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cunk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cunkuan

博文

我的”留守“学生在他硕士论文中的致谢

已有 3590 次阅读 2015-3-25 15:0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致谢, 硕士论文, 留守学生

    昨天(324日)回到TJ参加学生毕业照相。其实,照相之前还有毕业典礼——学生也把毕业典礼邀请函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只是,我周五下午离开办公室先是去了北京,之后又从北京去了沈阳、本溪,最后再从本溪和沈阳回到上海,已经是前天夜里将近12——课题组的大部分人员还在本溪做上课题调研。我赶回来的一个理由,就是我的这个自称为留守生的学生昨天要照毕业相——就在2014年的这个时节,他的上一届同学毕业照相,我也在忙——学生甚至说要来FD这边找我照毕业相——我说,毕业相说啥也得在毕业的学校校园里照——就这样,我急忙赶到TJ校园,和2014届毕业的学生一起照相。今年,尽管没有参加上留守学生的毕业典礼,还好,没有错过他的毕业照相。

他是个很重情意的学生。大四上学期我给他们上《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一个高瘦型、说话有些慢却条理很清晰的学生。保研上来了,我却要走了——尽管他和他的同学已经转给其他老师来带,他甚至还有些任性地坚持或者说想办法由我来带——于是,我和他致谢中提及的郭老师就成了他的导师——郭老师是他名义的导师,我是他实际的导师——其实,在当初他的任性和坚持里,我读懂了他是个重情意的学生——我虽然离开了TJ,课题还在、其他学生还在——他成了事实上替我守到最后的人——他也在致谢中自称为留守儿童。近三年来,他甚至没有在我面前流露出过作为一个留守学生所要承受、他本来可不去承受的林林种种可以称为尴尬或不开心、别扭。我也没有去问他——但我确实能真真地体会到。

平时,我“管”学生不是太多——包括他。这里说的或不管,不是说不去管他们的事,而是不会特意催或压学生干什么或不干什么,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自觉。一旦学生发了材料给我——无论是大论文,还是小论文——我总是坚持尽快(通常是当天)以批注形式回复他们,并附有如需见面讨论,请随时联系之类的叮嘱。我坚信,学习是一个过程,包括这一过程中去经历一些曲折——曲折既是成长中绕不过去的、曲折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他的论文拿给我最后一次面对面的讨论是在一个晚上。我俩在校园里沿着小路甚至来来回回地走,两、三个小时以后的一天里,他的论文单单从字数上就比上一版本增加了6500字。也差不多是临近“deadline”的最后时刻,同意他打印、送审、参加答辩——尽管这一管理性程序仍由他的另一个导师来完成,而我也知道这一程序的决定实际还是我来做。接下来是组内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环节,尤其是最后的正式答辩,留给答辩委员的印象还应是深刻的。答辩后的若干天里,我刻意没有去问他——我知道,他应该是在补觉”——这一点,我也能体会到。

昨天的照相之后,我随他去学校食堂吃了午饭——尽管那个时间去,已经是菜挑人的时间了——午饭期间,他几次从他的餐盘里夹海带和肉片给我——呵呵,用他的话说每次来FD这边,无论是讨论课题还是讨论论文,都是吃老师的

下面是他的致谢——硕士论文后面的致谢(征得了学生的同意,并把相关老师的姓氏保留、名字隐去):

 

 

刚读研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慢,然而匆匆,三秋已逝。

回想起来,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也许是因为师兄师姐们都相继离开TJ,独留我一人守着空房间,寂静。

我一直以为我从不惧孤独,孤独能够让我内心平静;可是我发现孤独事实上让我变得消沉、浮躁、不再自律。

是的,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包老师说我处在“叛逆期”……是啊,我都干了些什么?不声不响地跑去做与自己学业无关的事情,而论文一拖再拖,有时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还好,包老师是个很和气的人,我从没见过他发怒红脸,即使我再不争气。晚上,我喜欢和包老师一起从FD走路回学校,他会跟我讲他上学时候的趣闻,有时会很自豪的跟我讲他女儿,有时会兴致勃勃地跟我讨论问题……但,我是令他失望的,我想。我甚至羞愧得不敢见他。

我需要跟他道歉,更要说谢谢,他身上总是闪着某种光亮,一见到他就觉得天永远不会塌下来,那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自信啊。夜深了,他带着一帮学生吵吵嚷嚷从东街走到西街,你永远猜不到要去做什么——吃宵夜……我想,今后每当想起这个充满活力的老师,就会不自觉地握紧拳头,面对一切挑战吧。

说起来,我有两位导师,FD的老师抓我学术,TJ的导师关心我的生活,读书找包老师,签字找郭老师……郭老师另外还有两个学生,我只能说,都很有趣。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我进入了另一个大家庭,虽然至今还不能完全认识所有人,但有人陪伴感觉终究不一样,连吃饭都有人提醒。

我的FD同门比我小两岁,幽默而活泼,不行,我想笑;FD那边还有两个师姐、两个师兄、师弟师妹各一,感谢他们的陪伴。何师姐据说是大师姐,现在也在FD,她是我见过的逻辑思维最清晰的女生,简直拜服。但是她也出错,像个孩子。她是一个很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我从她那儿学到了很多,谢谢。

另外,还要感谢陆教授,他用实际行动鼓舞了我们这些小辈向学的精神;感谢牛老师,她一直在TJ,有一种家的感觉;感谢周师姐和和平师姐两位做妈妈的,总是对我关怀备至;感谢杨老师,他温和的话语让人如沐春风;感谢陆老师,在学院总是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感谢王老师,她很关心我这个“留守儿童”……

最后,心里默默地再感谢一下辛勤劳作的父母,不知何时他们已两鬓斑白,呜呼哀哉!愿自己能出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8156-877181.html

上一篇:实现常态蓝,须理顺大气治理逻辑
下一篇:”环评“变成”坏评“,谁最该挨打?
收藏 IP: 116.235.244.*| 热度|

5 武夷山 赵斌 王洪涛 尉石 彭真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