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面对AI,得守卫人类的主体性

已有 1647 次阅读 2025-4-9 17:1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面对AI,得守卫人类的主体性

    ---来自DeepSeek的警告

批判性思维的弱化正在形成"认知茧房"。过度依赖AI解答使人们逐渐丧失信息甄别能力,某高校调查显示,68%的学生无法判断ChatGPT生成论文中的事实错误。这种思维惰性侵蚀着人类最宝贵的理性思考能力,将认知主导权让渡给算法。

 

情感价值的机械化替代危及人性本质。AI心理咨询服务看似提供情感支持,实则无法理解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当丧亲者收到模式化的安慰话术,当孤独者沉迷与虚拟人格的对话,技术正在解构真实的人际情感联结。

 

创新能力的代际衰减敲响文明警钟。历史表明,工具进步不应导致主体退化。古腾堡印刷术解放了人类记忆,而AI助手若使用不当,可能使创造力萎缩。当一代人习惯接受现成答案,文明进步的源动力将逐渐枯竭。

 

站在智能革命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建立技术谦卑。将DeepSeek定位为思维脚手架而非真理代言人,在利用其信息处理优势的同时,始终保持人类的主体判断。教育体系应着重培养批判性思维,立法机构需加快完善AI伦理规范。唯有保持理性清醒,方能在人机协同中守护人性光辉,这才是对待技术的正确姿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481306.html

上一篇:算不上低贱的低贱,算不上高尚的高尚
下一篇:最近对“黄土和黄河”的关注(冯兆东)
收藏 IP: 61.163.21.*| 热度|

10 许培扬 雒运强 王涛 杨正瓴 刘进平 尤明庆 郑永军 钟定胜 崔锦华 史永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223.72.66.*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4-9 18:52
三、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
主体性认证体系:建立类似有机食品认证的"人类创造物"标识制度,数字水印技术可区分人类与AI生成内容。

技术减速机制:参考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管理制度,对AGI研发实行物理隔离和网络隔离的双重防护。

认知主权立法:借鉴GDPR的数据主体权利,构建包括"算法知情权""数字断连权"在内的新型权利体系。

四、教育范式的根本变革
抗自动化能力培养:着重发展系统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跨文化沟通等AI难以替代的能力,MIT已开设"人类特质工程"课程。

技术批判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入算法解析课程,训练学生识别推荐系统的操纵模式,哈佛大学已开发相关教学模块。

人本价值观重塑:通过哲学思辨和艺术教育强化人类独特的情感共鸣能力,日本早稻田大学设立"人间性工学"研究中心。

五、哲学层面的本体论思考
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理论在此具有启示意义:当技术从"工具"演变为"座架",人类存在方式正在被重构。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存在论框架,在技术具身化过程中保持"此在"的敞开性。梅洛-庞蒂的肉身哲学提示我们,人类通过身体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仍是抵抗数字异化的最后堡垒。

结语:
守卫主体性不是对抗技术进步,而是要在技术洪流中锚定人类文明的价值坐标。这需要构建包括技术伦理、法律制度、教育体系、哲学认知在内的多维防护网。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言:"我们可以谦卑地使用机器,但永远不能屈服于机器。"人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认知革命,唯有保持清醒的主体意识,才能在AI时代延续文明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5 0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