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ancy

博文

调查“国际科学研究院”真伪(2)媒体打过假记录

已有 3354 次阅读 2013-11-11 11:43 |个人分类:“国际科学研究院”真伪|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国际, 记录, 研究院

     本来想从“国际科学研究院”官网详相开始看它的权威性,不想一上网上查到了中国日报网在2013年4月2日转载过《西安晚报》一文,标题是:《“国际科学研究院”涉嫌造假(图)》(http://www.chinadaily.com.cn/hqpl/zggc/2013-04-02/content_8654367.html ):

 

    [提要]  一个听起来似乎比中国科学院还要高一个级别的“国际科学研究院”,经记者调查发现存在诸多疑点:其声称的上级单位美国科学促进会表示与其并无关系,而成为客座教授或院士,似乎只需要交纳几千元的“通联费”。

    一个听起来似乎比中国科学院还要高一个级别的“国际科学研究院”,经记者调查发现存在诸多疑点:其声称的上级单位美国科学促进会表示与其并无关系,而成为客座教授或院士,似乎只需要交纳几千元的“通联费”。(4月1日《中国青年报》)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方鸿渐凭借买来的、根本就不存在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混迹高校的一幕,再次在中国上演,只不过这次不是那些已被无数次戳穿把戏的野鸡大学文凭闹剧,而是升级成为“院士”头衔。

    世界级院士居然能通过几千元通联费就能买到,完全可以一眼判断出这是低劣的骗局。但是为何还有那么多“知识分子”甘心受骗买来一个“野鸡院士”?这里有着三重现实隐喻——

    第一,沽名钓誉,有名了就有钱。新闻中78岁的南昌退休干部龚秋声便是一例。这名老工程师一直自诩为民间科学家,但他已有的一切光环毕竟是“自诩”,这个“野鸡院士”的头衔会让他的成就升华,抬升身价。

   第二,任人唯“衔”,文凭高混得开。很多单位、企业、高校,都过度追求求职者文凭,而不是论实际能力用人。如此就给一些人钻了空子,他们挖空心思弄来假文凭假头衔混世,高校中多见,屡屡被予曝光。最闻名天下者,唐骏是也。

    第三,诚信缺失,道德底线失守。造假的盛行,廉耻心的抛失,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已经到了失守的地步。源出自食品有毒、环境污染、拜金崇权风行的社会底色,映射的是倾巢之下,能否保有完卵之忧!

   归结起来,“野鸡院士”盛行并非一个简单的骗局个案,而是能透射出诸多社会问题,值得我们解剖和辨析,以警醒和反思,修正发展中出现的异象,规避未来的路径走偏!

   来源:西安晚报  

  看来,这“国际科学研究院”的“野鸡院士”已有一些名声。4月1日《中国青年报》与4月2日《西安晚报》己经揭露过。

   大家怎么看这个“国际科学研究院”?!

   午饭后争取再找一些有乐趣的地方公示一下。

   沈阳(sz1961sy)
   11:37 2013-11-11 写了办公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7414-740825.html

上一篇:夫妻联手调查“国际科学研究院”真伪(1)官网域名
下一篇:夫妻联手调查“国际科学研究院”真伪(3)域名归属
收藏 IP: 124.205.207.*| 热度|

3 蔡小宁 戴德昌 ljxm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