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转载]《科学智慧火花》,杨正瓴,2024-11-11:实体实验的原理性建议:温室气体浓度与大气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已有 532 次阅读 2025-4-15 02:31 |个人分类:天气与全球变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转载] 《科学智慧火花》,杨正瓴,2024-11-11 03:29:实体实验的原理性建议:温室气体浓度与大气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https://idea.cas.cn/zhhh/dqkxyzyhj/dqkxyzyhj_zyyhj/info/2024/551394.html

投稿人:真傻             投稿时间:2024-11-11 03:29

                               

《火花》真傻 2024-11-11 实体实验温室气体浓度与大气温度.jpg

https://idea.cas.cn/zhhh/dqkxyzyhj/dqkxyzyhj_zyyhj/info/2024/551394.html

                

               

实体实验的原理性建议:温室气体浓度与大气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杨正瓴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天津市  300072)

投稿时间:2024-11-11 03:29

                    

一、二氧化碳浓度和地球大气温度之间的关系

   从NOAA的下面两幅图片看[1,2],过去二氧化碳(CO2)浓度和地球大气温度之间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

               

图1  Earth's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1850-2023).jpg

图1  Earth's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1850-2023)

https://www.climate.gov/sites/default/files/2024-05/global_temp_vs_carbon_dioxide_2023update.png

                    

图2  过去80万年的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为百万分之几(ppm.jpg

图2  过去80万年的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为百万分之几(ppm),与2022年的浓度(亮紫色点)的对照

https://www.climate.gov/media/15993  

https://www.climate.gov/news-features/understanding-climate/climate-change-atmospheric-carbon-dioxide

                    

   因此,在人工控制的地球实验室里,进行“温室气体浓度”和“大气温度”之间关系的定量实体实验,是一件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历史上(1956年),宇称守恒定律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但是李政道、杨振宁发现了一个从前人们没有注意到的现象[3]: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缺乏实验证明。

   在全球变化方面[4-6],我们应该加强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

      

二、实体实验的原理性建议:温室气体浓度与大气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采用多个相同的密闭容器里的人工控制实体实验。不要计算机数值模拟/仿真。

   在下述不同条件下,在太阳辐射下[7,8],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温室气体,定量仪器测量密闭容器内多个空间点的“温度、气压、风速、……”等气象数据随时间等的变化[9,10]

   (1)按照地球大气平均的氮气、氧气等浓度,加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定量测量。

   实验采用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用化学方法专门生成,以保证其纯净度。

   (2)采用地球多个地点的真实大气。

   从太平洋赤道、南北回归线、沙漠、……等处,采集“自然界”的空气。

   (3)仿照地球表面(下垫面)。

   密闭容器底部按照地球表面的实际比例,加入海水、陆地(土壤)。

   ……

   构造一系列越来越接近地球实际情况的实验。

     

   尽管地表植被的实验比较复杂和困难,后期也应该加入到实体实验之中。

   在上面实验基础上,再进行水汽(H2O)和臭氧(O3)等对大气作用的实体实验研究。目前主流“由于H2O和O3时空分布变化大,且难以人为进行控制,因此在规划减量措施时往往不予考虑。”[4]

   设计科学的具体实验方案,需要考虑很多的相关影响,因此是十分困难的。这里主要是“提出问题、确立实验的基本目的”,回到源头和底层再次审视目前的全球天气变化。

                    

参考文献:

[1] NOAA, 2024-05-16, Earth's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1850-2023) [DB/OL]

[2] NOAA, 2024-04-09, Climate Change: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DB/OL]

[3] 科学网,2008-05-20,杨振宁教授同济大学讲述“宇称不守恒”诞生背景 [DB/OL]

[4] 2022-08-18,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郑景云,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DB/OL]

   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包括水汽(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臭氧(O3)、氟氯烃碳化物类(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等。

   由于H2O和O3时空分布变化大,且难以人为进行控制,因此在规划减量措施时往往不予考虑。

[5] 2023-05-05,大气运动方程组/dynamic equations of atmospheric motion/刘式适撰、郭毅鹏修订,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DB/OL]

[6] 2022-12-23,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蔡运龙,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DB/OL]

[7] 2023-06-06,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方圣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DB/OL]

[8] 2023-06-14,大气窗口/atmospheric window/方圣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9] 2024-11-08,[打听,建议] 原理性建议:温室气体浓度与地球大气温度关系的定量实验室实体实验 [EB/OL]

[10] 2023-06-26,[笔记,思考] 反射太阳能给地球降温 [EB/O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82047.html

上一篇: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里大树被风吹断,2025-04-14 傍晚只剩树桩:手机傻拍2025(5)
下一篇:[空欢喜,建议,优先权] 宇宙这下有救了:贵州惊现4.8亿年“地下水晶宫”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8 孙颉 崔锦华 胡泽春 池德龙 高宏 杨学祥 郑永军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1/0 | 闂備浇顕栭崜姘i幒妤婃晣闁跨噦鎷�:0 | 濠碘槅鍋撶徊楣冩偋閻樿违闁跨噦鎷� | 濠电偞鍨堕幐鎼佹晝閿濆洨鍗氶悗娑櫱滄禍婊堟煥閻曞倹瀚� | 闂佽崵濮撮幖顐︽偪閸ヮ灐褰掓晸閿燂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5 0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