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澳大利亚气象局称厄尔尼诺天气进展缓慢(转载及点评)

已有 3308 次阅读 2009-10-2 04:1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球自转, 潮汐组合, 厄尔尼诺

    点评:每年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澳大利亚气象局周二表示,过去几周里,赤道西部太平洋地区的西风力度强于正常,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西南季风一直糟糕。厄尔尼诺天气仍在太平洋盆地发展,不过近几周发展缓慢。这与7月30日-11月6日(109天)地球自转的季节性减慢有关。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并达到高潮。由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和9月末的8级地震和海啸,低温和流感将逐渐发展。


澳大利亚气象局称厄尔尼诺天气进展缓慢
食品商务网    2009-09-30 13:31:00  
 

    据澳大利亚气象局周二表示,过去几周里,赤道西部太平洋地区的西风力度强于正常,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西南季风一直糟糕。

    厄尔尼诺天气仍在太平洋盆地发展,不过近几周发展缓慢。

    在厄尔尼诺天气的指标中,热带中部和东部太平洋表面温度要比平均水平高出0.5到1.5摄氏度。近赤道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温度继续上升,而海面下温度也高于正常水平,不过从七月份开始,信内开始减弱。

    厄尔尼诺天气通常会导致下半年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出现干旱,影响冬季农作物生长。

    据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Abare)发布的报告表示,2009/10年度(7月到次年6月)澳大利亚小麦出口价值将会下滑,因为价格下跌,澳元汇率走强,抵消了产量增加带来的利好影响。

    全球小麦丰产,斯末库存庞大,这提高了本年度小麦供应,对价格构成了下跌压力。

   
 
  责任编辑:lsf
http://www.21food.cn/html/news/35/508723.htm
我们在《拉尼娜呈减弱趋势:3月16日和26日海温异常比较》一文中指出,每年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目前处于1月25日-4月7日(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的后期,拉尼娜现象开始减弱,并可能在4月7-9日发生逆转,符合拉尼娜现象持续到春季的大多数预测。4月9日-7月28日(110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拉尼娜现象消失快于预期,近期美洲中强地震值得关注。伴随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可能加剧[2-7]。


每年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根据上述计算和预测实践,厄尔尼诺至少会持续到2010年1月末。

 

人们对台风、地震和洪水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它们是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台风、地震和洪水又与什么有关?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重大灾害[8-14]。

 

1.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

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流感爆发和生物灾害的准确信号

3.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增强的信号

4.       2009年严重秋旱可能发生

5.       在2009-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亚太区可能爆发世纪大天灾

 

参考文献

1.       付旭。世界气象组织证实厄尔尼诺现象已再次出现。2009年08月19日 22:59国际在线专稿。http://news.ifeng.com/world/200908/0819_16_1310310.shtml

2.       杨学祥,杨冬红. 拉尼娜呈减弱趋势:3月16日和26日海温异常比较. 发表于 2009-3-27 5:55:57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2731

3.       杨学祥,杨冬红.拉尼娜将迅速减弱:2009年3月23日和30日海温异常比较. 发表于 2009-3-31 6:05:5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3498

4.       杨学祥. 拉尼娜结束:2009年3月30日和4月6日海温异常比较. 发表于 2009-4-7 5:43:1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734

5.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的警报已经拉响. 发表于 2009-4-4 7:04:58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283

6.       杨学祥. 拉尼娜现象持续到4月7日的预测得到证实. 发表于 2009-4-8 5:13:25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933

7.       杨学祥. 拉尼娜天气将不会恢复:厄尔尼诺出现不可逆转. 发表于 2009-4-17 6:27:01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6565

8.       杨学祥,杨冬红.强厄尔尼诺敲响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警钟. 发表于 2009-6-8 12:54:4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921

9.       学者杨学祥. 警钟:重温20世纪50年代的灾害历史. 发表于 2009-6-7 9:04:55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655

10.   杨学祥. 做好迎接厄尔尼诺事件的准备:严重秋旱可能发生. 发表于 2009-7-9 9:11:1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2586

11.   杨学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发表于 2009-8-11 11:28:02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8694

12.   杨学祥。面对灾害的抉择:亚太区可能爆发世纪大天灾。发表于 2009-2-1 11:28:37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2411

13.   杨学祥.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发表于2008-7-19 8:16:4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14.   杨学祥. 预防气候灾害要有战略眼光:早预报早准备遇事不慌. 2008-1-28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74.htm


面对灾害的抉择:亚太区可能爆发世纪大天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622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305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9241.html

上一篇:未来三天华北江南等地有较强降水(转载及点评)
下一篇:强震海啸如期到来:2009年9月潮汐组合预警
收藏 IP: .*| 热度|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