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Thin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dushandong

博文

记下最近一些零碎的想法

已有 3358 次阅读 2010-11-10 16:44 |个人分类:科学哲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遥感, 模拟, 知识论

休谟说:怀疑主义的意义在于去掉一些对“理智独断”的权威,保留一些对“感觉”的尊重。而自我的概念是一个在一切现象中的延绵的东西。
周日在北大教室里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想:如果把遥感数据类比做“感觉材料”,把反演、分类等操作类比做“理智独断”,那么“自我”的概念是什么?我被这个“自我”深深迷住了。可以类比作“传感器”?
我曾经发明过一些类似的哲学观点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667 ):我们每个个体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进化地过程。将人类个体的心智比喻为一块幕布,个人对世界的知识比喻为客观世界在这块幕布上的投影。而且,这块幕布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幕布。最初它的反射率不高,有些粗糙,导致图像的模糊,不连续,颜色偏差,随着心智的增加,逐渐变得更能够好的反映世界的投影。什么使得这块心智的幕布变得成熟起来的呢?是不断的从接受世界的投影并将这些投影作为零散的材料,加工归纳成共性的知识。
“自我”类比成传感器,那么“内省”的活动可以类比为“定标”?起初我为这个类比大受鼓舞,以为自己找到了入口。今天早上我否认了这个观点。
“自我”的概念不能类比为“传感器”,它更为复杂,人类的自我不但包含了智力方面,还有情感,这一点怀特海有深入的研究,情感在认知方面的重要性比我们通常认识的要重要的多。所以,假设要类比,应该包括“信号接收”和“信号加工”两个部分。那么内省的概念也不应该简单的类比为“定标”,还应该包括对知识加工算法的自动进化以及种种内在价值倾向和冲突,和容许系统存在多个悬而不决的方向的容纳机制。
我们的计划应该是使用类似“合并同类项”的思维工具,将世界不断地结构化和简单化,使得产生逐阶索引的知识体系。而这种结构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知识成果。从一个领域取得的成果,通过类比和适当的改造加工,应用到另一个领域,产生思维经济,推动知识的发展。
 
进化的系统如何发现“同类项”?我初步设想是使用某些指标评价和聚类算法。对于遥感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合并同类项的含义类似于地表分类。或许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地表分类,比如增加了新型传感器,增加了时相信息的分类。但是如何去对某种知识结构进行“合并同类项”?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问题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算法的自动进化。
 
具备对已知场景模拟传感器的成像信号的模拟能力是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比较可信地知道某种场景的各个通道的传感器的成像特征。
如果假设“地表事件-遥感信号”之间的关系联系的两个事件都是是连续渐变且是个单调函数,那么我们就有希望得到定量分析各个传感器对同一件事件的敏感性,进而做成查找表,得到对遥感数据探测的地表信息做出推论。我们进一步设想:如果探测的地表状况与我们建立的查找表的假设相差不大,那么这种推论就具有相当的可信性。如果相去甚远,那么我们就需要通过重新假定场景参数,制作新的查找表得到信息发掘的工具。这种自评价和自动更新查找表的过程是一种初级的自动进化机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8709-382392.html

上一篇:结婚了,成家了。
下一篇:告别空想的年代
收藏 IP: .*| 热度|

1 刘洋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