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须声明,虽然鄙人的博文好不容易才拽出一句唐诗来,但是本文并不打算挤如“诗词雅集”栏目,而是拿它做幌子,继续搞我的“喆学”创作——撷英+拆字。
从丁甜兄的博文可以看出,这位导师太重视开会了,所以我说他是把“会”当成了最顶级最重要的事物,达到了“凌绝顶”的境界,而其他一切皆要为“会”让路。不幸的是,在一个课题组中,“会”真的有如此重要么?以前不好说,以后说不好。
“会”是什么?“会”字拆开来看就是“人云”,大概就是人说话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通常开会的时候总要有人说话,而且是不停地有人说。为了有话可说,特别是有新的话要说(陈词滥调说了还不如不说,不说也罢),事前总要做些准备,正式点儿的或者对即兴演说不够自信的演讲者,通常要事先打个草稿,然后修改N遍,为了达到一个好的效果,甚至还要在开会对着镜子自己练上几遍。非正式的或者很自信演讲者,多半也要事前预备个提纲,避免讲的时候发生严重“跑偏”或者犯原则性的错误。最牛的演讲者或会议参加者事前可以什么准备都不做,完全靠现场跟着感觉发挥,或者去总结以及演绎别人刚刚说过的话,悄悄观察了一下,发现很多领导都能做到这一点。
从这三种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会对哪种人最容易,对哪种人最艰难了。作为领导或者负责人,召集开会、组织开会、主持会议和总结发言是他们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开会可能带给他们的压力,但不是很大,因为他们有权宣布会议的开始和结束,能够决定会议到底要说什么、议什么。对于可以很超然地对待会议的那些人来说,会议产生的压力也不太大,因为他们本来就很善于应付这些会议,想说的话可以说,不想说的话也没人逼着他们说。最难受的是一些被要求参加会议并作报告的参加者,他们必须要参加会议,必须一丝不苟地准备讲稿(无论是那种形式的),并非常认真地作报告,丁甜博文中提到的被“逼走”的学生,其实就属于这种情况。
当会议(包括课题组的组会)变成每天必做的功课,如果会议的地位至高无上(凌绝顶),为会议做准备必须占用大量本来可以用于学习、做实验和思考的时间,则很多学生确实会为此疲于奔命,几年下来,他们可能除了会开会以外,似乎再不大会其他的东西了,那可就真的“毁”了。会议如此,和会议相关的一对一的“会议”——汇报其实也差不多。
会议和汇报是师生或上下级交流的一个渠道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其作用毋庸置疑,课题组根据工作特点建立必要的组会制度和汇报制度是应该的,也能够对科研工作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如果会议太多,本来是“人云”的会将变成“云人”(晕人),使人如入云中,开会开得茫茫然不知所以然。那些没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的会议和汇报往往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对讲述者和听众都是一种折磨。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研究者和生产者来讲,会议和汇报中交流的信息及其背后的工作才是最关键的。千万不要让每个人在将来回忆一段求学或者工作经历时,满脑子只记得“会议”呀!
【1】 丁甜:一个导师逼走了两个学生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9391&do=blog&id=47069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