复在说,我们也是人,/而且这种事做好了,真是一件千秋功德的事,我能看到我能不报吗?但是这个东西,你达不到,而且有些东西确实是你水平到不了这个地方。

  解说:

  在刘杰看来,要解决地震预报的难题,必须从根本理论上弄清地下结构和它的演化过程,从本质上找到产生现象的原因。

  01:03:20:00

  记者:回头来看的话,是否也是现在的这个地震的预报在这种宏观的视野上,或者说认知上还是有一定的缺陷?

  刘杰:/我们好几代了,那几代科学家也都总结了很多的规律性,

  01:15:47:00

  刘杰:/但是, /实际上这些规律,每个地震真的不一样。/实际上现在预报来说,/就是任何一个科学都是从现象,然后走到物理本质, /你没有走到物理本质上,所以现在的水平实际上是非常低的,达不到。

  记者:这个初级究竟是我们自己现在研究的水平初级,其他国家能不能比这个研究要更深入一些呢?

  刘杰:都是这样/。地震基本上是在地下10公里左右发生的地震,你要真正想把地震这件事弄完的话,你必须探测出来这十公里之下的东西,它在地震之前到底是怎么样演化,然后通过一定的东西释放了,把各种观测现象解释掉。

  01:17:00:00

  刘杰:你要想把这个东西,现在探测的各种东西,不论是国外,都没有达到这种东西。

  记者:但是我也看过美国有一个教授说,/地震实际上是主要发生一个破裂的过程,如果说有一个过程的话,那么它所产生的反应应该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吧?

  刘杰:对,这就是前兆。关键就是说,你光看到一些前兆表象,你没把这些前兆直接推到为什么产生这个东西。/他直接就是我观测到这个现象,我直接就往后面地震上套。

  记者:靠经验?

  01:17:44:00

  刘杰:靠经验套,真正的预报要彻底解决的话,你必须得有这个现象,找到一种解释上,解释完以后,你真正对地下现在积累到什么状态了,/这才是真正能把地震预报能解决的。

  记者:就算现在说这个原理没有得到解释,但是靠经验不行吗?我只要观察说出现这样的迹象,我就判断可能会发生地震?

  刘杰:/现在很多人的方法实际上就是靠经验,/它都有各个方面的缺陷。

  01:19:04:00

  刘杰:/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来说,你必须得先解释这个现象为什么这样产生,然后把这个现象推到真正产生这些现象的地方,然后再预报。

  记者:就是说,只有这样预测才是可推导和可验证的?

  刘杰:对。

  记者:那现在是中国做不到还是……

  刘杰:美国一样,美国、日本都一样。/真正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根本没有第一手观测资料,都是利用一些其他的监测手段反推下去的。

  记者:全世界都这样吗?

  刘杰:都这样。

  解说:

  虽然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已经可以把人送到遥远的太空,但是上天有路,入地无门,至今人类的钻头只能钻到地下12公里左右,而地下平均深度是6300多公里,可以说人类对于地球内部情况知之甚少,这也正是地震预报困难的原因。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的国家。现在我国对于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其他国家基本持平,中长期的预测有一定认识,短期临震预报的成功率很低。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数字,就是你们能够对地震作出成功预测,这个成功率到底能有多高?

  01:22:13:00

  刘杰:作为预报来说它分为长、中、短、临这种预报,长的话,因为是另外一些部门做,作为那种中期预报,我们一般称为一年到三年,这种东西每年我们都在给政府提交报告,现在的预报水平,这个地方的预报水平可以达到20%到30%。

  记者:中期预报?

  刘杰:对。然后对于一些短的预报,所谓短的预报,你必须在震前三个月到几天之内跟政府说出来这种预报,临震预报当然就是几天到几小时这种预报。/但是临震的预报实际上从1966年到现在只有一、二十次,也就是最……

  记者:概率,这个比例是多高呢?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5-17/163720289725_3.shtml

刘杰:全球地震活动进入活跃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7日16:37  CCTV《面对面》
  01:23:09:00

  刘杰:5%到10%之间,就是说预报水平非常低。

  记者:那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有没有这个比例的统计?

  刘杰:/短的国外基本不做,从中期的角度来说,实际上年度也没有,中长期的预测,就是几年,像美国每10年会,会给一个10年的预测,然后过30年更新一次,或者来大地震以后更新一次。他们这种预测的东西跟咱们国家实际上是差不多,因为说白了咱们用的方法跟国外是完全一样的。

  02:13:34:00

  记者:如果您说你们的研究已经能够掌握一些信息了,/到什么情况下,你们才能向社会公开?

  刘杰:向社会公开中国地震局是没有权力的,咱们的法律明确规定,只有政府能发布预报,我们实际上是提供一个预报意见,按照现在的法律规定,你要是往外正式发布了,必须是有明确的三要素预报,就是时间、地点、震级。

  记者:必须这么准确吗?

  刘杰:对,我们实际上是相当于政府的一个参谋部门。

  记者:/玉树地震之后,你可以看到有很多地方有传言,北京、呼和浩特、包头很多地方都有,地震局也出来辟谣了,都辟谣了,可是老百姓的疑问还是没有完全消解。大家说,你们不是说你们预报不了地震吗,现在你们又出来说肯定没有地震,这不矛盾吗?

  刘杰: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说,一个地震我们本身预测的能力是很差。/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一个原则就是说,你这个地方要来地震,应该各种台站能观测到,观测到异常。/或者根本就没异常,那么根本就不可能有多少级别。/就像前一段时间山西那个东西(地震谣言),/当然具体的原因我不知道,但是有一个东西很大程度是根据农历那些东西推算的,/老百姓,咱们中国人有时候也信这个东西,我们根据一些异常,确实是可以看出来,这些地方我现在看不出来,比如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

  记者:你们不是为了平息事态说吗?

  01:49:26:00

  刘杰:/平息事态绝对不是说领导让你去平息事态,而我们是有台站在说话。/很多时候平息谣言就是我们根据我们观测的一些情况,然后结合震例。/直接我跟你说山西这个例子,山西发生地震,山西的地震有一个几百年活动的特点,/1840年以后所有的地震活动6级以上的全部在东边,全部在华北的东部在活动,山西没有比较强的地震,/真正的山西带南部没有6级以上的地震。所以现在有人报6级以上的地震,甚至7、8级地震,我们根据一些历史地震的活动,那个地方也有台站,我们出来否定一下。/绝对不是说,就是说信口雌黄的那种说的。/它是有一定规律,而且有台站观测资料作为支撑的。

  分导视三:

  近些年来全球七八级地震频发  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刘杰:全球进入活跃期,/今年智利8.8级地震发生在这儿,反映了这个活跃状态还要持续。

  记者:您的判断活跃期的话,会有十几年的时间?

  刘杰:对。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和欧亚地震带  未来是否还会发生地震

  记者:/究竟现在中国构造稳不稳定?

  刘杰:/中国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很活跃的一个区。

  面对面柴静专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   正在播出

  (一组2008年以来发生的大地震画面:配字幕)

  解说:

  汶川、海地、智利、玉树,近些日子来巴布亚新几内亚、我国西藏的那曲地区等地又先后发生地震,接连频繁的地震让人们不禁担心,地球究竟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时期呢?地震还会持续多久?

  02:23:23:00

  刘杰:/全球的地震就是两个地震带,一个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另外一个是欧亚地震带,现在的状态就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你可以看,一直是很活跃,智利地震也在这一片。

  记者:为什么这么活跃呢?现在。

  刘杰:全球也有这个特点,一段时间在这一片,一段时间在那一片,1999年的时候,就是说当时是土耳其,我不知道你有印象没有,土耳其当时有两次地震,土耳其当时死了也是上万人,1999年前后全球很大的地震活动集中在一片,现在开始,慢慢我们有个观点,可能全球是集中在这一片来活动的。

  记者:/是不是全球进入一个活跃期?

  刘杰:全球进入活跃期,就是这样,这张图展示的是一个全球的活动状态,上面这张图是8级地震,这个是8.5级地震,它这个看法就是说一个柱子代表一个地震,/我们现在一个看法,就是说,2004年大家知道有一个特大号的地震,现在的说法是9.1级,就是引起印度洋海啸死亡20万人那个地震,/从这个地震开始,全球进入一个活跃状态。

  02:25:21:00

  /今年智利8.8级地震发生在这儿,反映了这个活跃状态还要持续。

  记者:您怎么能够判断它还会持续?

  刘杰:/历史上这种集中活跃绝对不会是一单发的,都会是一段一段时间,历史上来说,就是1950年到1964年,当时也有一段活跃,这段活跃里面发生过这个地震是全球最大地震,1960年,它也发生在智利,是9.6级地震,这段活跃你可以看十几年。除了这个地震以外,在一九零几年到一九二几年也是十几年会有,所以,我们来说2004年以后感觉全球可能进入了活跃。

  记者:您的判断活跃期的话,会有十几年的时间?

  刘杰:对,全球也有这个规律,十几年,而且这个活跃不是从智利地震开始,从2004年印尼地震开始的。

  记者:如下按照这个分析的话,2004年只是一个时间的起点,十几年的时间,就几乎要到2020年,差不多要持续到这个时候?

  02:26:33:00

  刘杰:对,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这样这个活跃期可能还会再持续10年,现在2010年到2020年。/实际上印尼那个地震以后,全球的活动实际上就比以前高了。

  记者:所以大家才会有这种担心,如果这么长的地震活跃期,真的2012年的预言会不会是……

  刘杰:但是这个印尼地震是全球9.1级地震是全球的第三大地震,1960年的时候智利发生全球第一大地震,1964年的时候,在美国阿拉斯加发生第二大地震,1950年到这儿,持续了十几年,全球的第一大,第二大地震都发生在这里,60年以后,/人还照样存在,所以这种活动实际上在地球上不是说现在有,以往也有过,它是个正常的,在某一个时间会有个集中活动,过一段时间,它又没有了。

  记者:会不会我们现在的活跃期比历史上的更强呢?能量上。

  02:28:22:00

  刘杰:/我们不好说后面还没有比印尼更大的,但是这种活动状态是比较正常,肯定是有的,绝对不是2012要来,但是以后有没有比印尼和智利更大的这个区在看,但是这个8.5级地震活动,起码咱们后面十年还会有。

  02:30:28:00

  记者:如果按照这样一个分析的话,大概你可以预见说,比如说十年之后,可能这个地震活跃期可能会过去。

  刘杰:对。而且地球可能二三十年,甚至三四十年,连一个大的都没有,所以它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地震只要地球是活的,板块在这儿动,永远是有地震的。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5-17/163720289725_4.shtml

我国地震活跃期还将持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7日16:37  CCTV《面对面》
  解说:

  刘杰认为人们感觉到地震频繁,与信息发达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2010年的海地地震发生在首都附近,更加引人关注。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目前地震活动的次数虽比以往的平均数增加了一些,但仍属正常范畴,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时期。我国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汶川、玉树发生地震后,人们也在关心,中国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未来还会不会发生地震。

  记者:/就是所谓的传言很多,究竟现在中国构造稳不稳定?

  刘杰:/中国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很活跃的一个期,这张图展示的是1900年以来所有7级以上的地震,7级你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中国很多,/如果咱们光看十年的资料,从1996年开始看,明显地沿着我们中国叫巴颜喀拉地块,就是绿颜色的这个线两边在活动,汶川是属于它的东边界,这次玉树地震属于它的南边界,然后2001年昆仑山口那个地震属于它的北边界,这边还有一大堆7级地震。

  记者:/中国的地震是不是处于多发期?

  刘杰:/我们称这个地区叫大三角,为什么叫大三角呢?就是全球你可以看,在全球这个带上来说,刚才我放的就这是一片,这个东西很像一个三角,所以我们称为中国大陆西部和周围的一些,包括一些国家,这个地方称为大三角,如果纯粹把这个大三角你放到这儿,你可以看出来,咱们中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2001年以来,/如果你看7级地震,好像这个地方也很多,好像这个红颜色光画7.8级以上的,你可以看到它也是活跃和平静一个间隔,咱们中国大陆和大三角一个特点就是说,从2001年昆仑山地震以后,开始活动,/2001年到现在这个数据上应该是写上九,持续了9年了,这段时间我们统计它的7.8级地震是4次,8级地震,但是你看看历史上的活动,有11年的,有14年的,有11年的。

  记者:这说明什么?

  02:36:23:00

  刘杰:现在才9年,活跃期还要持续,所以汶川地震以后,我们向来不认为中国大陆是平静,还会有大的地震,这是第二。

  记者:您说的大的地震是一个什么概念?几级?

  刘杰:7.8级。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我们未来的几年的时间,还有可能再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

  刘杰:对,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特点。

  记者:很多人听到这儿心就提起来了。

  刘杰:/从它的7.8级地震来说,现在来说,只有4次7.8级地震,而以往每一个活跃时段最少是5次,也有4次,然后有11次的,从7级以上地震来看,至少21次,24、22,现在才8次7级,远远低。

  记者:那您再重新给我们看一下,所谓这个活跃的区域到底哪个区域?

  刘杰:中国西部,我们就是这一片叫南北地震带,这一片叫天山地震带,这一片称为叫喜马拉雅地震带。/它实际上和山非常有关,实际上那个带就顺着这个地方,这边就顺着这个山形形成这个大三角,这边包括缅甸,包括印度。

  记者:所以是不是在这个区域内,现在的省份还是应该加强对于地震的一个预防,包括准备?

  刘杰:肯定是应该的,我想实际上各个省份也有准备。

  解说:

  我们采访刘杰的时候已是深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仍然灯火通明,这里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除了地震监测、预报和速报的任务,还承担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技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03:08:44:00

  刘杰:这个是我们台网中心的台网部。

  记者:台网部主要是做什么?

  刘杰:他们主要是负责24小时监测咱们中国大陆和全球发生的一些地震。他们是24小时值班,要求是不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全球发生显著性地震以后,要求在几分钟之内很快地把这个地震定出来,定完以后,分别通知各有关部门进行地震的启动,进行会商,进行应急。

  (警报声)

  记者:这是什么声音?

  A:报警器响。有地震,它就响了。

  记者:这能看到是哪地震?

  A:国外的,国外的地震,比较小。

  刘杰:这一点展示的就是现在记录波形的情况,/如果要来地震了,那个波就不正常了,就是这种平的,它就会出现那个起伏,一起伏以后,它就刚才那种响了,因为这个是24小时,它一响以后就马上报地震。

  记者:这是个自动系统。

  刘杰:自动处理。然后真正的这个自动是提醒值班人员来地震了,他们都有经验,一看就告诉你了,这是国外的地震,/国外规定是7级以上处理,然后如果是国内地震,/几分钟之内,必须把这个地震给报出来。

  解说:

  从这里,从汶川、玉树的救灾行动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对于灾难应急响应的进步,而每次灾难的伤痛也会让我们更加冷静地思考。从对刘杰的采访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压力,他对于地球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渴望。对于我国下一步的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刘杰建议,虽然现在无法做到准确无误的地震预报,但能否逐步推进发布地震预测趋势,根据中长期的预测采取防范措施。

  记者:你比如说我看美国地质调查局他们做的这种类似的预测,比如他说,只要是,他会预测未来30年里边旧金山弯曲发生重大地震的概率是67%,这比较高了,他会发布这样的一个预测?

  刘杰:对。/前一段时间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的人汤姆来这,就很明确,你指望地震预报是不大可能现在能实现的。实际上他发布这个东西就是告诉一下老百姓,你对这个东西有个警觉,如果大家去过洛杉矶的话很明显,/全是平房。

  01:30:53:00

  刘杰:为什么?实际上老百姓都知道,因为我们到那以后他们都跟我们讲,这个地方百分之多少可能性都有地震,那么你就不能建楼房。你去美国西海岸到美国东海岸纽约,纽约是很少有地震的地方,你可以看楼越来越高,你到那些,旧金山、洛杉矶,你可以看,大家一个印象,跟个大农庄似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地震。

  解说:

  但刘杰也指出,对于地震预测趋势的发布,还要建立在人们对于灾难正确理解,对于防灾减灾的常识多多了解的基础上,现在这方面的普及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灾难无法避免,我们所能做的,应该是更加理性、有准备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灾难,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造成的损失。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5-17/163720289725_5.shtml
 “未来几年,中国大陆可能有7.8级地震”

  刘杰认为人们感觉到地震频繁,与信息发达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2010年的海地地震发生在首都附近,更加引人关注。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目前地震活动的次数虽比以往的平均数增加,但仍属正常范畴,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时期。我国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汶川、玉树发生地震后,人们也在关心,中国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未来还会不会发生地震。

  刘杰说,从2004年印尼地震开始全球可能进入了活跃期,这个活跃期可能还会持续10年,从现在2010年到2020年。

  这个活跃的区域就在中国西部,包括南北地震带、天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实际上地震带顺着山形,形成这个大三角,还包括缅甸、印度。所以,应该加强对于地震的预防,实际上各个省份都应有所准备。

  汶川地震以后,我们向来不认为中国大陆是平静,未来几年,还可能有7.8级地震。  据央视《面对面》

  □相关新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

  我国首份灾害风险地图明年完成

  近期广东、湖南等地连降暴雨,给当地带来不少损失。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昨天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区域风险评价和设防水平低造成的。他透露,目前,我国正在绘制首份灾害风险地图,预计明年完成并提供给城市规划部门,单位细化到县级。

  史培军透露,在这份地图上,可以具体看到县级单位的灾害风险是怎样的。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绘制北京市的此类地图,风险评估细化到了社区。

  “地震谣言”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关于社会上的这些现象,我认为是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风险,这是全社会进步的象征。”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北师大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在昨日举行的“2010中国科协学术报告会”上回答记者有关“这两年全球包括我们国家地震挺多的,现在社会各种议论、谣言也很多,怎么看这个现象”的提问时作出了上述回应。

  据《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
 
 

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10-05/18/content_189924.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25629.html

上一篇:2010年5月10日和17日海温异常对比:厄尔尼诺迅速消失
下一篇:甘肃张掖出现降雪最厚可达20厘米和潮汐组合
收藏 IP: .*| 热度|

3 鲍得海 毛克彪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5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