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义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ngyigao

博文

第一次加拿大旅游回顾之四:东太平洋海岸抒怀

已有 3535 次阅读 2016-11-7 06:00 |个人分类:心得交流|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第一次加拿大旅游回顾之四:东太平洋海岸抒怀

 1986年到1995年,中国科学院曾经组织过“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综合科学考察,我是项目负责人之一,四次带队赴西太平洋海域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一号》和《实验三号》考察船曾多次越过赤道,抵达当时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等所属港口。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青岛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数百人次对西太平洋海域进行了海洋环流、大气环流以及海气相互作用深入考察研究,提出了西太平洋暖池变化对于全球气候影响的某些规律。

我在西太平洋海上二百多天的科学考察,对太平洋感情颇深。

《知识链》:海气交换异常与全球气候变化

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海气交换异常是主要原因之一。海气交换异常是指海洋表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动量和物质交换异常,其中,海表温度异常是海气交换异常的重要表现之一。当今非常时髦的厄尔尼诺(El Nino)与反厄尔尼诺(La Nina)现象,就是指秘鲁沿岸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异常现象,它的确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然而,太平洋仅仅是七大洋之一,东太平洋又仅仅是太平洋的一部分,西太平洋暖池的海表温度异常与全球气候变化也密切相关。另外,海气交换变化既与海表温度异常有关,更与海表覆盖的冰雪变化异常密切相关(诸如,南极北极洋面浮冰面积和厚度变化)。

可见,厄尔尼诺(El Nino)与反厄尔尼诺(La Nina)现象绝不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唯一因素。


此次有机会来到东太平洋北部海岸地区,也算从西太平洋海域考察走上了东太平洋彼岸。

2016年10月10日,当地时间10点许,我们来到了加拿大维多利亚岛滨临太平洋东北部的海岸。是日,晴空万里,碧蓝的洋面上风平浪静,一艘又一艘的小帆船在碧波荡漾的洋面上随风漫游,海鸥时不时地围绕帆船滑翔、嬉戏。

                             东太平洋,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极目远望,远处巨轮,若隐若现,近处帆船,随风飘荡。

       一艘轮船,划破洋面;淡淡浪花,尾翼出现。

望着眼前碧蓝色的东太平洋,看着洋面上一艘艘轮船,顷刻间,我们曾经在西太平洋的科学考察船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两艘科学考察姐妹船《实验三号》和《科学一号》清晰可见……

        顷刻之间,旧情浮现;科考两船,太平洋现……

        《科学一号》,近在眼前;《实验三号》,远在天边。

               实验三号,乘风破浪;溅起浪花,彩虹显现。

          划破洋面,水道彰显;实验三号,向我开来

突然,洋面上飞起一群海鸥,打断了我的回忆。海鸥在洋面上自由飞翔,时不时地飞向一艘帆船,围绕帆船嬉戏。

      一群海鸥,突然飞起。

           飞绕帆船,打闹嬉戏

   在平静的洋面上,鸟儿飞行,自由自在,令人羡慕。然而,在洋面上长途跋涉地飞行,那是非常艰辛的。在我们于西太平洋赤道洋面上考察中,好几次遇见一群鹭鸶停在我们考察船头的“超声观测仪器”上,不愿离开。原来,它们长途飞行太累了。

             一群鹭鸶,停在船头;长途飞行,借此休息。

“高老师,快来给我们照相”旅友们一声呼唤,把我从回忆中拉回眼前。我立刻为朋友们拍摄合影照片。

                                                          东太平洋,留在心间。

为朋友们拍照留念,让我想到了我们在西太平洋科学考察第一次越过赤道的情景。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第一次越过赤道进行海气交换科学考察,队友们聚在一起,兴高采烈地合影留念。我们研究所的男队友干脆脱去上衣,赤膊上阵,在欢笑声中与赤道留影。

          首次越赤道,人人喜开颜;全体来甲板,合影留纪念。

             赤膊上阵,男性彰显。

    “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交织出现,心潮澎湃。

旅友们的召唤又把我拉回东太平洋岸边。

            尽情留影,难离海岸;“东太平洋,难说再见”。自言自语,我心飞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75197-1013153.html

上一篇:第一次加拿大旅游回顾之三:尼亚加拉瀑布的震撼与借鉴
下一篇:第一次加拿大旅游回顾之五:千岛湖与路易斯湖印象
收藏 IP: 111.132.228.*| 热度|

6 檀成龙 张叔勇 李土荣 刘光银 杨正瓴 王桂颖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