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力演员李光洁、美声少年陆宇鹏、人气美女关晓彤为活动担任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大使,一起呼吁拒绝非法海洋濒危物种贸易,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看看他们说了些啥? ▽▽李光洁爱地球▽▽ ▽▽陆宇鹏教你红珊瑚是什么▽▽ 活动上线当天,相关话题就收获了 超过1500万阅读,2万多份讨论 近年来,海洋珍稀濒危动物受到包括过度捕捞、渔业误捕或误伤、人为的生境破坏、环境污染等威胁。玳瑁、砗磲、红珊瑚因为许多人的虚荣和无知,生存状况岌岌可危。为了让大家对海洋及濒危物种的保护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次活动邀请到了企鹅爱地球“自然生态顾问团”,及自然资源部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海南省海洋环保协会有关专家提供的科学支持,接下来,让我们跟着专家,一起认识一下砗磲、红珊瑚、玳瑁这三个海洋濒危物种吧~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是爬行纲、海龟科的海洋动物。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吻部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前额鳞2对;背甲盾片呈覆瓦状排列;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具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背上有十三块状如盾形、分三行做覆瓦状排列的鳞片,所以,玳瑁又叫“十三鳞”、“长寿龟”。 摄影:© Jeff Yonover 玳瑁生活在亚洲东南部和印度洋等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主要栖息于沿海的珊瑚礁,海湾,河口和清澈的泻湖,相对较浅的水域。筑巢通常发生在偏远,孤立的沙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的山东沿海至舟山群岛、福建、海南岛、南海诸岛海域。每年随暖流在5~6月份向北迁栖,10月~11月份向南迁回。 玳瑁背部的鳞片晶莹剔透,具有异常华丽的花纹,有“软黄金”和“有机宝石”之称,自古以来便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追捧。在中国,玳瑁还有“吉祥长寿、辟邪纳福”的寓意,因此一直受到贵族阶层和文人墨客的喜爱,玳瑁壳被制成簪子、梳子、手镯、戒指、笔筒笔杆、扇子等各种奢华的装饰品或工艺品。 玳瑁制品 由于人类长期对玳瑁的大量捕杀,加上栖息地破坏和海洋污染加剧,全球玳瑁的种群急剧下降,在中国近海也几乎绝迹。据IUCN海龟专家组统计,近100年来,玳瑁数量已经下降超过80%,并且这种下降趋势还在加剧。 目前,玳瑁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在我国,玳瑁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摄影:© Tim Calver 尽管海龟寿命长,但性成熟慢,如绿海龟需要20~50 年,玳瑁需要30 年,如此长的性成熟期使得海龟数量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骤减后很难在短期内恢复,特别是在野外自然情况下,稚龟的成活率很低。 玳瑁的甲片常用于入药或装饰品,但实际上可以使用水牛角、石决明、决明子等用于入药代替;使用塑料、金属或其他有机材料等用于装饰。 由于全球海龟均处于濒危状态,海龟的保护势在必行。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各个国家都做出了很多努力,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理解剖、人工孵化、稚龟培育、卫星跟踪、标志放流、GPS定位跟踪等。这些方法对于提高海龟的孵化率,了解海龟的致死原因以及海龟的洄游路线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玳瑁受到威胁主要包括人为偷猎、产卵场破坏、渔业误捕等。因此,提高对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保护意识,保护产卵场,减少塑料垃圾排放,不购买玳瑁及其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保护玳瑁最好的方法。 摄影:© Jeff Yonover 玳瑁无法将头部和四肢缩进壳内。它可不是“缩头乌龟”哦! 玳瑁是唯一可以消化“玻璃”的海龟。玳瑁是唯一以海绵(多孔动物门)为主食的海龟,由于海绵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骨刺,而我们都知道玻璃的主要成分便是二氧化硅,因此玳瑁是唯一能够消化“玻璃”的海龟。 砗磲又名车渠、五爪贝、紫色宝、绀色宝等,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砗磲科,在双壳贝里面属于最大的一类,它能够活上百年以上,被誉为“贝类之王”。砗磲这个叫法是由我国汉代时候兴起的,因为它的贝壳轮廓似人们生活中车辙上的洼槽,人们就把它叫作车渠,后来人们又根据它的贝壳非常坚硬,就在车渠前面加上部首“石”,就演变为现在的砗磲。 摄影:J.E. Maragos 砗磲是热带物种,广泛分布于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的热带珊瑚礁海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南海热带海域。同时因为砗磲生长需要阳光,所以主要分布在阳光较充足的浅海。 在我们国家常见的有6种,分别是番红砗磲、库氏砗磲(又称大砗磲)、无鳞砗磲、鳞砗磲、长砗磲和砗蚝。在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及蜈支洲岛等生态保护较好的海区还有少量个体存在。在更远的西沙也只能见到番红砗磲、鳞砗磲、长砗磲及砗蚝。 摄影:© Tim Calver 砗磲在我国古代已被视为一种宝物,早在汉朝伏胜所著的《尚书大传》当中,便记载了一则关于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散宜生用砗磲大贝敬献纣王,赎回文王的故事。 近年来,因具鲜艳的外套膜,砗磲又被作为观赏生物。又因其本身具有可食用的巨大闭壳肌和外套膜,是一种名贵海味;其贝壳在佛教被列为驱邪避凶的“佛教七宝”之首。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的砗磲资源还是十分丰富的,如帕劳(美属)、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砗磲资源调查数据均显示砗磲数量相当可观。 我国在1958年由广东省西南沙水产资源调查队对西沙群岛砗磲调查数据也证明当年我国砗磲资源非常丰富。但受全球气候变化及偷捕滥采等影响,世界砗磲资源急剧下降。据调查发现,海南岛周边原砗磲分布区已几乎难觅其踪迹,大个体的库氏砗磲也很久没有发现了。 目前,国际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均将砗磲列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加以保护,并实施国际贸易管制。根据我国《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规定,库氏砗磲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砗磲科其他种均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附录二。 实际上20年前,砗磲贝壳是不太值钱的,只是近年来,部分商家的疯狂炒作才导致了当前的境况。鉴于砗磲自然资源急剧下降的状况,世界各国科学家对砗磲进行了系统和集中的研究,在增养殖生物学研究、资源保护、砗磲种群遗传、社会经济学研究等方面均有发展。保护砗磲应该从我们自己做起,自觉抵制购买与使用砗磲饰品或摆件;同时教育自己的家人也不要购买砗磲产品。 砗磲是唯一的与虫黄藻共生的贝类,所以它完全依靠阳光就能够存活。 砗磲的纯白度被视为世界之最。 砗磲贝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壳贝类,已知最大的有近1.3米,重量超过100公斤;砗磲也是最长寿的贝类,有些已逾百年。 是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红珊瑚科生物的统称,是一种八放软珊瑚,其单体具有8个触手,每个触手呈羽状向两侧伸出成行的突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红珊瑚是指一种有机宝石的统称。 珊瑚的种类尽管很多,但是最早被人们认识并视为宝石的是红珊瑚。它的颜色是自然生成的,其过程中在于活体红珊瑚在钙化过程中吸收了海水的中各种化学元素,如以吸附铁元素为主则使珊瑚骨骼颜色变红,以吸附镁元素为主、兼有少量铁元素,则珊瑚骨骼颜色为粉红或粉白等。 红珊瑚属于冷水珊瑚,而冷水珊瑚一般分布在海面以下30~1000m,水温4~12°C的冷水水域。冷水珊瑚不与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主要以水中浮游生物及浅水层沉降下去的有机质为食,可以生长在缺光或无光的深海环境中,故又称为深海珊瑚。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把红珊瑚视为珍奇,不论远古先民还是当今世人,都对红珊瑚有着独特的偏爱。 有人视之为富贵祥瑞之物和“红色黄金”,有人用来做避邪的护身符,西方一些航海探险者认为,佩戴红珊瑚可以防雷电飓风,能保佑旅途风平浪静,在中国,红珊瑚也历来具有崇高的地位,其被赋予“吉祥”“祛灾”“辟邪”“智慧”等文化色彩,帝皇将相一直作为一种身份地位与财富象征的载体从古延续至今。 但是常言道“千年珊瑚万年红”,天然红珊瑚是由珊瑚虫堆积而成,生长极为缓慢,从幼虫成长到繁殖期需要10—12年,20年才生长1寸,300年才长成1000克,不可再生。 生活状态下的红珊瑚。图片:blog.goo.ne.jp 冷水珊瑚礁是深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资源价值。冷水珊瑚礁区聚集分布着许多经济鱼类及无脊椎动物,是重要的深海渔场。与热带浅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类似,其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受到破坏,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时间才能恢复。 目前,红珊瑚被我国《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国际上,红珊瑚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7)》附录Ⅲ。 冷水珊瑚礁受到威胁主要包括捕捞深海鱼类时采用的底拖网对珊瑚礁机械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酸化、人为盗采等。 对于红珊瑚而言,制作宝石等商业需要的人为滥采是最主要威胁因素。提高对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保护意识,追求绿色环保、减少碳排放,不购买非法红珊瑚及其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保护红珊瑚最好的方法。 摄影:© Tim Calver 内容来源:企鹅爱地球、新南海 图片来源:企鹅爱地球、新南海、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