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jsy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jsyj

博文

一路欢歌(23) 落鹅湾

已有 2247 次阅读 2014-8-21 16:46 |个人分类:建设者的足迹|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落鹅湾


 

 
                 落鹅湾周边地图

 

 

 

我生在长春,家住临河街南端的苏家屯,自从入伍以后一直在南方,转业后从事汽车营销工作。因工作需要被派到一汽考察,也算给我一个回老家的机会。兴奋得一夜未眠,恨不得马上飞到家乡,年迈的父母身体可好,高中的同学生活的如何、儿时的伙伴还能认得吗……。

 

 

去长春的班机很多,径直向南航奔去。也许吸引我的是南航徽标上的大雁,特意要张靠窗口的座位,一路如孩子般只顾向下看。

航空小姐体贴的问候:“先生,朝外看会晕机的,我给您拿份报纸看吧。”说罢递过一份《东亚经贸新闻》,正是我需要的东西。头版,一行大红标题映入眼帘:长春市四环路建设全面启动,预计两年内全线通车。整版篇幅介绍四环路建设意义、规模、走向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报纸右上角还配有表示四环路在城区位置的示意图。目光随着四环路走向移动,南段是原102国道,在人民大街路口建了座立交桥,然后笔直的向东,在红嘴子桥位置新建一座大型拱桥跨过伊通河,于落鹅湾南部绕过,再转向北奔彩宇广场而去。落鹅湾——我的心怦怦地跳,小时候常去那里摸鱼,就在我家西边呀。

 

落鹅湾是伊通河东侧从红嘴子桥到苏家屯之间的一片的滩地(现在叫南溪湿地),形如天鹅侧影,头朝西,嘴在红嘴子桥位置,然后向南有个浑圆的大肚子,尾巴向上一翘就到临河街了。落鹅湾开始是挖砂留下的水坑,后来人们利用它扩大、深挖用作养鱼池至今。整个水面东西长约800余米,南北最宽有200,水深10余米,由7个大小不等的连片水塘组成。每到夏天,芦苇、臭蒲等水草长得茂密高深,人藏在里边很难被发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芦苇中找个不宜被发现的地,用干芦秆、蒲叶、塑料布搭了个窝棚。串蛤蟆,粘蜻蜓,玩累了就懒懒地躺草窝里睡着了,连吃午饭都忘了,结果母亲以为我掉进水里了,慌的连哭带喊得找了很久,最后是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鞋底子。

水里长着菱角,更少不了有鱼,鲤鱼、草鱼、老头鱼、水鳖。还有一种在南湖公园常见的五彩鱼,指甲盖大小,三五成群地在水边游动,阳光下身体反映出红、蓝、黄不同的光彩,好看极了。小伙伴们常拿个玻璃罐头瓶,在里面放块窝头渣,用草绳拴牢吊到水里,不一会,五彩鱼禁不住食物的引诱慢慢钻进去吃食,这时候小心地慢慢提起瓶子,小鱼便归你了。谁捞得鱼多、颜色好看都像是得了块宝似的,拎着瓶子满街跑着炫耀,屁股后边跟着一帮更小的孩子吵着要,那时心里别提多美了,简直就是大英雄。

可能是这里水面大、偏僻肃静、饵料又丰富,许多水鸟如野鸭、大雁、长脖子老等(白鹭)都是这里的常客。特别是大雁最多,有几次我们真把它当家养的大鹅了。大概这也是落鹅湾的由来吧。有雁语为证:

落鹅湾、落鹅湾、雁鸣声声把路赶,

高楼大厦绕着走,道路虽宽不靠站。

前辈叮咛记得牢,飞行路线不能偏。

百里城区不曾见,闹市旁侧好林园。

脚踏白云轻柔落,拨开柳叶仔细看,

点点圈圈似荷叶,偏偏长长落鹅湾,

水榭楼台朦胧显,城南一隅好休闲。

又有钓翁诗曰:

但见秋风起处,塘边芦苇花开、风摇蒲棒、蜻蜓起舞、蛐蛐欢唱;

水下鱼儿畅游,菱角飘香;水面红掌轻拨涟漪荡,青蛙喊醒粉荷塘。渔翁急将鸬鹚唤,错把春城当江南。正是家乡景色那最美,北有雁鸣湖、南有落鹅湾。

    美滋滋地正梦语喃喃,感觉有人在耳边轻轻地问道:

  “您需要点什么?”

  “落鹅湾”。我恍惚的回答。

  “抱歉,飞机上这次没有带”。

   哦,我陡然清醒,坚定的说“永远也别带走,就留在那吧”

  “哪?”

   喇叭里传来空姐那甜美的声音:各位旅客,这次飞行的终点,长春到了。

“就这,我的家乡”。

我忙起身舒展双臂如大鹏般展翅,咣当,行李重重的砸在头顶…..眼前一片金光四射。

    长春市四环路南段设计,原来从水塘中间穿过的方案,造价高、填土量大,后改为在水塘南绕行。设计方案就是我们做的,节省工程造价1亿元,避免200万土石方的填土,也节省了工期。新方案线型弯曲,型如天鹅侧影,顿生为之命名的冲动。道路线型弯曲,该弯唤作鹅型弯,简称鹅弯。该水塘亦随之叫鹅湾,想到北有《雁鸣湖》,为对称加一"落"字,便成南有“落鹅湾”。《落鹅湾》由此而得名,也许跨伊通河大桥也可称为《鹅湾大桥》。比起“新世纪”、“东方”等政治类名称,《鹅湾》不是更要有人情味嘛。

 



 

 


                                                    哥哥 2007年11月23写于四环路设计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421370-821200.html

上一篇:预制装配式道路基层探索(14)——扩大试验
下一篇:一路欢歌(18)收获
收藏 IP: 221.8.221.*| 热度|

2 鲍海飞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