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ntiger 暗物质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纽带,也是低速物理通向高速物理的桥梁,更是跨越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巨大鸿沟的有效工具!

博文

科学史-物理学编年史-12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已有 1815 次阅读 2023-1-3 13:29 |个人分类:科学史-物理学编年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史-物理学编年史-12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时间:公元前221年。

周朝对度量衡器具的管理比较严格,据《礼记月令》记载: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仲秋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甬。可见,当时已规定每年二月和八月要检查两次度量衡。

统一的国家必然建立统一的度量衡,管仲认为度量衡的统一是最重要的规范。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各行其是,管仲希望在诸侯间建立统一的度量衡,在第四次辅佐齐桓公同各诸侯结盟时,曾下令: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由于齐国的结盟多为小诸侯,齐国度量衡未能推广到更大范围。

齐国也是战国时期实力强盛的东方大国。近代出土的齐国度量衡器较多,其中有代表性的量器有:子禾子铜釜、陈纯铜釜和左关铜。这三件器物上都刻有铭文,以子禾子铜釜所刻铭文最详,大意是说:关口上使用的量器要以仓廪的量器作为校测的标准,如果有人加大或减少它的容量,就要依法惩处。这段刻铭是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度量衡管理条例,它记述了当时标准的校定和对违犯者处置的刑罚。

此外,楚、韩、赵、魏、燕、中山等国也有一些度量衡器和刻有记述其重量、容量的各种器物,这些实物都能不同程度地反映各国度量衡制度的某个侧面。

在改革度量衡法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是秦国的商鞅。

公元前344年,商鞅辅助秦孝公第二次变法,对度量衡进行了统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平斗桶、权衡、丈尺,同年,齐国派遣由卿大夫等人组成的外交使团到秦国,商讨两国度量衡统一事项,说明当时统治者已看到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

秦自商鞅变法以后,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因此制造了专门用来征收粮食税的禾石铜权;并且为了推行赋税制、俸禄制,消除政治、经济的割据,在开阡陌封疆的同时,改革和扩大田亩制、推行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过程中,行平斗桶、权衡丈尺之法,并规定举足为跬,倍跬为步步过六尺者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统一秦国的度量衡标准器。

流传至今的商鞅铜方升就是商鞅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见证。方升一侧刻十八年,齐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另一侧刻字,与柄相对的一面刻重泉二字,底部有秦代加刻的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方升据自铭容积为16.2立方寸,是先后发给重泉两地使用的标准量器。实测方升长、宽、高便可以计算出战国一尺长约合今23.2厘米、一升容200毫升。

秦国在商鞅变法时,贯彻、推行统一的度量衡是颇见成效的。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在各诸侯国度量衡基本统一的前提下,将秦国实行已久的度量衡制度用法令推行至全国。为了尽快地实现统一的目的,秦始皇用皇权的威力,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全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大意是:他继位的二十六年后,兼并了各地诸侯王国,百姓得到安居乐业,自立皇帝封号。下诏书给两位大臣,务必把全国的度量衡都统40字,简要地说明了统一度量衡的历史背景和对统一的要求。

——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

——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

——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秦代的单位量值,1尺合今23.1厘米,1升合今200毫升,1斤合今253克,(1斤等于16两,1两为今15.625克)

image.png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aeswH_469N-qGaGH0CaVg?pwd=3qr0
提取码:3qr0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提取码:cxkq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458-1370327.html

上一篇:科学史-物理学编年史-11力学之父阿基米德
下一篇:科学史-物理学编年史-13《尚书纬•考灵曜》相对运动
收藏 IP: 175.164.22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