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的缝隙溢出人性的光
—— 一白木鱼
*写在前面*:
遇见是不期的,相熟是不经意的。
心灵的默契、精神的碰撞,以文字的方式得以表达。
虽只能体现所思所想所念所悟之二三,然,足矣。
希望后续我们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情绪价值和日常分享。
这些带有我们主观的文字,疗愈自我的同时,静自客观存在。
**********************************************************************
最近循环听《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时,总会忍不住想起同名电影里那个被铁丝网围住的战俘营。导演没有直接拍摄血腥的战争场面,反而把精神信仰“武士道”和宗教信仰“基督”这两个看似水火不相容的文化,塞进了同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文化碰撞擦出的火花,把人性最真实的样子,照得清清楚楚。原上士喊 “圣诞快乐”时那扭扭捏捏的样子,还有世野井割下杰克头发时的那个镜头,简直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把战争的伪装划开了一道鲜活的口子。
图片来源,网络
原上士和劳伦斯是一对典型的文化矛盾体。原上士是个铁杆军国主义者,觉得在战争里被俘虏是件特别丢人的事,甚至觉得切腹才是军人光荣的归宿;而劳伦斯呢,是个温和的英国军官,即便成了战俘,也没放弃人道主义的抗争,还时不时地跟原上士开玩笑,“你总说切腹光荣,那你咋还活着呢?” 这句话,直接戳中了原上士的 “痛点”,把所谓的 “武士道精神” 的泡沫都给戳破了。其实,人们总是不自知的矛盾着存在,就好像理智和情绪的对立、本能与规则的冲突。
全片最令人难忘的,是圣诞夜的那个场景,所有的矛盾对立、冲突纠结,都在那一刻得到统一。原上士假装喝醉,偷偷放走了被关禁闭的杰克和劳伦斯。临走的时候,他张了张嘴,好像有好多话想说,最后却只憋出一句 “Merry Christmas”,那表情啊,又别扭又真诚。四年后,在监狱里重逢,原上士已经剃了光头,戴着佛珠,见到劳伦斯时,居然笑得特别淡然,带着宿命的必然说 “我知道你会来”,就好像第二天要被执行死刑的人不是他自己一样,或许这样的结局会让他获得永恒的平静。
图片来源,网络
再看看世野井,他办公室的陈设,每个细节都透露着冲突和矛盾的杂合。墙上挂着 “武运长久” 的横幅,桌上却摆着一本《圣经》,座钟还永远停在同一个时间,好像在纪念什么重要的时刻。这个被武士道精神严格束缚的年轻人,第一次在法庭上见到杰克时,就亲不自禁地被他的笑容 “打败”。当他看到杰克后背那一道道伤痕时,眼神里的震动和惊愕无处可藏,不觉间,他内心“敌人”的标签悄然松动、脱落直至消融。后来,他以一种不可名状的保护欲发疯似的鞭打那些殴打杰克的士兵,并坚持派军医照顾杰克,这些行为,是他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觉醒,微弱的人性之光却十分有力的不急不缓溢出让人窒息的战争年代,照亮周遭的死寂。
图片来源,网络
沙滩上的那个吻,堪称全片的高潮。杰克捧住世野井的脸,轻轻吻了上去。这并不是什么 “基情”,这是人性对战争规则的大胆反叛,杰克是点亮人性之光的那根火柴。这个吻,让世野井一直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下来,他没有杀战俘队长,反而在杰克临终前,割下他的一缕金发,郑重地行军礼告别。那缕金发,就像一颗种子,在杰克和世野井的心里生根发芽。杰克在幻觉中与弟弟和解,世野井也在痛苦中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劳伦斯说 “杰克的死在世野心里埋下种子”,确实是这样,真正的救赎,就是灵魂之间的相互照亮。
看完电影,思绪一直在回响,这部片子与其说是反战,不如说是在提醒我们:别被那些所谓的文化标签遮住了眼睛。抛开那些 “主义”、“精神”的外壳,我们都是有血有肉、会痛会笑的人,人类潜意识中共通的底层善意,柔软而有力。我想下次再听到《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时,我不会再想起战争的残酷,而是会记得那些在战争裂缝里悄悄生长的理解与宽恕,那溢出的人性之光才是最耀眼的光芒。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5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