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气污染和中国老龄化社会 学者信息 纪思翰 昆山杜克大学iMEP项目副主任;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健康科学助理教授; 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政策助理教授 1952年的寒冬,低温和工厂及居民燃煤取暖造成的高浓度的空气污染导致了伦敦超过4000例的死亡。这起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引起了公众对于空气污染物危害的认识,以及科学界对其的探究。半个多世纪后,中国民众对于细颗粒物(PM2.5)的意识也在迅速增强。在2008年,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开始在使馆屋顶上收集实时空气质量的数据,并在推特上公开这些数据。随之而来的是民众对于环境空气质量信息的需求,到2017年,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了超过5000个监控站。各级政府也开始对各类空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包括PM2.5, PM10,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虽然数据的可靠性仍然存疑。 CCTV Headquarters, China, by Raj Eiamworakul PM2.5浓度下降会对中国民众的寿命有很重要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仅空气污染每年就在全球造成650万人死亡。在中国,空气污染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风险因素: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的估计,空气污染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四大原因(仅次于饮食风险、高血压和烟草)。正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述,中国计划在2030年将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6.3岁提高到79岁,所以控制空气污染势在必行。更强的政策意愿和监管力度促进了空气污染的治理:对比2013年,2017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平均PM2.5浓度分别下降了39.6%,34.3%,27.7%。然而,城市空气污染水平仍然很高,2017年北京的平均PM2.5浓度为58微克每立方米,上海的平均浓度为39微克每立方米。这些浓度值依然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0微克每立方米的年均空气质量阈值。 老龄化社会和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受有害空气污染影响的人数。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超过半数的人口现在居住于城市。明确空气污染的危害对政策制定至关重要。在《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期刊上, Tiantian Li 等人及时发表了关于PM2·5暴露与过早死亡的研究。该研究是基于中国老人健康长寿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65岁及以上的人群,该研究进行了14年以上的跟踪调查,大约每两年对参与者进行一次调查。为涵盖中国地理的多样性,调查人群包括了来自中国31个省份中的22个省份的参与者。研究人员使用参与者的居住地址,对1公里×1公里划分网格,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来确定PM2·5的暴露浓度。研究参与者进入队列的日期各不相同,研究人员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脚注1)来考虑风险发生的时间,计算死亡率风险的风险比(HRs),并对混杂因素和预测因素进行校正。研究人员估计,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的校正风险比是1.08 (95%的置信区间为1.06-1.09)。这一估计与其他同期低浓度空气污染的大型队列研究结果相似。 by Raymond Tan 中国的PM2.5浓度有很大的异质性:虽然大多数城市的PM2·5浓度较高,但许多地方的浓度相对较低。在Tiantian Li等人的研究中,PM2.5的年均浓度从7到113微克每立方米不等。作者发现,相比PM2.5浓度较高的地区(高于60.9微克每立方米,校正风险比是1.07,95%置信区间是1.01-1.12),PM2.5浓度较低的地区(低于60.9微克每立方米,校正风险比是1.14,95%置信区间1.11-1.17),过早死亡的风险更高。这项研究提供了关于,不同人群不同污染物水平的风险的信息。作者们还提供了城市和农村以及北方和南方地区之间差异的见解。具体来说,生活在农村或南部地区的个人比生活在城市或北部地区的个人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本研究的浓度反应结果表明,PM2.5不存在安全浓度。 有一些问题还待探索。首先,臭氧及其与PM2.5的相互作用对死亡影响的证据很少。其次,中国是世界上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需要流行病学证据来证明吸烟和PM2.5暴露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中国肺癌发病率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肺癌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的环境下。再者,除全因死亡率外,PM2.5对病因特异性死亡率的影响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最后,避免空气污染的行为,如使用过滤装置和实时监测系统(像烟雾警报)作为可行的公共卫生干预战略也需要进行评估。 脚注: COX回归模型,又称“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简称Cox模型)”,是由英国统计学家D.R.Cox(1972)年提出的一种半参数回归模型。该模型以生存结局和生存时间为应变量,可同时分析众多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能分析带有截尾生存时间的资料,且不要求估计资料的生存分布类型。由于上述优良性质,该模型自问世以来,在医学随访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迄今生存分析中应用最多的多因素分析方法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