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研究生是学生还是科研力量? 精选

已有 38844 次阅读 2015-6-18 20:13 |个人分类:教学资源|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是学生还是科研力量?

     研究生是学生还是科研力量?这是一个看似肤浅的问题,但在当下的中国高校却很重要。

     说肤浅是很多人会觉得提这种问题太无知了,研究生肯定既是学生又是科研力量。可实际上,对于具体某个学科专业的某位研究生而言,那就很难说了,特别是在中国大学扩招以后的状况下,大部分研究生甚至一些博士生基本上还是属于“学生”,他们谈不上是什么科研力量,仅有少数优秀者可归类到科研力量的行列中。尽管许多研究生可能也自己认为是科研力量,甚至把自己戏称为廉价劳动力。

     实际上讨论这个问题还是需要用数字表达才有说服力,就我熟悉的学科和所在层次的学校而言,可能10个研究生中有一两个是属于“科研力量”就很不错了,大部分研究生还是属于“学生”。

要是所有的研究生都是“科研力量”,那导师可就“赚了”,这里说的“赚”仅仅是指导师有了些业绩点;要是都还是“学生”,那导师就“亏了”,因为学生毕业了导师付出了许多可什么业绩点都不算。在一个学院里,对于普通的老师,能够实现“亏与赚平衡”就不错了。说实际的,让导师“赚了”的研究生也不应该有“廉价劳动力”的自我评价,其实研究生如果能够成为“廉价劳动力”,那这个研究生一定是“赚得更多”,他(她)肯定就会有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就有了高额的奖学金、就有了出国的机会,各种五花八门的优秀奖也会接踵而来,而且为以后参加工作会赢得更多机会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很遗憾的是,现在导师招收的研究生大都是占大多数还是“学生”。能否把这批学生转化为“廉价劳动力”,这就需要看导师的本事了,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廉价劳动力”,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需要导师付出比学生更多的心思,而且有这种能力的导师并不多,经常是刚刚把学生培养成为接近“廉价劳动力”时,他们就毕业远走高飞了。

还是回到前面的问题,研究生是学生还是科研力量这个问题又为何很重要?由于我们一些领导能够招到属于“廉价劳动力型”的学生的概率一般比较大(造成这种结果经常还是研究生主动投入他们门下的),此时如果领导形成了这么个认识或观念,那很快就会影响了许多重大决策,比如研究生毕业前要发表多少级别的文章、指导研究生不算工作量、导师招生要按其科研经费进账多少定指标、招生导师要给向学校缴纳科研费、导师要责无旁贷给学生支持生活费,等等。毫无疑问,如果导师招的学生是“廉价劳动力型的”,那上述政策非常合理,就像一些美国大学一样(其实现在美国绝大多数高校招生硕士生都是收高价学费的)。但实际上,当今中国高校里很多老师是“被导师”的,绝大多研究生不属于“廉价劳动力型的”,在上述政策的驱使下,高校就会出现了一些很奇怪的不正常现象,诸如。。。。。。

研究生是学生还是科研力量这个问题,其实思考更多的不是教师而是各级高校领导,作为教育部或高校的领导,他们很希望我们的研究生都成为科研力量。如果这样的话,教育部和高校领导就可以把筹钱的重任和难题转移到导师们的身上了,其实导师们何尝也不是希望研究生如此——都是科研力量。可惜我们国家现在的事实并非如此。脱离实际把研究生当做科研力量的片面认识也会把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逼到“老板与员工”的雇佣关系,这是非常危险和恐怖的事情。

     一二十年前,高校教师中好像极少有人被称为老板的。后面随着学校管理政策的改革,下海经商、开公司、搞承包、从政当官等热潮涌现,一些教师开公司赚钱当起了老板,一些教师拿了太多的项目需要雇人帮工当起了老板,一些干部为了提高执行力开始学习老板的做法,使得老板称呼开始在高校盛行起来。老板一词从文革前的贬义词变成中性词、直至变成褒义词,并演化成有钱人的称呼。随着老板表达成分的转化,高校的铜臭味也越来越浓,以至于走到了一切以经费(金钱)挂帅、以经费论英雄的地步,因为有了经费就有了人、有了论文成果、有了业绩、有了职称、有了名气、有了头衔、有了地位。。。。。。

上述分析把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可能说得太俗气了。其实现在高校大多数老师还是没有忘记老师的天职的。老师和老板本质属性就不一样!老板可以随便使唤员工,老师需要循循教导学生;老板可以冠冕堂皇地把员工的劳动成果都据为已有,但老师经常是作为第二作者或是无名作者;老板只看中出效益,老师更看中出人才。

导师是教育者,导师把研究生的素质、知识、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使他们具有很强独立科研能力,远比让研究生做出科研成果更值得表彰,这也是导师的使命所在。导师不应该变成老板,但现实中已经有一些导师变成了老板或是采用老板的工作方式。研究生是选导师还是选老板,这需要自己掂量一下适合那类人。而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领导,制定政策时也需要考虑一下会不会有意无意地迫使导师变成老板角色或老板思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898960.html

上一篇:公共安全管控的“两只手”
下一篇:推动高校科技创新的无形之手是什么?
收藏 IP: 118.249.60.*| 热度|

56 朱晓刚 姬扬 蔡宁 彭真明 李东风 刘继顺 农绍庄 程娟 李杰 苏光松 梁洪泽 曹石鼓 张骥 姚伟 张红光 张云扬 徐耀 鲍海飞 郭战胜 黄永义 陈志勇 麻庭光 邹少浩 陈宁 毛秀光 臧顺来 李宇斌 刘刚 程少堂 李本先 白建超 王淑杰 郑新奇 杜超 刘拴宝 解学才 陆绮 王安良 徐世文 董侠 张奎勇 王智文 赵锐 刘继为 wangqinling biofans zjzhaokeqin fei763 wqhwqh333 rucjjj qzw cyllcz kexuegzz zhongmiaozhimen saveearth cgx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