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阅读笔记,气候,全球变化] 古气候变化的几个要点

已有 1988 次阅读 2023-10-19 22:09 |个人分类:天气与全球变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阅读笔记,气候,全球变化] 古气候变化的几个要点

                                           

石笋: stalagmite

古气候学: paleoclimatology

古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Paleo-El Nino-South Oscillation

潮汐: tide

米兰科维奇: Milankovitch

地球轨道周期: Earth' s orbital cycles

               

要点:

(1)石笋,数据比较准确。

(2)80万~120万年期间,古气候转型。主周期由4.1万年变为10万年。

(3)ENSO年际变率在最近的13万年中是气候系统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其幅度在冰期期间较现在偏弱。

                   

哪里可以下载高质量的数据?感谢!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古气候(百万年以上)的“可信”变化规律,

以及数据!

            

仅依据近几百年的天文观测,怎么保证对过去(或未来)数十万年、数百万年以上的地球轨道精确计算?

从我们大宇宙的命运看(处于“大冻结”和“大撕裂”的边缘),怎么保证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在太阳系运动中的准确性?

从地球古气候的变化,假定“天文驱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或许可以为修改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一定的新启发。

             

假定古气候,基本上和地球轨道等对应。不可以吗?

不是古气候“突然改变”,而是地球运动突然变化了。

                                          

参考资料:

[1] 2022-12-24,古气候学/paleoclimatology/鹿化煜、王先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490703&Type=bkzyb&SubID=78204

   测年分辨率的提高以及古气候证据的增加,特别是冰芯和北大西洋海洋沉积物的古气候证据表明,10~100年尺度古气候变化的幅度和特征与现代观测到的气候变化有很大差别,而这种10~100年尺度的急剧气候变化可能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古气候记录是检验预测模型能否模拟类似的未来变化的唯一手段。

   在古气候旋回变化中,存在显著的约10万、约4.1万和约2.3万年的周期,其中约4.1万年和约2.3万年的气候周期较为稳定,而约10万年的周期在最近约120万年中显著增强,指示了冰期气候的转型特征。在新生代更长的时间尺度,还存在着约40万年的周期,被称为“地球的心跳”,而约40万年周期在约120万年以来减弱,与约10万周期增强形成对照,可能是冰量增多调制气候变化的结果。

[2] 2023-08-16,古气候记录/paleoclimate record/吴乃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22256&Type=bkzyb&SubID=78200

   如贝加尔湖的沉积记录了1000多万年来的大陆气候变化历史;中国东北小龙湾玛珥湖的年纹层,记录了中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具有500年周期的规律

   ⑥石笋沉积。可记录年际至百万年际的气候变化。因石笋记录精确的测年手段,使其成为古气候研究中具有最准确年代框架的记录之一。

[3] 2023-05-12,米兰科维奇理论/milankovitch theory/鹿化煜,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480966&Type=bkzyb&SubID=78211

   10万年周期问题

   偏心率调控的太阳辐射量变化很小,但是,在很多地质记录中,约10万年的偏心率周期信号却很强,尤其是在约120万年以来明显超出了地轴倾斜度和岁差的周期信号。学术界对10万年周期背后的驱动力和在中更新世气候变化的主周期从4万年转变成10万年的原因展开了研究。

   关于10万年周期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①地球系统对偏心率调节的岁差变化的响应;②对地轴倾斜度变化的捆绑式响应;③对岁差和地轴倾斜度的联合响应,此外还有可能是系统内部的自振荡现象。

   关于气候变化的主周期为何会在80万~120万年期间发生转型,主流的观点认为中更新世转型是大气CO2浓度的降低,全球变冷背景下的系统内部反馈作用发生变化造成的,尤其是冰反馈作用,一方面当冰盖累积到一定程度,产生“过剩冰”(excess ice),

[4] 2023-03-16,米兰科维奇理论/Milankovitch theory/方修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633824&Type=bkzyb&SubID=248202

   传统的米兰科维奇理论也难以解释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若干重要现象:①古气候变化记录中以10万年为主要周期,但在地球参数变化此周期范围内所导致的辐射变化并不显著(10万年问题)。②最显著的冰期-间冰期转换发生在轨道参数变化很小的时期(11阶段问题)。③距今80万年前后气候变化的主周期由4.1万年变为10万年,但地球轨道参数并未发生变化(更新世晚期主周期转换问题),需要把轨道驱动与地球系统内部反馈机制结合起来考虑。

[5] 2022-12-23,古厄尔尼诺-南方涛动/Paleo-El Nino-South Oscillation/程军,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481032&Type=bkzyb&SubID=78204

   300万年前的上新世晚期,南北美洲相连接,将大西洋和东太平洋隔离,从而导致ENSO现象的出现。

   高分辨率的珊瑚记录表明,ENSO年际变率在最近的13万年中是气候系统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其幅度在冰期期间较现在偏弱。冰期弱ENSO与低海温及低海面高度有关。这些古ENSO现象的认知与20世纪后半叶ENSO变率随全球增暖增强的观测事实相一致,为未来持续增暖下ENSO演变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6] 2022-12-23,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龚道溢,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516935&Type=bkzyb&SubID=224326

   根据海洋记录,20世纪内共发生厄尔尼诺约26次,平均3.5年发生1次。依波谱分析,还有近2年、5~7年和11年的次周期。在20世纪以来,1982~1983、1997~1998、2015~2016年等发生的厄尔尼诺强度、影响最为突出,如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中心值达6℃以上,海面以下100米处海温距平达9℃以上,西太平洋150米处海温距平在-5℃以下。

[7] 2023-08-30,潮汐/tide/徐建桥、孙和平,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229148&Type=bkzyb&SubID=79603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大气的周期性运动,即为大气潮汐海洋、湖泊水位的周期性涨落,即为海洋(湖)潮汐;以及固体地球的周期性形变,即为固体地球潮汐,简称固体潮。潮汐运动的周期由引潮天体的轨道位置变化和地球自转共同决定,主要集中在长周期(18.6年、周年、半年、周月半月)、周日、半日和1/3日等频段。

                                   

相关链接:

[1] 2023-10-18,[小资料,图片,全球变化] 地球公转轨道“黄赤交角/地轴倾斜度”近2百万年数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6431.html

[2] 2023-10-17,[小资料,图片,观察] 尼诺:太平洋、大西洋、爪哇岛-苏门答腊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6296.html

[3] 2023-10-16,[惊悚,恐惧,讨论] 地球古气候、厄尔尼诺、遥相关、万有引力,地球和宇宙的未来结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6160.html

[4] 2023-10-15,[打听,观察,讨论] “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与地形相关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6023.html

[5] 2023-10-12,[小资料,图片] 胡佛水坝(Hoover Dam)(关联 Jack St. Clair Kilby 的诺贝尔演讲)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5716.html

[6] 2023-07-16,[笔记] 旋回:米兰科维奇 Milankovitch、丹斯果-奥什格尔 Dansgaard-Oeschger、厄尔尼诺 El Niño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5583.html

[7] 2022-08-29,[呼吁] 尽快研究“米兰科维奇 Milankovitch 假说”背后的大气控制机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3132.html

[8] 2021-02-27,[科普资料] 米兰科维奇 Milankovitch 假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412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热门)[阅读笔记,气候,全球变化] 古气候变化的几个要点 +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6540.html

上一篇:[小资料,图片,全球变化] 地球公转轨道“黄赤交角/地轴倾斜度”近2百万年数据
下一篇:[打听,讨论,资料] 厄尔尼诺不是一直都存在,并且模式也在变化?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13 杨学祥 王从彦 许培扬 宁利中 孙颉 崔锦华 刘进平 朱晓刚 郑永军 高宏 尤明庆 周少祥 孔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