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朱清时院士“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一文扰动了许多人的眼球,有人质疑“真气”的科学性,也有人发出了“院士醉心真气理论,学界不能视而不见”的檄文。“真气”不是气,这个问题无需讨论。中国古人早在冠名时就已明确这种差别。朱院士以自己的身体为实验样本,通过十多年的苦练,形成了真实的自身感知体验,这是其他未曾有此体验者需要慎言的时空差别。“真气”在生物学上究竟属于什么性质,我们能否在神经的活动机制范畴内进行解释?
一、神经元功能分工与感知神经的特定功能
生命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细胞功能分工及神经元脑化集中是生命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重要过程。成年人类大脑平均重量不到1.5千克,脑内集中了百亿或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既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细胞,又是互为相关的信息储存、发送和接收的复杂系统。神经解剖和医学外科手术等许多证据表明,不同功能的神经元在大脑活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比如,端脑记忆神经元因为没有感知功能,医疗手术过程中,无需麻醉,医生还能在与病人聊天的过程中完成手术治疗;与此对应,如果大脑局部组织切除手术位置不当,记忆储存信息丢失,患者就会形成肢体瘫痪。神经元的功能不同,外在表现可能完全相反。遍布肌体全身的感知神经元却非常敏感,任何轻微的伤害都能会引起感知神经的疼痛。
构成大脑信息活动的神经元功能至少可分为四类,他们分别为外部信息采集神经元、信息转换神经元、记忆储存神经元和感知神经元。其中,感知神经元功能及其活动原理与生命自身的体验状态直接相关。感知神经系统由颅外和颅内两大部分组成。颅外感知神经系统集信息接收、活动与感知于一体;颅内感知神经系统承担着意识概念感知。理解大脑活动机制首先要理解神经元的功能分工。
颅外感知神经元具有生命安全哨兵功能。他以疼痛的方式为大脑提供安全信息。如果肌体组织某些部位感知神经功能失灵,则失灵组织就会面临安全风险。医疗外科就是运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方式,让患者在无痛苦情况下开展手术医治。
颅外感知神经元的活动只听命于记忆神经元及颅内其他神经发送的信息指令。也就是感知神经接收的信息必须由体内其它神经元发送。人类因为进化站立,多数人脚指的灵活性远不如手指的灵活性好。根本原因也在于两者之间储存的信息量多少不同所致。
颅外感知神经元的胞体(细胞核)通常都集中在脊髓和颅内。体表和各组织器官布置的神经网络只是感知神经元伸展出来的神经纤维(被称为树突、轴突)。因此,胞体是感知神经元的核心。神经元像一棵大树,神经的树突就象许许多多的树枝。每一个树枝的活动都会影响着周边关联组织的活动。如果没有了这些神经纤维的牵拉控制,肌体组织就会退化、萎缩。神经纤维的可塑性功能意味着神经活动得越多,神经纤维将变得越丰富,信息细化程度越高,心灵手巧水到渠成。
颅外感知神经本质上就是运动神经。神经的感知程度取决于被接收信息的信号强度。外来信息的信号强度越弱,形成的感知程度越低,信号强度越高,感知程度也越强烈,肢体的大幅度运动是最典型的感知。禅修者追求的感知是微弱的感知,甚至于“空”的感知。
生命是大量单个细胞的集合体,感知同样是大量单个感知神经元的综合功能。颅内脑干及丘脑等网状感知神经组织就是形成综合感知的意识中心。外部世界信息和内部记忆信息均由这些纵横交叉布局的感知神经形成差异化感知,并获得千变万化的意识概念。
二、“真气”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感知体验
从黄帝内经到人体经络,从道教“真气”到佛教“涅槃”,千百年来,一代代圣贤智者以信仰的诚意拜服于先人的理论脚下,并为此终身追求。尽管现代科学并未证实经络、真气的物质基础,但这些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炼到“真气”并非易事,朱清时院士在为修炼“一念不生的出入息”这一简单动作,就练了十多年。
为何“一念不生”如此之难?
生命在成长过程储存了大量的记忆信息。这些记忆信息通常都以一个个记忆事件的方式储存在端脑神经元中。他们以神经网络关联的方式构建起复杂的海量信息库。生命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这些记忆信息的驱动下,感知神经被迫按记忆事件的信息指令进行活动。
记忆发放信息既受控制,也难受控制。生命处在正常状态,记忆信息基本受控,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人都是行为得当,说话得体。当生命处在非正常状态时,记忆发放信息就难以控制,比如酒后失态,睡梦中产生幻境,严重脑疾病时还必须住进精神病院治疗。
大部分成年人一天之中,大约只有几十分钟属于深睡眠状态,此时,端脑记忆神经元真正地不工作了,无任何信息发放,也不会有梦。设想一下,禅修锻炼者,在清醒的前提下要让大脑放空,一念不生,端脑海量的记忆事件不再发放记忆信息。如此条件下,形成的感知状态会是何种体验?驱动感知神经元活动的信息没有了,显然,不会有任何一个感知神经元作出活动反应,身体是否处在放空状态?
修炼获得的身体感知消失与意外情况下感知失联(如麻醉等)存在着本质差别。修炼过程中的放空状态,延续时间通常很短。禅修者称为“入定容易守定难”。事实上,禅修过程中追求长时间的“空”并非好事,正确的锻炼应该“空”之中有一丝丝的“念”存在。因为禅修进入到比较良好的神经静息状态后,端脑中不再有个别记忆神经网络单独发送信号(朱清时院士称之“有序的队列”),只有整个区块神经元的同步共振活动还在进行之中。区块同步共振是记忆神经组织发放的一种基础电位信息。在正常的EEG检测中获得的低频规则脑波就是这种区块共振信号。基础电位信号对于感知神经而言,不存在差异化指令。每个被驱动的感知神经都是标准的“弱感知”。这样的感知状态就是修炼者称为“真气”的感知。随着端脑记忆储存区块共振活动的轮替展开,感知状态自然也跟着漂移。“真气”就是这样的一种神经机制!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
http://weibo.com/u/1984930215?is_all=1
[2]丁阳,院士醉心真气理论,学界不能视而不见。
http://news.qq.com/a/20170612/014815.htm
[3]钟振余,大脑智慧源自于神经元的模块化集群功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24380-96958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