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7年1月13日早报:拉尼娜还能坚持多久?

已有 1866 次阅读 2017-1-13 06:4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地球自转, 潮汐组合, 寒潮, 最热年

2017年1月13日早报:拉尼娜还能坚持多久?

2017113早报:拉尼娜还能坚持多久?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20161117开始的拉尼娜指数通报的检验结果表明,日食发生在赤道或低纬地区、地球季节性自转变化、南极半岛海冰变化、潮汐组合双周循环、寒潮强弱变化,对拉尼娜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理论预测基本符合实测数据,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预测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依据,请相关部门检验和利用。

201716午报证实:20171518时拉尼娜指数为-0.311,比1512时的-0.313减速0.002,减速变增速,进入新的波动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时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新谷值-0.31320171518拉尼娜指数为-0.311本次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预计16后进入谷值得到证实本次谷值高于拉尼娜临界值-0.5,拉尼娜已接近结束得到证实。

潮汐组合B112为日月大潮,111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北纬18.93377度,110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1月地震和雾霾高潮持续。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948.html

拉尼娜指数16进入上升区间,预计12日前后达到峰值。

强寒潮可能使拉尼娜起死回生

2017125-4772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目前拉尼娜状态能保持到125而不中断,此后拉尼娜的发展就会获得新的动力。按目前的速度,拉尼娜指数很难在8日前降到-0.5以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21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6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746.html

201718午报:20171718时拉尼娜指数为-0.227,比1712时的-0.229增速0.002,增速变慢,进入新的上升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时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新谷值-0.31320171718拉尼娜指数为-0.227本次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预计16后进入谷值得到证实本次谷值高于拉尼娜临界值-0.5,拉尼娜已接近结束得到证实。由于中断时间较长,拉尼娜可能夭折。

变暖导致拉尼娜减弱

中国气象局2017-01-06 09:05:18 报道,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显示,最近7周的尼诺指数有6个星期在-0.5之上,最近2周均为-0.3。依据20164月中国气象局《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监测业务规定》的新指标,此次冷水过程极有可能不能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而拉尼娜的此番状态也让“这个冬天不太冷”的声音有了合理的解释。

http://ah.weather.com.cn/tqyw/01/2642127.shtml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的连续三年全球最热纪录创新高是重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373.html

2017年1月13日早报:拉尼娜还能坚持多久?


2017年1月13日早报:拉尼娜还能坚持多久?

16以前数据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022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328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4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116.html

2017年1月13日早报:拉尼娜还能坚持多久?

1  201711118拉尼娜指数为-0.518,比1112时的-0.522增速0.004,减速变增速,进入波动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新谷值-0.31320171718拉尼娜指数为-0.22710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接近谷值,这一预测得到证实1018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不变,11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221118拉尼娜指数为-0.518寒潮拯救拉尼娜得到证实。

2017年1月13日早报:拉尼娜还能坚持多久?

2  201711200拉尼娜指数为-0.504,比1118时的-0.518增速0.014,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新谷值-0.31320171718拉尼娜指数为-0.22710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接近谷值,这一预测得到证实1018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不变,11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221200拉尼娜指数为-0.504寒潮拯救拉尼娜得到证实。

2017年1月13日早报:拉尼娜还能坚持多久?

3  201711212拉尼娜指数为-0.448,比1200时的-0.504增速0.056,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新谷值-0.31320171718拉尼娜指数为-0.22710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接近谷值,这一预测得到证实1018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不变,11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221212拉尼娜指数为-0.448寒潮拯救拉尼娜得到证实,坚持到125地球自转减速阶段而不中断很困难。本次拉尼娜指数上升幅度决定拉尼娜的去留。此次寒潮能力有限。

预测对比

201715-6日潮汐组合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6日前后达到谷值:

潮汐组合A15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34度。16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5948.html

201718午报:20171718时拉尼娜指数为-0.227,比1712时的-0.229增速0.002,增速变慢,进入新的上升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时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新谷值-0.31320171718拉尼娜指数为-0.227本次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预计16后进入谷值得到证实本次谷值高于拉尼娜临界值-0.5,拉尼娜已接近结束得到证实。由于中断时间较长,拉尼娜可能夭折。

中国气象局2017-01-06 09:05:18 报道,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显示,最近7周的尼诺指数有6个星期在-0.5之上,最近2周均为-0.3。依据20164月中国气象局《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监测业务规定》的新指标,此次冷水过程极有可能不能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而拉尼娜的此番状态也让“这个冬天不太冷”的声音有了合理的解释。

http://ah.weather.com.cn/tqyw/01/2642127.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241.html

201718晚报:20171800时拉尼娜指数为-0.232,比1718时的-0.227减速0.005,增速变减速,进入新的波动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时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新谷值-0.31320171718拉尼娜指数为-0.227800时拉尼娜指数为-0.232,寒潮拯救拉尼娜本次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预计16后进入谷值得到证实本次谷值高于拉尼娜临界值-0.5,拉尼娜已接近结束得到证实。由于中断时间较长,拉尼娜可能夭折。寒潮能否使拉尼娜起死回生,取决于寒潮强度。

风雪寒潮席卷欧洲 2天冻死23

歐洲寒潮延至東歐 至少61人凍死

2017-01-11微信掃一掃

【文匯網訊】歐洲繼續受到寒流影響,並延伸東歐,已有至少61人死於低溫,當中波蘭佔三分一人。

希臘海軍要出動直升機,到全國第二大島尤比亞島,拯救被困大雪的民眾。島嶼東部需要進入緊急狀態,部分積雪厚達兩米,破壞部分供水及供電系統。希臘北部氣溫低至攝氏零下18;首都雅典下大雪,交通受嚴重影響。

受大雪影響,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及多個城市要停課;流經多國、延綿900公里的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不少河段遭冰封,部分河段需要暫停船隻通航。

http://news.wenweipo.com/2017/01/11/IN1701110049.htm

2017112早报:201711106时拉尼娜指数为-0.517,比1100时的-0.514减速0.003,减速变快,进入波动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时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新谷值-0.31320171718拉尼娜指数为-0.22710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接近谷值,这一预测得到证实1018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不变,1106时拉尼娜指数为-0.517寒潮拯救拉尼娜得到证实。

2017112午报:2017111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22,比1106时的-0.517减速0.005,减速变快,进入波动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时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新谷值-0.31320171718拉尼娜指数为-0.22710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接近谷值,这一预测得到证实1018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不变,11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22寒潮拯救拉尼娜得到证实。

2017112晚报:201711200时拉尼娜指数为-0.504,比1118时的-0.518增速0.014,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时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新谷值-0.31320171718拉尼娜指数为-0.22710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接近谷值,这一预测得到证实1018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不变,11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221200拉尼娜指数为-0.504寒潮拯救拉尼娜得到证实。

2017113早报:201711212时拉尼娜指数为-0.448,比1200时的-0.504增速0.056,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时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新谷值-0.31320171718拉尼娜指数为-0.22710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接近谷值,这一预测得到证实1018时拉尼娜指数为-0.512不变,11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221212拉尼娜指数为-0.448寒潮拯救拉尼娜得到证实,坚持到125地球自转减速阶段而不中断很困难。本次拉尼娜指数上升幅度决定拉尼娜的去留。此次寒潮能力有限。

参考文献

1. Li Guoqing. 27.3-day and13.6-day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J]. Adv.Atmos.Sci. 2005, 22: 359-374.

2.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3. 杨学祥杨冬红。20141-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14224-237,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 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 Yang D H, Yang 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 Nino induced by solar eclipse. Global Geology (in Chinese), 2010, 29 (4): 652-657.

6. 杨学祥,杨冬红。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2013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 (3): 90-91. YANG Xue-xiang , YANG Dong-hong. Meteorological Analysis of Reasons Causing China's Frequent Smog Weather in 2013. Technology and life. 2014, (3): 90-91.

9.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 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7244.html

上一篇:2017年1月12日晚报:寒潮拯救拉尼娜进入尾声
下一篇:2017年1月13日午报:拉尼娜还能坚持多久?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