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公共场所:公益性与规则共存

已有 3599 次阅读 2014-12-12 10:29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公共场所:公益性与规则共存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核心阅读

基础公共设施必须向全民开放,不以身份地位的高低来决定能否进入。这是一个社会是否足够文明的标志。公共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还原更多公共场所的公益属性。政府和社会要为弱势群体撑起权益保护伞,建设平等的公民社会,逐步填平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心理鸿沟。

尚学锋


 

杨永恒


 

孙永平

■本报记者 韩天琪

“衣衫褴褛”与“手不释卷”本是两个不甚相关的词语,但近日,网上一组拾荒者在杭州图书馆阅读的照片让这两种状态联系在了一起。多年来,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流浪汉入馆阅读,获赞“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由此也带来了社会舆论对公共场所公益性与规则问题的关注。

公共图书馆敞开的大门

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这里,本应没有身份贵贱之分,对所有人敞开大门。

“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向所有公众开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尚学锋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二字已经表达了它的公益属性,即对所有社会公众免费、平等、无条件开放。

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也坦言:“公共图书馆在本质上便带上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属性。”

可就是这“本来”与“本质”都理所应当的事情,却一再成为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不得不说,在我们的社会中,对弱势群体的平等和尊重依然是稀缺物。

虽然杭州图书馆为弱势人群提供了平等阅读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图书馆依然拒绝诸如拾荒者等弱势群体的进入。社会中也依然存在大量显性和隐性的歧视,比如城市中盲道以及无障碍设施的缺乏,商品包装上没有盲文提示,坐轮椅的人上公交、坐飞机被拒,农民工坐公交、地铁被嫌弃等等。这些既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缺乏同情心,也是身份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所导致。

公共空间属于公共物品,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它应该保障每一个社会公民公平、平等地共享其中。正如杭州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所说的那样,杭图接纳拾荒者本不应该被人们当做新闻,因为,这正是一座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的责任。

要公益也要规则

在走访北京市多家公共图书馆时《中国科学报》记者发现,几乎每一家图书馆在入口处都有一则入馆须知,其中规定了入馆需要遵守的种种规则。

请勿大声喧哗、关闭手机、衣冠整洁、爱护图书等都是入馆须知中最基本,也是共性的要求。

在反对杭州图书馆做法的若干理由中最普遍的一个即是认为拾荒者的装束和行为会影响其他读者的阅读。据悉,曾有杭州图书馆的读者对身边的流浪汉、乞讨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这些读者认为杭州图书馆在保护弱势群体正当权益的同时,却侵犯了其他读者的权益。

“公共图书馆应该具有公益属性,对所有公众平等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场所不需要规则。公共场所的规则对所有人而言也是平等的,大家都必须去遵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孙永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众所周知,公共场所因其不同于私人空间的公共属性,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和秩序,都有一定的规则约束,比如公交车和地铁有乘车规则、公众场所有禁止吸烟的规定等等。

如果说公共场所的公益性是社会进步的标尺,那么在公共场所中的公众遵守规则又何尝不是一个社会文明的体现呢?

在尚学锋和孙永平看来,与其说拒绝拾荒者的图书馆和阅读者是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对身份鸿沟的坚持,倒不如说公共场所在具有公益属性的同时也必须具备规则属性。

“与车站、地铁等其他公共场所相区别,图书馆具有其特殊性。”孙永平解释到,“前者是流动性比较强的公共场所,而图书馆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读者停留时间较长、需要安静环境、图书需长期保存的公共空间,这些属性都决定了图书馆要制定自己的规则,这也是最大程度为读者服务所必需的。”

孙永平认为,如果拾荒者能够遵守不要大声喧哗、关闭手机、衣冠整洁、爱护图书等等图书馆的通行规则,相信不会有图书馆和其他读者拒绝他们。

如何实现面向所有公众

“公共场所在保持其公益性的同时,还有一个如何面向受众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公共场所中不同群体间能否彼此尊重、和谐共存。”尚学锋说道。

公共场所,尤其是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要想践行其公益性,必须对公众抱以足够开放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要求。然而包容性的“孪生子”是多元性,多元性就不得不面对“众口难调”的问题。

作为公共空间,如何能够实现面向所有公众,满足其对多元性的要求,使人们都能得益于其中呢?

尚学锋认为,这就需要根据受众的不同情况作不同的设置。以图书馆为例,阅览室的开放应该最大程度顾及所有公众。有以休闲为主的通俗性质的阅览室,也有供专业人士使用的阅览室,还可以设计展览区、休息区等供人们在休憩的同时感受文化氛围的熏染。

“公共场所功能的区分并不违背公平原则。”尚学锋说道。

与图书馆相似,盲道的设置、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等等都是对公共服务功能的划分,这种划分的本意不是要将它所服务的人群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而是以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个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体现在它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上,也体现在人们的规则意识上。但更重要的,它体现在一种真正的人文关怀上,正如康德所说,每一个人都应当被当作目的来看待。

《中国科学报》 (2014-12-12 第5版 思想周刊)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850427.html

上一篇:​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科学家
下一篇:三大创新定律告诉我们的真相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3 zhoutong crossludo ingzh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7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