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先睹为快,随我参观武家大院(2)
热度 1 徐长庆 2015-1-16 16:32
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东北约20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古城周长4.5公里,墙高10米,厚8米,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分布30多条街道。广府不仅是太极拳之乡,也是冀南最大湿地中心的“水上之城”。 宛如东方威尼斯, 北方小江南 。 武家大院位于永年县广府囤市街路西,是清代武澄 ...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424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先睹为快,随我参观武家大院(1)
徐长庆 2015-1-16 16:12
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东北约20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古城周长4.5公里,墙高10米,厚8米,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分布30多条街道。广府不仅是太极拳之乡,也是冀南最大湿地中心的“水上之城”。 宛如东方威尼斯, 北方小江南 。 武家大院位于 ...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9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广府古城留影(9):望城墙(结束篇)
热度 1 徐长庆 2015-1-15 16:53
广府古城,亦称永年城,也称卧牛城,最早叫曲梁城。古城是成语“毛遂自荐”里战国时期赵国功臣毛遂的封地,始筑于隋末,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是我国平原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 古城 ...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4149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广府古城留影(8):喜鹊咂咂叫
热度 1 徐长庆 2015-1-14 17:40
广府古城,亦称永年城,也称卧牛城,最早叫曲梁城。古城是成语“毛遂自荐”里战国时期赵国功臣毛遂的封地,始筑于隋末,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是我国平原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 古 ...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261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广府古城留影(6):奶孙同乐捶衣女
徐长庆 2015-1-14 17:09
广府古城,亦称永年城,也称卧牛城,最早叫曲梁城。古城是成语“毛遂自荐”里战国时期赵国功臣毛遂的封地,始筑于隋末,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是我国平原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 古城墙周长9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广府古城留影(5):奶牛悠哉吃食忙
徐长庆 2015-1-13 19:47
广府古城,亦称永年城,也称卧牛城,最早叫曲梁城。古城是成语“毛遂自荐”里战国时期赵国功臣毛遂的封地,始筑于隋末,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是我国平原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 古城墙周长9里,墙高10 ...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22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广府古城留影(4):民居、学校和街道
徐长庆 2015-1-13 19:34
广府古城,亦称永年城,也称卧牛城,最早叫曲梁城。古城是成语“毛遂自荐”里战国时期赵国功臣毛遂的封地,始筑于隋末,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是我国平原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 古城墙周长9里, ...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23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空中看群山云海
热度 1 徐长庆 2015-1-9 22:53
应邀赴海南医学院作基金申请的学术报告,昨天(2015.1.8)从哈尔滨飞往海南省海口市,经停江西省南昌市。飞近南昌时,向窗外望去,云海漫漫,远山忽隐忽现,给人一种水墨画的感觉。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293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广府古城留影(3):扫视河对岸
热度 1 徐长庆 2015-1-7 21:13
广府古城,亦称永年城,也称卧牛城,最早叫曲梁城。古城是成语“毛遂自荐”里战国时期赵国功臣毛遂的封地,始筑于隋末,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是我国平原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 古城墙周长9里,墙高10米,厚8 ...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259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广府古城留影(2):登上城墙观城楼
徐长庆 2015-1-6 21:28
广府古城,亦称永年城,也称卧牛城,最早叫曲梁城。古城是成语“毛遂自荐”里战国时期赵国功臣毛遂的封地,始筑于隋末,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是我国平原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 古城墙周长9里, ...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265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2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