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7级地震发生后一周内发生8-9级特大地震概率增大的地壳潮汐形变理论

已有 768 次阅读 2024-8-13 19:1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日本7级地震发生后一周内发生8-9级特大地震概率增大的地壳潮汐形变理论

                                        杨学祥,杨冬红

       日本7级地震发生后8级以上大震发生概率增大

       日本宫崎县近海2024年7月8日发生7.1级强震后,日本气象厅发布特大地震预警,提示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发生巨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平时增高,有必要为最大震级做好准备。

       据日本气象厅8月8日消息,当天宫崎县附近海域发生地震后,相关专家举行了会议,对据预测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进行了评估,认为“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预想震源区域及周边区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平时提高”。日本气象厅已于当地时间当天19时15分发布了“日本南海海槽地震临时情报——特大地震注意报”。日本估计,下一次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强度可能高达9.1级。

       日本地震学家预测,宫崎地震后一周左右的时间,该地区发生更大地震的概率约为几百分之一。未来30年内南海海槽发生8级或9级地震的概率为70%至80%。

       就在去年,有研究人员报告称,如果日本南海海槽发生特大地震,一周内附近发生另一场特大地震的概率将上升到2.1%至77%之间,比正常情况下特大地震发生的概率高100到3600倍。此外,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观测结果,平均而言,一周内附近发生更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为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2A0911O00?qudao=qbsearch_news&query=%E6%97%A5%E6%9C%AC%E5%B7%A8%E9%9C%87%E9%A2%84%E8%AD%A6

       地壳潮汐形变的13.6天周期,即双周循环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24-2025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值,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或暖)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991.html

       潮汐组合类型转换具有13.6天周期,即双周循环。除此之外,两周之内厄尔尼诺指数往往出现两个峰值和两个谷值,即次一级的7天周期。这一 周期在气温变化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388780

        这就是日本7级地震发生后8级以上地震发生概率增大的地球物理原因。

    四川汶川地震前兆的NCEP数据证据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849

         图 5.5.3 震前12d内中国西南地区的NCEP增温异常图

Fig 5.5.3  The abnormal NCEP temperature rise in southwest China 12 d before shocki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144.html

http://www.kjdb.org/qikan/manage/wenzhang/2008-05-0211.pdf

         图 5.5.3 震前12d内中国西南地区的NCEP增温异常图

Fig 5.5.3  The abnormal NCEP temperature rise in southwest China 12 d before shockinghttp://www.kjdb.org/qikan/manage/wenzhang/2008-05-0211.pdf

附图见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144.html

分析NCEP图像,马未宇得到其时空变化的总体规律: 1.                  起始增温:2008年5月5日,在汶川西南出现异常增温,位置是三板块运动形成的破碎带,较容易出现热异常(对应日月大潮——笔者加的)。 2.                  加强增温:2008年5月6日,运动加剧,热异常沿“Y”字型断裂右侧断裂继续发展,最高温度达到7摄氏度以上(对应月亮近地潮)。 3.                  高峰增温:2008年5月7-8日最高温度达到9摄度以上(对应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4.                  增温衰减:5月9-10日温度降低(对应潮汐强度减弱),进入临震状态。 5.                  发震: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对应潮汐强度最小值)凌晨2:00再次增温,14:28发震。 6.                  发震后增温衰退,但仍然存在异常,表明其后仍有余震[1]。   关注5月2日和5月5-8日强潮汐 5月2日强潮汐A组合:2008 05 02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032度,赤道处于高潮区。地震和冷空气活动增强。 5月5-8日强潮汐B组合:2008年5月5日为日月大潮**,2008年5月6日为月亮近地潮**,2008 年5月8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27.62531度。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C组合:2008年12日为日月小潮(上弦),5月15日月亮赤纬角最小值-0.00054度,赤道处于高潮区。 2008年1-3月为弱潮汐时期,4-7月为强潮汐时期。在经过1月7级地震间歇期之后,7级地震在2月发生4次,3月1次,4月2次,5-6月将达到高潮。 我们在2008年4月28日指出,5月5-8日强潮汐B组合:2008年5月5日为日月大潮**,2008年5月6日为月亮近地潮**,2008 年5月8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27.62531度。三者两两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震和冷空气活动最强[2]。 NCEP图像显示的2008年5-8日增温过程与强潮汐时间一一对应,增温衰减与9-10日潮汐变弱一一对应,发震时间与上弦月相以及日、地、月在同一平面时间对应[3-4]。 马未宇的论文为四川汶川地震与潮汐关系提供了NCEP数据证据,这表明汶川地震是有前兆的,5月5-8日的强潮汐组合使地壳断裂带张裂,释放出地内的地震热能;伴随潮汐强度减弱,释放的能量也减少,在潮汐强度达到最小值时,地震发生。 观察活动地震带在强潮汐组合时期的热能释放,是发现地震前兆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判断地震最可靠方法。以前也有人用过这种方法,但不在强潮汐时期,效果不显著。 尽快利用卫星遥感图像监测可疑地震带的强潮汐增温反应。   参考文献 1.   马未宇。汶川地震前的NCEP异常现象。科学导报,2008,25(10):37-39 2.   杨学祥. 关注5月2日和5月5-8日强潮汐. 发表于2008-4-28 4:54:40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212

3.   杨学祥,杨冬红. 日月同纬与自然灾害:可能是四川地震和余震的激发因素. 发表于2008-5-25 19:32:4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612 4.   杨学祥,杨冬红. 四川汶川地震与潮汐关系的NCEP数据证据. 2008-6-5 5:09:43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849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6209.html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655158.aspx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620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5383.html

四川汶川地震前兆的NCEP数据证据   马未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数据中心(NCEP)数据,获取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县Ms8.0级地震过程中的增温异常图像。结果表明,震前增温非常明显,最高增温达到9摄氏度以上。马未宇的论文为四川汶川地震与潮汐关系提供了NCEP数据证据,这表明汶川地震是有前兆的,5月5-8日的强潮汐组合使地壳断裂带张裂,释放出地内的地震热能:伴随潮汐强度减弱,释放的能量也减少,在潮汐强度达到最小值时,地震发生。观察活动地震带在强潮汐组合时期的热能释放,是发现地震前兆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判断地震最可靠方法。以前也有人用过这种方法,但不在强潮汐时期,效果不显著。尽快利用卫星遥感图像监测可疑地震带的强潮汐增温反应。 作者:     杨学祥  杨冬红 母体文献:     2012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会议名称:     2012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会议时间:     2012年4月1日 会议地点:     北京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关键词:        增温异常现象知识脉络    潮汐强度知识脉络    能量释放知识脉络    地震前兆知识脉络 在线出版日期:     2012年7月10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655158.aspx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jdzdt200812003.aspx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14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46371.html

上一篇:相同的预测:日本首个特大地震预警并非空穴来风
下一篇:2024年8月13日晚报:综合因素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收藏 IP: 119.51.67.*| 热度|

3 高宏 宁利中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15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