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录于合集#疫情101个
以下视频来源于
科技有意思呀
1:4
“太阳风”将成为新冠疫情“终结者”?太阳风暴与病毒消失之谜?
据卫健委已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放开以来在院新冠相关死亡病例共59938例。发热门诊新冠阳性感染者的检出比例也持续下降,峰值为12月20日33.9%的检出率,到1月12日下降到10.8%,这个趋势表明发热门诊高峰已经过去。这样大规模的感染是新冠爆发以来前所未有的,但是如今新冠毒性降低,不少人阳了也就是难受一阵子。大家也做好了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然而病毒似乎“消失”了。这次的新冠病毒来的快,消失得也快,看着满街的人流,有一种恍如梦境的感觉。
病毒去哪里了?
人们不禁要问,病毒去哪里了?放开一个多月怎么感觉疫情消失了?有人说,这是我国十分周密的疫情防控,病毒经过了三年的变化,毒性已逐渐减小,致死率也在不断降低;还有人认为古人说大疫不过三,有些事情好像有定数,不管病毒是大自然的产物还是人为制造的,都将在2023年彻底消失。
专家们普遍认为,现在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毒株致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了。感染者的潜伏期将会更短,相应的病症状态也逐步演化为了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因此我们会觉得身边的感染者已经消失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目前的疫情形势已经发生了转变。在我们国家彻底放开之后,虽然在一定时间内新冠感染者的数量出现了骤增,但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有一部分人所表现出来的病症状态还是非常轻微的,甚至于还有些人根本不会表现出任何的症状。
是“太阳风暴”终结新冠疫情吗?
有人认为是“太阳风暴”帮助人类战胜病毒,从而结束三年的新冠病毒肆虐,使人类恢复到2019年前的正常生活。
01.什么是太阳风暴?
什么是太阳风暴?太阳风暴,为自然现象,是指太阳上的剧烈爆发活动及其在日地空间引发的一系列强烈扰动。太阳爆发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发生的持续时间短暂、规模巨大的能量释放现象,主要通过增强的电磁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等离子体云等三种形式释放。太阳爆发活动喷射的物质和能量到达近地空间后,可引起地球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等地球空间环境强烈扰动,从而影响人类活动。
耀斑爆发过程中观测的环系结构。(受访者供图)
人类肉眼能看到飓风的到来,却无法察觉太阳风暴的来临。当太阳爆发的物质和能量在广袤无垠的行星际空间中无影无形地扩散传播时,人类只能通过专门的探测仪器,才能感知太阳风暴的到来。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太阳风暴现象是绚丽多姿的极光。
2023年1月9日,太阳发生了大规模耀斑爆发,由太阳黑子引起,正在慢慢地向地球方向移动。意味着2023年可能会爆发X级太阳风暴,从而影响地球。
02.近期爆发的三次太阳风暴
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日前据天文学家观测,2023年伊始,太阳在六天内(1月5日至11日)连续爆发了三次最大级别(X级)的耀斑。作为太阳生命力的象征,“活力四射”的耀斑对地球影响几何?
太阳黑子和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受访者供图)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成剑霞介绍,耀斑是太阳大气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是发生在太阳表面大气局部区域中突然的、大规模的能量释放过程。一般表现为局部增亮现象,同时伴随有一系列高能量现象的发生,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在短暂时间里,耀斑可释放相当于上百亿颗巨型氢弹同时爆炸释放的能量,或十万至百万次强大火山爆发释放的能量总和。
03.“太阳风暴”杀死了病毒
有人认为,太阳风暴超强的紫外光束、伽马射线全方位、无死角的绝杀新冠病毒!无论它如何变异。为说明这一点,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发文《超级太阳风暴杀死病毒》,其中谈到太阳风暴结束疫情的有关事例:
03:54
1918年一1920年,西班牙大流感:结束于1921年初太阳风暴的降临,流感病毒神秘消失。
2002年一2003年,非典肺炎病毒:消失在2003年10月份来临的太阳风暴。
2016年一2017年中东呼吸综合征:终结于2017年7月太阳风暴的冲击。
规律告诉我们:流行病毒的消失与太阳风暴有关。可惜的是,2019年到现在,太阳风暴都与地球擦肩而过。科学家预测:2023年早期,将有Ⅹ级太阳风暴与地球亲密接触。
从以上规律看,新冠疫情有可能真的要结束了,当然,这与人类的有为、国家的保护与各级医护人员的奉献分不开,如果这个巧合的机缘是真实的,那么新冠疫情的彻底消失就为期不远了!
1天前 - “太阳风”将成为新冠疫情“终结者”?太阳风暴与病毒消失之谜?据卫健委已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放开以来在院新冠相关死亡病例共59938例.发热门诊新冠阳性感染者的检出比例也持续下降,峰值为12月20日33.9%的检出率,到1月12日下降到10.8%,这个趋势表明发热门诊高峰已经过去....
荒原星语-weixin.qq.com - 2023-01-2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