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潮说四十三|生命是海洋缔造的奇迹

已有 1520 次阅读 2019-3-1 13:30 |个人分类:海洋文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潮说四十三|生命是海洋缔造的奇迹

来源: 李明春 中国海洋学会 2019-02-27

溯字源,""——水之母,河流的发源地。可以理解,源头之水越千川奔腾入海,故而海纳百川。

海,由"氵、人、母"组成,我们祖先的智慧不可思议,一个""字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十分直观地告诉我们:水是人之母。

汉字演进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但万变不违初衷,更不会离经叛道,其过程始终与人类文明的社会发展进程同步前行,而海字的玄机正是在于寓意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之意。

自古以来,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一直有着两种学说:一种是西方的创世说,另一种是中国的盘古开天地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是一个混沌的世界,就在这混沌的世界里孕育了一个伟大而神奇的生命一一盘古。盘古面对黑暗的混沌世界找来先天金石之精一一斧和凿,劈开混沌使轻的气体向上漂浮成为了天,重的气体向下沉淀成为了地,从此便有了天地之分。

开天辟地累死了盘古,之后他身体的一部分化做了星空日月、风云雷雨;另一部分化做了山川湖海、良田沃土、生灵万物,从此一个美好的世界诞生了。

在生命的起源问题上,人类走过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认识过程。达尔文创立了一门进化论的学说来门门阐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命起源问题:"最初的生命诞生于海洋,陆生脊椎动物起源于远古海洋鱼类。"

物种起源的支持者赫胥黎在他的《天演论》中对物种的进化这样认为:"宇宙的最明显的属性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对此,他写道:"因此可以说,这种表面的平静乃是无声而强烈的战斗,无时不发生在浩瀚的海洋里。"

人类对物种起源的争论从未间断,1960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利斯特.哈戴教授提出了轰动世界古人类史学界的"海猿说"。他认为:"陆地猿在走出森林并成为狩猎猿之前,曾经历过长期的水中生活而成为"海猿""

今天的人类不能数典忘祖。那么,人类的远祖真的是从海洋走向陆地的吗?

理论上来说,人类的起源过程可分为三大阶段: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和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因为人类进化的过程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海洋首先孕育了生命,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远祖都曾在海洋中栖息繁衍、生存进化,海洋给人类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印痕。

当生命还仅仅处于胚胎状态在海水里孕育生长的时候,海洋中的养分和灵秀就己深深地融入了生命之中,并一直保存到了今天。

不是吗?自古到今中国人常说一句老话:血浓于水,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古人在几千年前对海洋最早的感知。

这话看似简单,其实有着可靠的科学依据,水在人的体内汇集,而血是水在人体内的浓缩。

前苏联学者经过科学测定后,列出了海水与人类血液中化学元素对照表,表明:人类与海洋有着种种天然的亲和,海水与人的血液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非常接近。这绝非巧合,而是海洋印痕在人类身上的遗传。今天通过现代医院了仪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样的事实,胎儿在母体羊水中的发育宛如自由自在生活在海水中的鱼儿。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人的胚胎在发育到一个月的时候,颈部的两侧居然也长着许多"腮裂"

这一明显的"腮裂"自然是海洋的杰作,该是海洋留给人类生命的印痕。

解剖学家认为:人的胚胎"腮裂"现像意味着人类与鱼类具有某种亲缘关系。这说明人类与鱼类一样都起源于水中,人类的远祖也曾有过腮,虽然后来逐渐退化消失,但终究还是在人的胚胎早期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印痕。

这可以认为是科学的结论:人体的一半是水,构成了人体内部的"海洋",这水与血交融,在人体内循环往复,昼夜不止便如海水周流全身,生生不息。

如此说来,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并不是一句空话(此生命是指宏观意义的生命)。而生命又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奇迹,能成为生命的一员,那么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中最大的幸运者。

尽管是幸运者,但其幸者并不会满足,仍会贪念质疑既然是幸运的,那么婴儿出生后为什么要哭呢?

回答是:哭为的是日后人生的艰难。

这样的回答,看起来是文艺的,可它偏偏是现实的。

生命过程,是体验绽放的过程。但也是直面苦难的过程。非生命物质完全暴露在环境的淫威之下,任凭摧残而无力自保。而就生命而言,论坚固程度没有哪个生命比得上石头。物种从第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开始,就被扔在陌生的、冷酷的自然环境之中。不管你多稚嫩,多脆弱,多无辜,你都要靠自己和外界交换物质。事实是残酷的,生命同石头比之,物种生命简直是不堪一击。因此,指责环境无情冷酷显然是无知。那么,物种生命的出路在哪里?人的生命出路又在哪里?

一个生命之初,其在胚胎时无不在与生存环境进行着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但生命对环境的适应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改变自己与之适应,只有适应生命才能延续与繁衍。

当然生命的繁衍与延续会有很多意外,不适宜环境的物种与性状将会慢慢被淘汰。适宜生存环境的物种和性状将被保留下来,这便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生物通过进化,达到了适应环境的目的。

对于生存环境,生命显示出相当的主动性。

生命自从置身于生存环境之中,它自身也就成了环境的一部分,并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完美生命代谢过程而生成与环境的互动,这就是生物圈、生态圈。

生命与环境,既相辅相成,又相爱相杀。因为生命现象的本身自带交集属性:生命与非生命间自然的和谐共处,生命与生命间的平衡共存,无时不在追逐着那个运动的最佳平衡点,谱写宇宙中最美妙的乐章便是我们希冀的生态文明。

作者简介

李明春,《中国海洋报》资深记者,国土资源作协会员。

1968年入伍北海舰队,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华师大结业。撰有新闻、科普、散文、评论、传记、科幻等作品数百万字。

出版《海权论衡》《海洋龙脉》《纵横中国海》《海洋强国梦》专著,传记《一代宗师——赫崇本》,纪实文学《中国深蓝梦》,长篇报告文学《闯海的男人》,长篇小说《红海滩》《混沌》等30余部。央视纪录片《中国向阳红——向阳红09》《蛟龙潜深洋》撰稿,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撰稿人之一。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64942.html

上一篇:[转载]他们耗资200万画一张中国历史图,比读万卷史书还受用
下一篇:[转载]《绿皮书》:比种族歧视更怕的是自我歧视
收藏 IP: 58.56.16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