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扇动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irepear 一叶知秋,着霜以示

博文

洗衣服的原理

已有 12252 次阅读 2009-12-9 21:53 |个人分类:表面活性剂系列|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表面活性剂, 洗衣服, 洗衣粉, 洗衣液, 肥皂

洗衣服的表观过程可以概括为:润湿、机械力、冲洗;

润湿:
润湿过程中,洗涤液(水为例)将衣服纤维和污垢浸于其中,可溶性的糖、盐等被拉入水中,水还尽可能的往纤维和不溶于水的污垢中间挤,削弱污垢和纤维的结合力,提高下一步搅拌的效果。
从前面的介绍应该可以知道,表面张力大润湿效果就差,表面活性剂使得洗衣液更容易进入微小的角落。

机械力

不论是洗衣机的转,双手的搓,单手的揉,刷子的擦,都主要是依靠机械力让污垢离开衣物纤维,旧时代没有洗涤剂的时候,用棒子锤,就是加大这种作用效果,但是对衣物的损伤较大。
有了洗涤剂之后,这里面的过程就变得有趣了,主要有乳化、悬浊化,泡沫和浮选这几个变化。
乳化是指两种不互溶的液体被“妥协”溶在一起的过程,悬浊化是一种固体被“妥协”均匀在一种液体中的过程。乳化为主,这其中表面活性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憎水一端和污垢结合,并且不断侵略霸占最终污垢四分五裂、七零八落直至完全交出自己。
泡沫化则是因为混进了空气,空气也是憎水性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口味很大,水溶液的表层的空气和污垢分子的表面俨然满足不了,于是一旦有空气掉入水中立刻加以包围,气泡内层是常常的碳氢连疏水端和污垢分子,外层和水分子纠缠不清,之所以是球形,是因为这样的比表面积最大,充份利用,同时球形的抗压能力也是最好的,开始因为和水纠缠不清,小气泡并不能轻松逃离水溶液,直到找到了私奔的对象—另一层带着污垢分子的表面活性剂,这样形成两层结构,外面都是憎水部分,亲水端靠在一起,浮出水面的时候,皆大欢喜。


洗涤剂趣味发展

古时候,人们开始用草木灰和贝壳磨成粉状洗衣服,是因为草木灰里的碳酸钾和贝壳粉里的氢氧化钙(初中刚学化学的时候,就总想用石灰厂的氢氧化钙和野地里的碱—碳酸氢钠反应出氢氧化钠)能够产生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可以和油脂发生皂化,产生“钾肥皂”(肥皂是钠作阳离子),于是就有了表面活性剂,衣服就可以洗干净啦。
后来人们开始使用皂角和澡豆。皂角里面含有天然的表面活性剂,而澡豆,
《千金要方》说,把猪胰腺上的污血洗净,撕除上面的脂肪肝磨成糊状,加入黄豆粉和香料,搅拌均匀后,通风处风干后即成,也是皂化反应,但是里面还含有胰蛋白酶和磷脂,很高级了。再后来,人们又向其中加入了砂糖(应该是防裂,原理有待学习和思考),并用纯碱代替黄豆粉,压制成球状和块状,称为小胰子,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老一代人管肥皂叫胰子了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357-277434.html

上一篇:浅说表面活性剂
下一篇:短句2010-1-3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