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感谢《电网技术》2022年度优秀审稿专家证书!

已有 2801 次阅读 2022-12-30 13:58 |个人分类:科学 - 艺术 - 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感谢《电网技术》2022年度优秀审稿专家证书!

                  

《电网技术》2022年度优秀审稿专家-杨正瓴(1)_小.jpg

2022年12月30日 11:05 (星期五)收到《电网技术》编辑部“2022年度优秀审稿专家”荣誉证书。惭愧!

感谢并祝福《电网技术》和编辑部全体老师!

   

  《电网技术》(月刊)创刊于1957年,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能源电力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电科院《电网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被工程索引(E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12种国内外著名文献数据库收录。

  《电网技术》办刊宗旨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能源电力领域科技进步,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电网技术》多年来坚持“理论创新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办刊特色,选稿范围涉及发电并网、输电、配电及用电等领域。近期热点专栏包括:“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电力关键技术”、“面向双碳目标的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新能源发电与运行控制新技术”、“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市场设计和运营关键技术”、“新型电力系统故障特征及继电保护技术”、“新型电力系统演化及技术路径”、“新兴技术与标准”等。

  《电网技术》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综合评价总分等各项指标在电气工程领域期刊中长期保持前三位。蝉联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多次荣获全国“百强报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等荣誉。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同时入选《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

http://www.dwjs.com.cn/bhH28G%2BHJphtCAjwbIPuy4Ma_TJ6sQlEvH0ZtPcJmx0%3D?encrypt=1

                                

预祝您们2023年春节快乐!

祝您刊越办越好!

                     

   我还是《电网技术》2016、2017、2018、2021年的优秀审稿专家。

         

相关链接:

[1] 2022-01-16,感谢《电网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专家证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21324.html

[2] 2022-12-23,感谢《电力自动化设备》2022年度优秀审稿专家证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8921.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热门)感谢《电网技术》2022年度优秀审稿专家证书! +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9775.html

上一篇:卫津路老校区的隆冬美景(1):卡片机Ⅱ傻拍2022(34)
下一篇:2022年的最后一缕阳光:卡片机Ⅱ傻拍2022(35)
收藏 IP: 123.151.21.*| 热度|

16 胡泽春 汪强 郑永军 晏成和 尤明庆 李毅伟 曾荣昌 伍赛特 范振英 孙颉 苏盛 杨学祥 许培扬 宁利中 史晓雷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IP: 175.134.182.*   回复 | 赞 +1 [5]宁利中   2022-12-31 23:38
优秀审稿专家     
回复  感谢尤老师!祝您新年快乐!
  

主要是《电网技术》编辑部好!   
2023-1-1 10:2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03.57.12.*   回复 | 赞 +1 [4]杨学祥   2022-12-31 15:17
新年快乐!
回复  祝您新年快乐!
2022-12-31 15:5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02.102.253.*   回复 | 赞 +1 [3]尤明庆   2022-12-30 21:44
恭喜杨老师。奖励证书就是辛苦劳作的记录啊。
祝杨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回复  感谢尤老师!祝您新年快乐!
  

主要是《电网技术》编辑部好!  
2022-12-30 22:17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23.151.21.*   回复 | 赞 +1 [2]杨正瓴   2022-12-30 20:12
Why viXra?
https://vixra.org/why
摘录: Secondly, the best new ideas do not follow from conventional research and it may take several years before their importance can be appreciated. If such a discovery cannot be put in a permanent archive it will be overlooked to the detriment of both the author and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irdly, it is not just independent or amateur scientists that are having problems getting access to repositories and the recognition they deserve.

   【机器翻译】其次,最好的新想法不是从传统的研究中得出的,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如果这样的发现不能被永久存档,那么它将被忽视,对作者和科学界都是不利的。第三,不仅仅是独立或业余科学家在获取知识库和获得应有的认可方面存在问题。

   Papers submitted by anyone without a good affiliation to a research institution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publish.

   【机器翻译】任何与研究机构没有良好关系的人提交的论文都很难发表。
IP: 120.230.19.*   回复 | 赞 +1 [1]郑永军   2022-12-30 15:54
牛牪犇!
回复    
主要是《电网技术》编辑部好!  
2022-12-30 16:07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5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17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